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07|回复: 0

2008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试卷(四)

[复制链接]

18万

主题

18万

帖子

5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62579
发表于 2016-6-23 03:38: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满分:100分     时限:150分钟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应考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作答。
二.给定资料
1.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短短数年之间,“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以往颇感陌生的概念已成为社会认知度极高的词汇。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就是延续民族的灵魂血脉。一股“申遗”和保护民间传统文化的热潮正在全国涌动。
北京时间2007年6月28日上午7时许,在新西兰“花园城市”基督城举行的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我国申报的“广东开平碉楼与村落”项目通过审议,正式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名录。中国申报的另一处遗产“中国喀斯特”(原名“中国南方喀斯特”)已于北京时间27日14时 许全票通过,成为中国第六个世界自然遗产。至此,中国已有35处遗产被列入 《世界遗产名录》。在世界排名第三。
世界“新七大奇迹”评选结果7日晚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揭晓,中国万里长城以最多得票名列“新七大奇迹”之首。据前不久文化部公布的数字,中国大陆已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近40万处,目前我国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353处,103座历史文化名城。从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来,我国共有32处文物古迹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国务院日前发出通知,公布了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计1080处,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518项。其中,包括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在内的中国传统节日都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在国际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通常涵盖五个方面的项目:1.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2.表演艺术;3.社会风俗、礼仪、节庆;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2.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话题,成为“两会”代表委员讨论的热点之一。代表委员们认为,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精神情感的载体、民族特征的直接表现、民族凝聚力之所在。而在经济发展的进程中,我国的文化生态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很多文化遗产在人们经意或不经意间消失了。由于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刻不容缓。
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拥有世界非物质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为了保护非物质遗产,中国已设立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各地也开始启动专项资金的申请工作。
财政部和文化部联合发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明确提出由中央财政拨款设立专项资金,该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将遵循专款专用的原则,由地方各级文化行政部门和财政部门逐级申报,单位和个人均可向当地文化行政部门和财政部门提出申请。
随着非物质遗产保护体制的建立和专项资金的逐步到位,一本关于“非物质”的生意经也就出现了。
“不仅要保护,还要赚钱。”丽水市宣传部文化处长王培权说。丽水入列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龙泉青瓷烧制技艺、龙泉宝剑锻制技术,目前已形成年产值7亿元的产业。
针对青田石雕、龙泉宝剑、龙泉青瓷等非物质遗产,丽水制订了非常清晰的产业定位和项目规划,自有一套生意经。比如眼下正在进行的“文化园区”项目,王培权告诉记者,龙泉青瓷是艺术品,但低端产品可以流水线生产,批量生产的青瓷销路很好。
王培权说,因为看好青田石雕、龙泉宝剑等一批可以产业化的非物质遗产,许多企业入驻“文化园区”,现在一期的土地已经用完,二期正在规划中。
希望借“非物质”赚钱的不止是丽水。最近文化部召开了一次座谈会,邀请专家、非物质遗产所在的地方官员和艺人们,大家试图寻找一条“怎么让非物质遗产活下来”的路。“结果还是归结到‘钱’上,焦点是能不能靠‘非物质’赚钱。”
3.中国文化底蕴之深厚、内容之丰富,不会因为西方文化的冲击而失去她夺目的光彩。
但另一方面,也不能对这种现象熟视无睹、无动于衷。中国昆曲面临失传、青年人对西方圣诞节情人节的热衷等等,也不能视而不见;现代城市建设对传统文化、名人故居的破坏会影响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的传承,也对整个综合国力的提升有影响。
中国文化不应该只是中华民族的,就像罗马文化不只属于罗马、撒克逊文化不只属于欧洲一样,优秀的文化应该是属于全世界的。我们需要把中国古老的文明、优秀的传统文化介绍给世界各国人民,让全世界了解我们民族的文化精髓。清朝末期严复等学人把西方先进的文化翻译介绍到中国来,那么今天的学人就要发起一个翻译运动,把中国的传统文化翻译给世界。
4.“木兰从军”是中国民间传统故事,中国却不能从美国电影《花木兰》20亿美元票房收入中取得收益。许多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调查中发现的民间文学杰出传承人,如今都已成了故人。虽然老故事家的作品有些记录下来了,但还有很大一部分随着他们的逝世而消失了。北京“聚元号”弓箭第十代传人杨福喜说,在他还没有掌握他的父亲、第九代传人杨文通的“三个绝活”时,父亲就逝世了。流传了四五百年而余音不绝的京西幡乐,如今能演奏的艺人年纪最小的也在50岁开外。陇东的皮影,新中国建立初期可以演100多个剧目,现在最好的艺人只能演20个剧目。
西藏的扎巴老人能演唱世界最长的史诗《格萨尔》,在他的记忆里保存着25部这样的口传巨著。随着他的逝世,8部《格萨尔》亡佚,被“抢救”出来的17部也只能存在于影像之中。现在能够完整地将史诗唱下来的人已不到10人,且大多年过花甲。
面临人亡歌歇境地的岂止是“三大史诗”?我国曾有两千多个剧种,现存活于舞台的仅有几十个。作为唐代音乐再现的《唐和曲》,随着传人的离世,因无人记录而难以再听其“环佩之声”。满语在清朝时是官方语言,今天能讲满语的仅剩100人。纳西族懂东巴经的歌手,在几年前有6位,2001年剩下3位,今年只有1位了。
估摸、藏猫猫、猫儿腻、萨其玛……这些北方方言中常用的词汇,都源于满语文。但是,目前中国现存满语文文书档案数百万件,而能看懂满语文的只剩下数十人,满语文正处于濒危边缘。专家表示,满语文最为重要的意义在于,清朝官方重要、机密的文件全部是以满语文书写的,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它的濒危不仅仅是一门语言的濒危。在2007年6月2日文化部公布的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北京市申报21项,入选13项,在入选的13个项目的介绍中,智化寺京音乐、天桥中幡、牙雕工艺、景泰蓝制作技艺、聚元号弓箭制作技艺、京西太平鼓、抖空竹、雕漆工艺多达8个项目后面都标有诸如:“面临失传的窘境”、“濒临灭绝”等类似字眼。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每年都要出台一份报告,为文化遗产保护敲响警钟。“这并不是危言耸听。”世界遗产中心副主任基绍尔•劳说:“如果有关部门不及时采取恰当措施予以补救的话,名单上的景点将会消失。”
一些地区的领导打着“人民有权享受现代化”的旗号来搞大拆大建,许多具有深厚历史积淀和文化价值的古民居在推土机的轰鸣声中消失了,随之一起消亡的还有传统民俗与生活方式等非物质文化。国内一些专家因此惊呼:“我们每天都有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消失!”
国家文物局正式公布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四鸟绕日”金饰图案。这个出土于成都金沙遗址的美丽金饰,形象地描述了古人原始的太阳崇拜,专家因此将其命名为“太阳神鸟”。中华民族悠长的岁月长河里,无数个“太阳神鸟”般的记忆碎片,无数个对于这些碎片的执著追问,拼凑着我们明天回家的“识路地图”。
近几年,“祭孔”、“祭拜黄帝”、“祭拜大禹”等活动在全国各地陆续恢复,一些地方政府也积极为之申请加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是这些活动往往只有传统的形式,而缺乏传统的内涵。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消失已久,如果强行恢复,最终只能是制造“伪民俗”。有专家认为,这些活动不是对传统的恢复和继承,而是破坏。
5.2007年的6月9日,我国迎来了第二个“文化遗产日”,文化部公布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现在各省都是按照自己的标准在操作,有的省把国家级工艺大师评为传承人,有的省则把省级工艺大师评为传承人,因此在省际之间出现了矛盾。如何认定传承人,目前全国尚无一个统一的标准和细致严格的程序。
“只有了解,才能热爱。”但是目前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机会太少了。在5月23日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的开幕大巡游中,那美得难以形容的彝族歌舞令人如痴如醉,但记者随机问到的十几位中学生都表示,这是他们第一次看到这样的表演。有关专家说,正是因为我们的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才会对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欢呼雀跃,而对自己的民族节日逐渐淡漠。
6.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保护好,一个民族才能“形神兼备”,神韵独具,有别于其他民族。虽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总体而言,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有的地方组织机构不健全,经费不足;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的进度不一,水平质量参差不齐;国家名录项目的保护措施不力,代表性传承人尚未得到有效保护,珍贵实物资料流失严重;“重申报、轻保护”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基于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以下几个方面扎扎实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一是全面、扎实地推进普查工作,计划用3年多时间完成全国普查工作;二是认真做好第二批国家级名录项目的申报工作,名录体系建设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内容;三是加强对代表性传承人进行保护,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键环节,这项工作今年要有突破性进展;四是积极探索建立“民族民间文化生态保护区”;五是继续积极参与国际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六是进一步推动政策法规建设,积极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的立法进程;七是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八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保护意识。
7.“世界旅游胜地敦煌由于生态环境恶化、地下水严重超采,导致党河、疏勒河下游断流,沙漠每年向绿洲逼进3—4米。”日前,甘肃省敦煌市有关领导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焦虑地说,这一趋势如果得不到遏制,敦煌有可能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二个楼兰古国,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月牙泉等历史文化遗迹和自然景观也将不复存在。
敦煌市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最西端,是丝绸之路上的历史文化名城,有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大漠奇观鸣沙山月牙泉,有汉唐名关阳关、玉门关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又称魔鬼城)等一大批独具特色的人文和自然景观,是享誉世界的旅游胜地。全市总面积3.12万平方公里,其中绿洲面积1400平方公里,仅占总面积的4.48%。
由于水位下降、生态恶化,敦煌绿洲面临沙漠化的严重威胁。自1994年以来,敦煌绿洲区外围沙化面积增加了20万亩,平均每年增加近2万亩,沙漠向绿洲逼进了3至4米。
月牙泉在上世纪60年代初期水域面积22亩,最大水深7.5米,而到1998年水域面积仅存6亩,平均水深不足1米。经1998年淘泉清淤和近年回灌治理,目前水域面积也只有8.5亩,平均水深仅1.1米;敦煌生态的恶化,也直接危害莫高窟文物的保护。专家介绍,缺水导致的沙漠化加剧了莫高窟等文物保护的大难题。在莫高窟现存492个洞窟中,已有一半以上的壁画和彩塑出现了起甲、空鼓、变色、酥碱、脱落等病害,这都与风沙有一定的关系。
8.瑞士的文化和自然遗产非常丰富。雄浑的阿尔卑斯山、星罗棋布的高山湖泊、茂密的原始森林,伯尔尼老城、圣加仑修道院、贝林佐纳城堡和城墙等名闻遐迩,其中少女峰、伯尔尼老城、圣加仑修道院、贝林佐纳城堡和城墙等6处文化与自然遗产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
由于历史和语言的原因,特别是德、法、意3个主要邻国文化对瑞士3大不同语言地区文化产生的直接影响,形成了瑞士多元文化的特点。尊重和保护多种语言和文化、促进各语区文化的发展和交流,成为瑞士文化政策的重要内容。反映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就是:联邦宏观管理,给予适当补贴,各州具体实施保护措施。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瑞士的许多古城堡和历史建筑都被改造成博物馆,成为收藏和传承历史的“交汇点”。各级政府还规定土地使用权,严格区分民宅建筑用地、工业和商业用地及农业用地范畴,并对在文物古迹附近的建筑作出“不能影响和破坏文物古迹整体观赏效果”的明确法律规定。
9.从2003年保利购回流失国外达140余年之久的圆明园铜猪首开始,被誉为“海外淘宝兵团”的一些企业、个人,开始掀起一浪高过一浪的赴海外寻觅、购回流失中国文物的热潮。媒体对此热炒不断,称之为“中国经济腾飞后国运使然”,赞之为保护中华文化遗产、提升民族自豪感的义举。
就在“淘宝团”海外购宝行为被大肆炒作的同时,被誉为“东方金字塔”的西夏王陵面临毁坏的报道却不为很多人所知。事实上,由于投入不足,保护不力,从万里长城,到故宫紫禁城内铺地的金砖,都面临着被破坏、被磨损而难以复原的窘境,许多博物馆馆藏文物也还没有得到妥善保护。
还有一些文物古建,则因为商业开发的冲击,和有关方面的短视,被蚕食、占用,以至面目全非。如果说当年国运衰微,国宝外流,是国耻,是悲哀,那么如今国运昌盛,经济发展,却仍有许多的国宝级文物古迹在境内得不到妥善保护,有许多有形、无形的文化遗产日渐泯灭流失,则同样是悲哀。把有限的关注和财力投入到这些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的国宝拯救和保护当中,才是对中华文化遗产最大的尊重和传承。
10.有“大露天博物馆”之称的意大利有3200多座博物馆、10万座教堂和5万座历史建筑物,收藏着510多万件文物和200多万件艺术品,其中近40处古迹、景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多年来,意大利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方面形成了“保护与利用并举”的模式,由公共部门负责保护,由私人或企业负责经营管理和利用,既确保文化遗产得到保护,又让文化遗产充分发挥作用,促进当地就业。
北部城市维罗纳市中心的阿雷纳露天剧场可以说是一个典型案例。阿雷纳露天剧场建于公元1世纪,能容纳2.5万名观众。由于公共部门和私营企业的共同努力,剧场不仅保存完好,每年6月至8月维罗纳市歌剧节期间,人们还可在剧场欣赏到帕瓦罗蒂、多明戈等明星的演出。
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需要投资,意大利政府每年给予大量公共财政投入,同时鼓励私营企业家大力投资保护文化遗产。为确保文物古迹的保护与利用和各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意大利政府两年前还制订了《保护文化和自然景观遗产法典》,明确界定政府和地方行政的职责。法典还规定,对破坏遗产的行为视情节轻重给予数百至数万欧元不等的罚金以及6个月至1年的监禁。
11.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成为中国首个文化生态保护区。闽南地区保存着诸如南音、梨园戏、木版年画等众多原生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一大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物质文化遗产。它们相依相存,与人们的生产生活融为一体,充分展示了闽南文化的多样性、完整性和独特性。划定文化生态保护区,将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原状地保存在其所属区域及环境中,使之成为“活文化”,是保护文化生态的一种有效方式。为此,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设立国家级民族民间文化生态保护区的要求。
素有“歌海”之称的广西壮族自治区,近年来把做大文化事业、做强文化产业提上重要议程。2005年,广西文化产业增加值已占全自治区地区生产总值的3.3%。文化厅厅长介绍,广西努力探索西部省区文化发展模式,通过一手抓公益性事业,一手抓经营性产业,着力培育民族文化特色品牌,努力构建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
广西近年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支持文化精品生产和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措施。在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下,作为文化事业单位的广西演出公司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公司采用国有资产部分剥离的办法,吸纳民营资本,成立“红星影业有限责任公司”,打造了一个集娱乐、餐饮、休闲为一体的“电影超市”;实现了演出市场和第三产业的结合,走出了演出市场日趋狭小,观众不断流失的困境。
针对文化创意人才相对不足的现状,广西提出了培养中青年文化人才的“213工程”。从1999年始,广西在全国率先实施作家签约制度。签约制度实行5年,共有50多名作家签约,产生了一批有全国影响的作家,推出了一系列小说作品。
广西“十一五”规划已把“文化广西”与“富裕广西”、“生态广西”、“平安广西”并列为“四个广西”发展战略,到201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力争占全区生产总值的4%以上。
12.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个性特征,是持久的竞争力、凝聚力和创造力。”无锡市委书记杨卫泽这样概括文化对于一座城市的重要性。2004年下半年,他在无锡高新区发展研究院提交的《决策咨询要报》上批示:“‘三泰一址’是无锡的一个品牌,又是吴文化源头的重要标志,要加强保护和开发利用力度。”
“三泰一址”指的是始建于东汉的泰伯庙,当年“泰伯奔吴”后开凿的我国第一条人工运河伯渎河(也称泰伯渎),以及鸿山西麓的泰伯墓。曾被列为2004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鸿山越国贵族墓群,是迄今发现的等级最高、质地最好、器类最齐全的西周晚期至春秋时期的大型吴越墓葬群之一。
吴文化即吴地、吴人的传承文化。吴地,一般说来即是以太湖流域为核心,包含西至南京,北至扬州、淮阴一线以南地区,东合上海,南括浙西地区。若以吴语来说,则南可至浙江温州、永嘉之地,东至上海,北含南通至扬州以东沿江一百里宽的狭长带,西至镇江丹阳的交界处。
■吴文化概念的界定,学术界有两种观点:一指先秦时期的吴国文化,主张者多为考古界和博物馆界;二指吴地文化,包括吴国文化的源流及后世吴地文化的发展。而吴文化的时间跨度,也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的吴文化只是指古吴国的考古文化,广义的吴文化应指吴地自有人类开始,直至现今的各种物质、精神的文化创造。吴文化有四个基本特征:“稻渔并重、船桥相望:景观独特的水乡文化”;“吴歌、昆曲、吴语小说:土语十足的吴语文化”;“尚武与重文:由刚及柔的民风习性”;“融摄与更新:适时顺变的开放功能”。
■吴国在传承良清文化的基础上,交融进了一定程度的北方中原文化、西面的楚文化与南面的越文化,创造出了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上有重大意义的吴国文化。当时的吴国不仅有几万精良的陆军,还孕育了杰出的军事家孙武及其名著《孙子兵法》。同时由伍子胥督造的水陆双棋盘格局的姑苏城,乃“中国历史第一古城”,2500年来原貌仍存。
■吴地杰出的文学家代表辈出:陆机、陆云、昭明太子萧统、韦应物、陆龟蒙、范仲淹、范成大、高启、文征明、冯梦龙、金圣叹等享有盛名。通俗文学大师冯梦龙的《三言》在中国文学史上居很高位置,冯氏对《吴歌》的搜集整理与创作有着历史性的贡献。
■吴门的书画艺术为举世公认。沈周、祝枝山、唐伯虎、文征明等在世时,就为国内外人士所钦佩。那时日本、朝鲜以及东南亚人士,都以得沈、唐、文三人之书画为一生中之殊荣。
事实上,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无锡人愈来愈体会到文化这一“软实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1996年起,“觉醒”了的无锡人开始“与时间赛跑”,新中国建立以来规模最大、历时最长、范围最广的文物普查活动,让众多历史街区和地面文物“浮出水面”,其中尤以荣巷近代建筑群、惠山古镇祠堂群等近现代工商业史迹、名人宅第和历史街区占多数,无锡“殷实”的家底始露端倪。随后,《无锡历史文化保护规划》、《无锡城镇组团文物保护规划》、《无锡市历史街区保护办法》等一批法律法规相继出台。文保界人士的腰直了,理壮了,鸿山越国贵族墓、钱钟书故居、阿炳故居、北仓门蚕茧仓库等一大批有价值的历史遗迹在规划图的红线里,在打桩机的轰鸣中得以保留或重生。
“对历史文化的‘守望’,是无锡祭奠泰伯的真正动因。”吴文化节组委会主任、无锡市委副书记周解清告诉记者,“守,是继承、巩固和呵护;望,是企盼、融合和创造。”
13、自2005年以来,国务院相继出台了3个重要文件——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2005年12月,国务院又下发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18项。这几个文件的出台,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各省、区、市按照安排和部署,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依靠和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积极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各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呈现了新的局面。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充分表现中华民族在历史进程中逐步形成的优秀文化价值观念和审美理想,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弘扬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基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坚持科学发展观,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提高国民素质,凝聚民族精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作答要求
(一).根据给定材料1—6,请指出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要求语言表达简明扼要,字数不超过300字。(15分)
(二).材料7中说“敦煌有可能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二个楼兰古国”,请你针对这种说法,给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要求对策和建议合理,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不超过300字。(15分)
(三).给定材料中9中提到“海外淘宝兵团”现象,请你用不超过350字的篇幅,发表评论,观点明确,有说服力。(20分)
(四).假如你是政府某部门的公务员,请你针对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鲜明,分析透彻,论述翔实,字数控制在1000—1200字之间。(50分)

2008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试卷(四)
参考答案
(一).根据给定材料1—6,请指出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要求语言表达简明扼要,字数不超过250,,,,字。(15分)
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在经济发展的进程中,我国的文化生态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很多文化遗产在人们经意或不经意间消失了,一些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民俗、生活方式,体现中华民族高度智慧的民间艺术等的非物质文化惨遭破坏,面临失传和消失的悲剧,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刻不容缓。在保护非物质文化的过程中,存在着“重申报,轻保护”的不良现象,“非物质”性生意经悄然兴起。如何传承优秀的非物质性文化遗产,我国目前尚缺乏统一的标准和细致严格的程序。
(二).材料7中说“敦煌有可能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二个楼兰古国”,请你针对这种说法,给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要求对策和建议合理,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不超过350字。(15分)
“敦煌有可能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二个楼兰古国”的说法,说明了由于不合理的城市建设,不仅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土地沙化严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而且严重影响了优秀文化遗产的保护,如果不及时采取科学合理的管理和保护措施,中华民族创造的历史文明,将会一去不返。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和对策:
1.合理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的规模,坚决制止破坏性的商业开发,制定科学的长远发展保护目标。划定文化生态保护区,加强对历史文化的保护,使之成为“活文化”。
2.加强政策法规建设,推动文化遗产保护立法进程,对破坏文化遗产的行为,加大打击的力度。
3.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保护意识,积极探索“多元化”的管理保护利用模式,努力构建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
(三).给定材料中9中提到“海外淘宝兵团”现象,请你用不超过350字的篇幅,发表评论,观点明确,有说服力。(20分)
中国有很多珍贵的文物是被列强掠夺出去,国家也一直在根据国际公约的原则,通过外交、法律的手段,追索一些流失出去的文物,不过,这样的手段效率不高。私人外出购宝与国家的讨还、回赠并无矛盾,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有益的补充。
文物发挥了承载历史的功能,它记录了一个民族数千年的历史演进,是加强民族凝聚力、自豪感的重要载体。如果国宝一直流落海外,或者消失了,我们认识不到这个价值,我们的民族文化就可能出现一个断层。只重视物质财富,不重视精神凝聚力,对一个民族来说是非常危险的事。
一些私人藏家、文物投资者外出淘宝是自发进行的,符合市场规律,开创了一种抢救流失文物的新模式,是国运使然。大可不必质疑这种行动背后的经济行为或者个人行为。从传承文化的角度上说,促使海外中国文物回流国内就是一项煌煌功德。
(四).假如你是政府某部门的公务员,请你针对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鲜明,分析透彻,论述翔实,字数控制在1000—1200字之间。(50分)

不要让精神家园荒芜
2007年 6月10日,中国迎来了第一个“文化遗产日”。虽然我们已拥有各种各样的专题纪念日,但“文化遗产日”的到来对于我们这个世界文化遗产大国而言,仍显得不同寻常。我们为此雀跃欢呼,同时又满怀忧虑:文化遗产在经济建设的名义下遭到破坏,已是许多国家的“伤心史”。如今我们国运昌盛,经济发展,有许多的国宝级文物古迹得不到妥善保护,有许多有形、无形的文化遗产日渐泯灭流失,难道我们要重蹈别国文化遗产保护的覆辙吗?难道让中华民族经过五千年的艰辛建立起来的精神家园荒芜吗?
说起巴黎,人们首先会想到埃菲尔铁塔;说起伦敦,人们自然想到大英博物馆;谈到巴西,人们肯定会想到桑巴舞;谈到埃及,人们肯定想到金字塔;谈到中国,人们注定要想到万里长城和金碧辉煌的紫禁城。任何国家,都有能代表其文化特征并具有传承价值的事物,这些有别于任何其他国家的事物,我们称之为文化遗产,它是一个国家历史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蕴含着这个国家人民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体现着这个国家人民旺盛的生命力。它是一个国家的显著标志,有了这样的标志,这个国家就足以凭借这个标志傲立于世;没有或失去这样的标志,这个国家必将抱憾于世、愧对后人。
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史从未间断过、对世界文化的发展和进步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国度,曾经给人类留下了让世界其他民族羡慕不已的文化遗产。以下事实就足以说明,从1961年开始,我国政府已经分五批公布了127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久前我国国务院批准核定了京杭大运河、正定府文庙、九连墩墓群等1080项珍贵历史遗迹为第6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紧接着,国务院公布了首批518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皮影戏、昆曲、少林功夫、吴桥杂技甚至凉茶都被列入其中。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历史的发展,有时竟以精神家园的荒芜为代价,在新旧对立的狭隘意识之下,一些人以为文化遗产的消亡是时代进步的“必然”。于是,在我们这个文明古国的一些地方,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继乏人和物质文化遗产流失严重;另一方面,人们为了追求所谓的现代、气派、豪华乃至怪诞,在先进建筑设备毫不留情的轰鸣声中,承载城市厚重历史的老屋毁灭于弹指间,在前所未有的冲撞中,城市发展与文化传承经历着痛苦的纠缠,文化之果正在不断化为灰烬和瓦砾,精神家园正在被破坏得支离破碎。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在一个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多元文化相互激荡的时代,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身份认同和自我意识势必成为国际竞争的重要一环,文化所具有的软实力势必成为赢得信任和尊重的力量。文化遗产正为我们铺垫站在前人肩上继续迈进的基石,让我们看清过去的足迹,收获创新的灵感,增强国家的认同感和民族的凝聚力。保护好文化遗产,乃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义不容辞的使命;不要让精神家园荒芜,正是时代对我们的强烈呼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1-15 02:37 , Processed in 0.095856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