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67|回复: 1

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5年核心考点申论模拟测评试卷及答案解析一

[复制链接]

1128

主题

2621

帖子

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1995
发表于 2017-7-17 10:49: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5年核心考点测评卷•申论(一)


    重要提示:
    为维护您的个人权益,确保公务员考试的公平公正,请您协助我们 监督考试实施工作。
    本场考试规定:  监考老师要向本考场全体考生展示题本密封情况,
    并邀请2名考生代表验封签字后,方能开启试卷袋。

注意事项


    1.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 考试时限为180分钟。 其中,阅读 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5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30分钟。  满分100分。
    2.请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姓名和 准考证号,并用 2B 铅笔在准考证号对应的数字上填涂。
    3.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指定的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 的作答无效。
    4.待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后,你才可以开始答题。
    5.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6.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 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严禁折叠答题卡!
    ※※※※※※※※※※※※※※※※※※※※※※※※
    ※停!  请不要往下翻!  听候监考老师的指示。  ※
    ※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
    ※※※※※※※※※※※※※※※※※※※※※※※※
    给定资料
    1.“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这是古代诗人对城市景色的描述,读之令人心向往之。  对一座城市来说,有水,才会更有灵气。  水系建设不仅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城 市生态、形象和功能提升的重要途径。  而充分发掘城市的水环境之美,则是人居环境发展的大 趋势和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
    S 市城市水系长 120 公里,水域面积 630 万平方米,水系两岸绿地面积 1220 万平方米。水系不仅是市民休闲观光、健身娱乐的重要场所,也是 S 市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城市建设上水平、出品位”的整体要求,城市水系管理处将以建设“美丽水系”为总目标,努力打造优美环境。
    城市水系的美,不仅体现在水上,也体现在两岸的绿色中。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维护,S 市城 市水系整体绿化效果不错。  但部分河道仍存在绿量不足、缺少色彩、管护水平较低等问题。
    城市水系管理处负责人表示,今年,将在加强水系绿化管护的同时,重点对连心河两岸绿 化水平进行提升。
    对连心河沿线的重要部位,将进行高标准绿化整治,增加乔木数量;对河两岸的一般绿地,将以种植灌木、彩叶树及野花组合的方式,丰富绿化色彩,增加整个连心河绿地靓度。
    水是影响植物生长的第一要素。 考虑到 S 市干旱缺水的实际,为提升连心河沿线绿地管护 质量,确保绿地浇灌到位,将在连心河沿线有条件的地方铺设管道 24 万米,实施喷灌浇水。
    为进一步提升水系绿化管护水平,水系管理部门将由粗放管理向精细化管护转变,通过奖优罚劣、末位淘汰等措施强化管护,着力打造“水系形象”。
    由于缺少路灯等必要的照明设施,连心河晚上缺少了景观效果,附近居民休闲、散步也很不方便。  同时在社会治安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隐患。
    “虽然岸边有路灯设施,但以前基本没亮过。 ”近日,记者来到连心河东岸时,小区居民对记 者说,“到了晚上黑漆漆一片,根本不敢往河边走。”
    经城市水系管理处调查,连心河两岸共长 102 公里,目前只有 10 公里路段上的路灯能正 常使用;5 公里路段上的路灯,因多年失修不能使用;另有 87 公里的路段上,没有安装路灯。
    据了解,随着城市的发展,沿线小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过去一些相对“偏僻”的地段也成了繁华区域,两岸群众对连心河夜间照明提出了更高要求。
    针对群众需求,  水系管理部门决定让连心河沿线亮起来,  对不能使用的照明设施进行维修,在需要照明设施的地段安装路灯。
    城市水系管理处有关人士表示,此次亮化工程,将重点解决周边生活区较多、但缺少照明 设施地段的照明问题。 同时,为使照明设施成为连心河的一景,在节点部位选用一些艺术灯具, 使之与水系景观相协调。
    “太平河北岸应该多建几个停车场。 ”市民吴先生说。 城市水系管理处负责人表示,在便民提质工程中,将结合水系实际,紧紧围绕解决市民反映的重点、热点问题,大力完善服务设施建设。
    针对太平河、环城水系等距离市中心区较远的情况,为方便更多的市民前往游览,在现有 公交线路的基础上,城市水系管理处将积极协调相关部门,继续增加公交线路。
    为满足市民健身与观光的需要,将对太平河原有的 15 公里绿道进行完善。 到 7 月底,自体育大街到植物园新开辟的 35 公里绿道全部投入使用。  同时,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在连心河、太平河沿线选择合适地点,设立垂钓区;在两岸规划修建公共厕所、停车场等,满足游人需求。
    水系管理部门没有执法权,成为当前城市水系管理工作中的一块“短板”。 由于缺少必要的 执法权限,水系管理人员即使发现占绿、毁绿行为,也只能劝说、教育,而没有有效手段进行制 止和处罚。
    “如果人家听,还好一些,如果人家不听,我们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一位水系基层管理人员 感到很无奈。  由于一些违法行为不能及时得到制止和处理,水系执法陷入了“管不了、管不住” 的尴尬局面。
    为解决这一难题,今年,S 市成立了城市水系巡查大队,对侵占绿地、烧烤、破坏设施设备、私自下河游泳、河道排污等不法、不文明行为加大执法力度。
    尽管水系管理部门不断通过各种举措加强安全管理,  但仍无法完全阻止人们下河野游的 行为,而随之发生的那些溺亡事故则让人揪心。
    对此,S 市水系管理部门大力强化安全体系建设,  在水系河道易出现私自游泳等情况的不 安全地段加装防护栏,并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 目前,已加装防护栏的河道达到15公里。
    日前,记者在太平河城市广场南岸看到,岸边已安装了一排绿色防护栏。  城市水系管理处监察安保科科长对记者说,这一段河道长 3.5 公里,现已全部完成护栏安装,装了护栏后,在这 里游泳的人明显减少了。
    今年秋季,水系管理部门还将在连心河等易下河游泳地段,加栽绿篱、灌木等植物 1.1 万 米,并安装监控,及时发现、制止游泳行为。
    在加装防护栏的同时,水系管理部门还在水系河道沿线安装 800 块警示牌、悬挂 700 条警 示标语,提示严禁游泳;并配备 100 名保安,维护水系河道安全秩序,保护群众生命安全。
    2. 某代表团考察国外城市水系建设情况,以下是代表团团长所做的考察笔记:
    ●纵观世界范围内的一些著名河流,大多数经历了“先污染,后治理”“先开发,后保护”的 曲折历程。  人们在遭受大自然的报复后,开始更加审慎地思考对河流水系的管理,并在不断实 践及摸索过程中,逐步形成较为先进的河流水系规划理念及成熟的管理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英法两国的水管理体制不尽一致,但还是有许多共同之处,值得我们学习。  英法两国都 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水事法律法规体系,社会各界都能够严格遵守,一切水事活动都依法办事。 法律明确规定国家、地方等各级管理机构的责任、权力和义务;同时把参与水事活动的各政府 机关、部门、企业的职责明确分开,各自在法律赋予的权限范围之内充分发挥作用。 两国都对违 规排污等违法事件进行严管重治。
    ●英法两国在长期的工业化过程中,针对供水和水污染问题,通过立法不断改进水资源的 取水许可权属管理和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工作,逐步完善管理体制,现已由过去的多头分 散管理基本上统一到以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性集中管理。  一切与水有关的活动均由流域水管部 门统一管理,具体可再按政、事、企分工合作,互相配合。
    ●从上个世纪的 70 年代起,一些城市化程度很高的欧美发达国家,开始重视对城市河流湿地 的保护,并着手对部分已经被破坏的城市河流湿地进行回归自然的修复,广泛采用“多自然型河流” 的理念建设城市生态河堤,构筑近、亲水的城市滨水空间景观等,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基础上,恢复城 市河流湿地的自然生态和环境功能。  上世纪 70 年代中期,德国进行了关于自然的保护与创造的尝 试,在全国范围内开始拆除被混凝土渠道化了的河道,将河流恢复到接近自然的状态。
    ●早在 1903 年,美国著名设计师葛里芬在澳大利亚新首都堪培拉设计方案中,提出了一个人与自然融合一体的城市规划方案:在位于市中心的地带开凿一个人工湖,它将首都一分为 二。 湖的东、西两端各有一座横跨湖面的大桥,又将全城连成一体。 这座人工湖为堪培拉城市整 体空间的优美格局奠定了基础。
    ●“人水共存”理念改变了传统的把洪水逐出城市的抗洪策略,提出城市水系应结合城市 土地利用规划和楼宇结构技术,通过不断提高区域水面率,调整雨水径流的下渗和蒸发比例, 逐步恢复水系自然循环之路。 在维持水体生态平衡的同时,允许部分低洼地区作为洪水期的滞 洪区,把洪水纳入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了人水之间的和谐共存。
    ●“健康工作河流”理念既强调了保护河流生态系统的重要性,也承认人们适度开发水资 源的合理性,力图在河流保护与开发利用之间取得平衡。  其关键点是,确保被管理的河流既处 在一种合适的工作水平上,又处在一种合适的健康状态中。 “健康工作河流”理念既强调保护和 恢复河流生态系统的重要性,也承认了人类社会适度开发水资源的合理性;既划清了与主张恢 复河流原始自然状态、反对任何工程建设的绝对环保主义之间的界线,也扭转了“改造自然”、 过度开发水资源的盲目行为,力图寻求开发与保护的共同准则。
    ●“动态河流管理”是从区域河流水系角度把流域作为一个系统进行考虑、分析。 动态河流 管理吸取河道水系建设管理中以往的经验教训,在管理过程中依据河流生态、公众反馈和新的 信息,不断改进、调整管理方法。
    ●在流域管理过程中,一些国家的合作分为两个层次,即国家之间的合作和地区之间的合作。  协作机制包括信息的交流,定期的会晤、协调,增加了双方认同和合作的机会。
    ●英法两国的河道管理费用除来自防洪保安税、城市居民生活和工厂的污水排放费、特殊工业污染费、罚款收费外,其余全部由政府拨款,为流域河道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在英法两国,水管理活动不仅仅是政府的职能,也是沿河工厂、企业、农场主和居民共同 的利益所在。  投资者或投资者集体,在参与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各类水务理 事会参加重要的决策讨论,充分发表意见,使得决策具有广泛的透明度和可操作性。  对污染情 况的监督,则主要依靠民众举报。
    ●英法两国十分重视建立和健全各种监测网站。  沿河的监测点,除了常规的水文监测,更 重要的是监测水质变化,并实时公布,供各界查询。  完善的监测体系已成为管理部门决策及执 法的重要依据。
    3. 汉代许慎《说文解字》中说,“儒,柔也”。 一个“柔”字,切中要义,味道全出。 宋词专家叶嘉 莹先生在一档节目中就特地提到了中国文化的“弱德之美”。 她由“儒”字的“柔”这一本义出发, 加以阐释,把儒家所代表的中国文化性格多维度地彰显出来了。
    “儒”字中含一个“需”字,“需”有“等待”之义。 孔子就说过:“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 利之有?  ”孔子这里说的其实就是“需”的意思,它体现的显然是一种等待的姿态。
    华裔英籍女作家韩素音,在描述一位华侨时说:“他是个中国人,有极好的耐心,能等待和忍 耐。”这的确典型而鲜明地体现了中国人所特有的品性。韩素音在参观走访了中国内地之后,曾经 感慨道:“我在这里重新发现了中国的弹性———它所固有的柔顺性,这使它不受外界危机的影响,
    同时也使它克服一次又一次动乱。  ”因此,我们虽说“儒者柔也”,但并不是说柔就是软弱无力,就 是废弃一切作为。 老子认为,“天下莫柔弱于水”,但是“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这正是“天下之至柔, 驰骋天下之至坚”的道理所在。  俗话说的“水滴石穿”,就是“以柔克刚”的一个十分典型的例子。
    其实,我们只有通过“水”的意象,才能最真切地体味到“儒”之“柔”。  柔是“水”最为突出的特性。 在中国文化中,以水喻道是有其古老传统的。 譬如,老子说“上善若水”,他还说“弱者道之 用”,此所谓“弱者”指的就是水的柔弱。  他又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就是说,水善于滋养万物 而从不争夺,水中因此蕴含着大道理。  管子就认为:“水者何也?  万物之本原也。  ”如此等等,不 一而足。 我们知道,水是不定形的,它被放进怎样的容器中就成为什么样子的形状,但正因为没 有一种固定不变的形状,所以才能变成一切可能的形状,这正是“道”的品格。 更为重要的是,它 以隐喻和象征的方式,透露出中国文化的传统性格。  以水来比喻道的高明之处在于,它的意义 是双关的:一方面确立了存在论的基本意象,让人们能够由此及彼地去领会“道”的深刻内涵; 另一方面又奠定了道德论的基本取向,借助于水的“至柔”性格来凸显道德的品性。
    应该说,中国传统文化所采取的等待姿态,与儒家固有的“柔”的性格之间,是有极深的渊 源关系的,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人同自然界、同他人打交道的方式。
    在这里,不妨比较一下古典技术同现代技术在文化性格和文化取向上的分野,我们从中可 以更深切地体会出中国古代文化的柔性特点。 这种文化取向塑造出来的古典技术,不具有征服 自然界的进攻性和侵略性。  例如我国古代伟大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就是采取因势利导、巧夺天 工的办法,而不是采取逆自然而行的办法,使大自然为人类造福。  它可以涝排洪、旱蓄水,通过 自然而然的方式来对水加以调节。
    4. 近日,“秋水长天  水美中国”采访团调研了 G 市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情况。  记者经过走访 发现,G 市某些区县的“水生态+扶贫”模式,对欠发达地区在保持青山绿水的同时大力推进脱 贫工作,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G 市以山地、丘陵为主,占总面积的 80.98%。 全市溪水密布,河流纵横。 G 江是 G 市最大的 河流,其在市内各地又分布有一级支流两条,二级支流十条。  资料显示,上世纪 80 年代,G 市所 辖的三区十四县水土流失面积达到 28.37%。  经过 30 多年的治理,部分地区的生态环境有了明 显改善,基本实现了从穷山恶水到青山绿水的转变。
    陈大姐五年前从上河县城回到了园村老家经营农家乐,记者沿河查看水草长势时,她正在岸边洗菜,竹篮里盛满了自家地里产的水灵灵的白萝卜。
    “在县城打工时听说家里的河治好了,还建了漂流项目,就回来开个农家乐,现在每年能挣 十多万,比打工好多了。”陈大姐的脸上带着笑意。
    石县大畲村村主任张某更是直言,“治理前这里就是穷山恶水,治理后可以种莲、种烟、种 水稻,还能发展旅游业。”
    大畲村的“南庐屋”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历经风雨仍巍然屹立,现在还有人居住,是游客体验客家民俗文化的好去处。
    在“南庐屋”旁的一棵大树下,几位村民正坐在石凳上聊天,村里的年轻姑娘珊珊解答了记 者关于为何新房子没人住的疑惑,“这是村里统一规划,我们出钱盖的,建好时间不长,有些人 家还在装修呢。 ”
    当记者到达宁县还安小流域时,  县水保局副局长符某站在种满了脐橙的山坡上介绍了小 流域治理的诀窍:山顶戴帽涵养水源,山腰开垦梯田种果,山窝挖塘筑库养鱼和供水抗旱。
    据悉,在小流域治理过程中,宁县坚持把水土流失治理和现代农业发展结合起来,把小流 域治理同水保科技示范园建设结合起来,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多业并举、滚动发展”的思路,通过项目资金扶持,引导治理大户———绿森现代农业生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租用了 1500
    多公顷水土流失山地。
    绿森公司的现场管理人员赖某,退休后来扶贫点工作,带领乡亲们在保持水土的同时增加 收入,黝黑的脸庞见证了这位老人对种植脐橙的热爱。
    下山时记者遇到骑着摩托车上山干活的李大哥,他是绿森公司的雇工,年近六旬。  他描述了自己的收入情况,“60 到 80 块钱一天,每个月能干 15 到 20 天。 将山地租给绿森公司的农户,5 年后还能分到每亩两成的利润。  ”
    “年纪大了,在外面打工挺难的,现在的收入已经很不错了。  ”李大哥对家门口的工作显得 很满意。
    石县水土保持科普示范园所在的地方曾经林草稀疏,农田水利简陋,土壤贫瘠,沙土流失 严重,生态环境脆弱。  示范园项目启动后,通过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农业耕作措施相结合,治 山与治水相结合,坡面治理与沟壑治理相结合,建成了“名、优、特、新”的经济果木林,实现了生 态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示范园于 2014 年 10 月启动建设,吸引了大量民间资本及广大群众参与水土流失治理。 在 建设过程中,采取了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统一规划设计的方式,将示范园区建设与生态旅游有 机结合,使水土资源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护性开发。
    鸿达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参与了这一园区的建设。  公司负责人黄某已经投资了约两千 万。  他告诉记者,“自己投资一部分,政府配套一部分。”
    黄某在深圳有家贸易公司,生意不错。 “本来就是想回家开个农家乐试一试,没想到政府这 么重视,就留下来了。”在忙着让记者品尝园区产的葡萄时,他眼神坚定地讲了下一步的打算, “把水留住,把山治好,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
    G 市水保局局长对黄某的自学能力赞不绝口:“他办公室里讲水保的书比我还多呢。  ”
    “民营水保大户雇当地的农民参与治理和开发,  群众可直接获得和外出务工一样的报酬,也进一步推动了水土流失治理工作。  ”石县水保局的王某这样解释“水生态+扶贫”的好处。
    小周就是回乡的外出务工人员,  在鸿达公司一个月的收入有 4000 多元。  “以前在广东打 工,离家太远,现在可以骑摩托车上班,还可以照顾到家里。”
    “脐橙飘香,水保先行”就是生态优先和民生优先并重的鲜活案例,是水土流失地区百姓对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充分肯定,也是“水生态+扶贫”模式开花结果的生动写照。
    5. 《易经》是中国最早的哲学著作之一。 易者变也,易经主旨是万物皆变。 水变化多端:水无 定形,随境而适;水有三态,常温为水,低温结冰,高温化气,云雨雾露霜雪雹皆水之不同形式。 水无处不在:土壤中含水,岩石中有结晶水,植物从根到叶皆含水,动物从头到脚皆含水,人体 含水量高达 60%以上。 无处不在的水千变万化,我们的祖先可能首先从水的变化中悟出万物皆 变,这成为千古不易之哲理。
    水的形态千变万化,其结构却非常简单。  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是自然 界最简单的化合物之一。 这阐明一条重要的哲理:宇宙万物千变万化,万变不离其宗,复杂源自 于简单。  古今中外伟大的哲学家和科学家均深谙此理。  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 万物。  ”爱因斯坦说:“更简单的理论,涵盖更多不同内容,具有更广阔的应用,这才是更令人信 服的理论。  ”皆此之谓也。
    孔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 ”师从善动之水可以益智,这种“智者乐水” 和“智者动”的说法很容易获得认同。  不过,仁者也是乐水的。  海纳百川,水和仁者均具有包容 性,此其一。  孔子曰:“仁者人也。  ”仁者普济众人,水惠及一切生物。  每逢大旱,禾苗枯焦,赤地千里,一场甘霖普济众生,此其二。 孔子还提倡中庸之道,主张凡事不可走极端。 水适度有益,过 多则成灾;正如父母关爱子女有利其健康成长,溺爱则反害之。  《论语》说:“过犹不及。  ”此乃至 理,水的哲学岂能例外? 回顾生物进化史,从一个共同祖先不断分化出各种物种,水在每个环节 都起到关键作用。 对生物起源目前尚无定论,陆地起源说、深海起源说、宇宙起源说……众说纷 呈,有待验证。 但无论何种起源都离不开水。 水是一切生物所必需,无水则无生物。 水孕育出一 切生物,此乃至仁大爱。  明乎此理,仁者怎能不乐水?  仁者智者携手悠游于山水之间,既乐山又 乐水,仁智兼备相得益彰。
    作答要求
    一、阅读“给定资料 1”,概括 S 市为建设美丽水系、打造优美环境实施了哪些主要措施?  (10 分) 要求:
    (1)分条归纳概括;
    (2)表述准确、完整;
    (3)不超过 150 字。
    二、假如你是随团秘书,请根据“给定资料 2”,把代表团团长的考察笔记,归纳整理为一份《国外 城市水系建设考察报告》提纲。  (15 分)
    要求:
    (1)提炼准确,归纳合理;
    (2)层次分明,分条表述;
    (3)不超过 350 字。
    三、“给定资料 3”中划线句子写道“我们只有通过‘水’的意象,才能最真切地体味到‘儒’之‘柔’。 ”这句话内涵丰富。  请你根据“给定资料 3”,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15 分) 要求:
    (1)准确、全面,逻辑清晰;
    (2)不超过 300 字。
    四、“给定资料 4”介绍了 G 市某些区县在实施“水生态+扶贫”模式过程中取得的成效等内容。 假如你是 G 市人大代表,准备提交一份“关于在全市推广‘水生态+扶贫’模式的建议”。 请依 据“给定资料 4”,拟定提出推广“水生态+扶贫”模式的理由和可推广的相关措施。  (20 分) 要求:
    (1)紧扣资料,内容具体;
    (2)理由充分,措施明确;
    (3)层次分明,有逻辑性;
    (4)不超过 500 字。
    五、参考给定资料,以“以水为师”为题,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  (40 分)
    要求:
    (1)见解明确、深刻;
    (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思路明晰,语言流畅;
    (4)总字数 1000~1200 字。
[NextPag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28

主题

2621

帖子

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1995
 楼主| 发表于 2017-7-17 10:49:30 | 显示全部楼层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5年核心考点测评卷•申论(一)
参考答案及解析


材料解读


    【材料1】属于事件阐述型材料,由古诗对城市景色的描述入手,强调水系建设对城市建设的重要性,接着介 绍 S 市的城市水系建设工作。 材料首先介绍了 S 市城市水系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随后从绿化管护、服务设 施、执法力度、安全体系建设等方面详细叙述 S 市建设美丽水系的各项举措,具体有提升绿化水平,铺设灌溉管 道,完善照明、绿道、公厕等基础设施,成立水系巡查大队,安装防护栏、监控等。 将这些措施进行整合加工并按 一定的结构进行表述即可作为第一题的答案要点。
    【材料2】看似是考察笔记,实则是典型的理论材料,材料共十三个自然段,其中第二段介绍了背景:人们在 实践过程中形成了较为先进的河流水系规划理念及管理经验。
    第三段和第四段、第十段至第十三段主要阐述具体经验:从逐步完善水管理体制到建立国家及地区间的协 作机制,从强化资金保障到提高决策透明度、完善监测体系,各国管理河流水系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第五段至第九段主要分析河流水系规划理念。  第五段至第七段从河流自然环境出发,阐述了“多自然型河 流”理念和“人水共存”理念,第八段和第九段从河流管理利用出发,阐述了“健康工作河流”理念和“动态河流管 理”理念。
    从不同角度对材料进行细致划分,可迅速找准答题结构,按照上述分析整合加工后即可作为第二题“报告 提纲”的回答要点。
    【材料3】是理论分析型材料,以《说文解字》对儒的释义入手,通篇阐述儒与水的关系。
    第三段介绍了“儒”和“水“的共同特性是“柔”。 而水的特点在于以柔克刚,这与中国在动乱和危机面前体现 的柔顺性不谋而合。  材料第四段也是第三题要求理解的句子出处,水的意象不仅在于善利万物而不争,还在于 以不变应万变,最后对以水喻道的意义进行了阐释,也是我们作答第三题的参考思路。 第五段、第六段以中国传 统文化的等待姿态与儒家“柔”的个性之间的渊源起笔,转而叙述中国人处世与处事的方式,最终以都江堰因势 利导、自然治水的例子收束行文。
    【材料 4】为事件阐述型材料,第一至七段主要为我们介绍 G 市某些区县在实施“水生态+扶贫”模式过程 中取得的成效,也是我们作答第四题需要从中提炼可推广理由的关键部分。 其中,第一段直接强调“水生态+扶 贫”模式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第二段通过 G 市治理水土流失前后的对比, 说明这一模式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第三段至第七段以周大姐和村主任张某的事例,说明这一模式能够发展旅游业,种莲、种烟、种水稻,增加 村民收入。
    第八段至第十七段重点介绍 G 市“水生态+扶贫”模式的措施,主要分为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第八段至 第十二段,介绍 G 市水土流失治理和现代农业发展的结合的相关举措;第二部分为第十三段至第十七段,主要 介绍 G 市小流域治理与水保科技示范园建设的结合的措施。
    第十八段至第二十段以水保局王某和小陈的讲话,再次点明了“水生态+扶贫”模式的意义。
    材料 4 是第四题的答案来源,考生作答时要对材料要点进行整理归纳,做到条理清晰。
    【材料 5】是理论分析型材料,首先从《易经》主旨万物皆变入手,阐述水的变化万端。第二段阐述水的简单结 构,引入作者观点:宇宙万物千变万化,万变不离其宗,复杂源自于简单,并引述老子和爱因斯坦的话作为论据。 第三段从水的包容性、普惠性来彰显仁者的包容和仁爱,以水的过犹不及警示凡事不可走极端,提倡中庸之道。 材料 5 对水的分析,为第五题论证“以水为师”提供了论据。

答案解析


    一、阅读“给定资料 1”,概括 S 市为建设美丽水系、打造优美环境实施了哪些主要措施? (10分)
    要求:(1)分条归纳概括;(2)表述准确、完整;(3)不超过150字。
    解题思路
    【审清题意】题干指出了作答参考的给定资料范围为“给定资料 1”,作答任务为概括 S 市建设美丽水系、打 造优美环境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题目对答案字数限制比较严格,考生需尽量简化语言,将答案字数控制在 150 字以内,且要按照题目要求分条作答。
    【阅读材料】“给定资料 1”第五段提到“将在加强水系绿化管护的同时,重点对连心河两岸绿化水平进行提 升”,由此可提炼出要点:加强绿化管护。  第六段至第八段是加强管护、提升绿化水平的具体措施:由“对连心河 沿线的重要部位,将进行高标准绿化整治,增加乔木数量;对河两岸的一般绿地,将以种植灌木、彩叶树及野花 组合的方式,丰富绿化色彩,增加整个连心河绿地靓度”可以提炼出要点:提高绿化水平,丰富绿化色彩;由“对 连心河沿线有条件的地方铺设管道 24 万米,实施喷灌浇水”可提炼出要点:铺设管道,喷灌浇水;由“水系管理 部门将由粗放管理向精细化管护转变,通过奖优罚劣、末位淘汰等措施强化管护,着力打造‘水系形象’”可得出 要点:管护方式精细化。
    “给定资料 1”第九段至第十七段主要介绍的是加强照明、完善交通、修建公共设施等方面的措施。  由“对不 能使用的照明设施进行维修,在需要照明设施的地段安装路灯”“在节点部位选用一些艺术灯具,使之与水系景 观相协调”等表述,可提炼出要点:完善照明设施;由“继续增加公交线路”可以提炼出要点:增加公交线路;资料 中还介绍了完善绿道、设立垂钓区、修建公共厕所、停车场等内容,由此可提炼出要点:修建绿道、垂钓区、公厕 等公共设施。  这些都属于服务设施建设层面的措施。
    “给定资料 1”第十八段和第十九段指出水系管理部门没有执法权,对于占绿、毁绿行为只能劝说、教育,而 没有有效手段进行制止和处罚,针对这种情况,第二十段提到“S 市成立了城市水系巡查大队,对侵占绿地、烧 烤、破坏设施设备、私自下河游泳、河道排污等不法、不文明行为加大执法力度”,由此可得出要点:加大执法力 度,严惩占绿、毁绿等不文明行为。
    最后几个段落指出私自游泳等行为存在安全隐患,并介绍了“在水系河道易出现私自游泳等情况的不安全 地段加装防护栏,并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加栽绿篱、灌木等植物 1.1 万米,并安装监控,及时发现、制止游泳行 为”“在水系河道沿线安装 800 块警示牌、悬挂 700 条警示标语,提示严禁游泳;并配备 100 名保安,维护水系河 道安全秩序,保护群众生命安全”等措施,由此可得出要点:通过加装防护栏、加强安全管理、安装监控等方式维 护水系安全秩序。  这部分属于安全体系建设方面的措施。
    【组织答案】将上述要点进行加工整理,按照一定的条理写出答案即可。
    参考答案
    一是加强绿化管护。 提高绿化水平,丰富绿化色彩;铺设管道喷灌浇水;管护方式精细化。 二是完善服务设 施。  完善照明设施;增加公交线路及停车场;修建绿道、公厕等公共设施。  三是加强执法力度。  成立水系巡查大 队,严惩占绿、毁绿等不文明行为。  四是强化安全体系建设。  通过安装防护栏、监控等方式维护水系安全秩序。
    二、假如你是随团秘书,请根据“给定资料 2”,把代表团团长的考察笔记,归纳整理为一份《国外 城市水系建设考察报告》提纲。  (15 分)
    要求:(1)提炼准确,归纳合理;(2)层次分明,分条表述;(3)不超过  350  字。
    解题思路
    【审清题意】根据题干可知,题目设定的身份为“随团秘书”,作答任务为“归纳整理一份《国外城市水系建设 考察报告》提纲”,作答参考的给定资料范围为“给定资料 2”,字数限制为不超过 350 字。  考生还要特别注意“归 纳合理”“层次分明”的作答要求。
    【阅读材料】通读“给定资料 2”可知,第二段总体概述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形成了较为先进的河流水系规划理 念及管理经验,值得借鉴,可作为考察背景。  第三至十三段都是在具体阐述英法等发达国家在城市水系管理方 面的理念及具体做法。
    具体做法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第三段提到“英法两国的水管理体制……有许多共同之处。 英法两国都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水事法律法规体 系……法律明确规定国家、  地方等各级管理机构的责任、  权力和义务…… 对违规排污等违法事件进行严管重 治”,第四段提到“针对供水和水污染问题……逐步完善管理体制……以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性集中管理。 一切与 水有关的活动均由流域水管部门统一管理……互相配合”,由此可推出这两段主要介绍的是完善水管理体制。
    第十段介绍了在流域管理过程中,一些国家的合作分为两个层次,即国家之间的合作和地区之间的合作,
    这体现了建立协作机制。
    第十一段阐述了英法两国的河道管理费除了来自不同的税费及其他罚款外,全部由政府承担,为其管理提 供了较强的资金保障。
    第十二段介绍了水管理活动中,政府、沿河工厂、企业、农场主和居民共同作为主人进行监督管理,形成了
    民主性的监督管理机制,主要强调的是决策的透明度。
    第十三段主要阐述英法两国十分重视建立和健全各种监测网站,具有完善的监测体系。
    规划理念主要集中在第五至九段:
    第五段具体阐述了欧美发达国家大多采用了“多自然型河流”的理念,恢复城市河流湿地的自然生态和环 境功能;第六、七段介绍了“人水共存”理念,即将人与自然融合为一体,恢复水系自然循环之路。  这两个理念都 是在围绕水系的自然生态环境进行阐述,可以归为一点。
    第八段介绍了“健康工作河流”理念,力图在河流保护与开发利用之间取得平衡。
    第九段介绍“动态河流管理”理念,通过河流生态、公众反馈和新的信息,不断改进、调整管理方法。
    【组织答案】题目要求写为“提纲”,应把这两个字加入标题,即“国外城市水系建设考察报告提纲”,使文体 严密切合题意,报告主体部分可从主要做法和规划理念两方面整理要点。
    参考答案
    国外城市水系建设考察报告提纲
    一些发达国家较为先进的河流水系管理经验及成熟的规划理念,值得我们借鉴:
    一、主要做法:一是完善水管理体制。 健全法律法规,各部门权责分明,统一管理,全力治水治污。 二是建 立协作机制。 国家及地区间定期会晤交流信息,加强合作。 三是强化资金保障。 以政府拨款为主,税收及其他 收费为辅。 四是提高决策透明度。 利益相关方均可参与水管理决策及污染监督。 五是建立健全监测网站。 完 善监测内容,并确保信息及时公开。
    二、规划理念:“多自然型河流”“人水共存”理念强调恢复城市水系的自然生态和环境功能,实现人水和 谐共存。“健康工作河流”理念则力求寻找开发与保护的平衡点。“动态河流管理”理念旨在根据经验和数据不 断改进管理方法。
    三、“给定资料 3”中划线句子写道“我们只有通过‘水’的意象,才能最真切地体味到‘儒’之‘柔’。 ”这句话内 涵丰富。  请你根据“给定资料 3”,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15 分)
    要求:
    (1)准确、全面,逻辑清晰;
    (2)不超过 300 字。
    解题思路
    【审清题意】这是一道句子理解题。  答题范围圈定在“给定资料3”中。
    划线句子内涵丰富但又略显抽象,考生要尽可能透彻理解材料,找出相关要点,做到“准确、全面”。  具体要 求中有“逻辑清晰”一项,提示考生在下笔前要梳理好作答结构,不可堆砌要点。
    【阅读材料】给定句子出自给定资料 3 第四段,初步分析这句话可知,句子是在强调“水”与“儒”之间存在某 种联系。 通读资料 3 可知,“儒”和水的共同特性是“柔”。 第一段最后一句“把儒家所代表的中国文化性格多维度 地彰显出来了”是对这句话本质的解释。
    第四段最后对以水喻道的意义进行了阐释:“以水来比喻道的高明之处在于,它的意义是双关的:一方面确立了存在论的基本意象,让人们能够由此及彼地去领会‘道’的深刻内涵;另一方面又奠定了道德论的基本取 向,借助于水的‘至柔’性格来凸显道德的品性”,我们在深入阐述时也可从这两方面着手,一对一地分析如何通 过水来认识儒的特性。
    首先,因为水是一种客观存在。 第三段中描述到“‘天下莫柔弱于水’,但是‘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这正是‘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的道理所在。 俗话说的‘水滴石穿’,就是‘以柔克刚’的一个十分典型的例子”,其中 体现的是水能够以柔克刚的客观现象。 而第三段中提到“他是个中国人,有极好的耐心,能等待和忍耐”“中国的 弹性——— 它所固有的柔顺性,这使它不受外界危机的影响,同时也使它克服一次又一次动乱”也正体现了“儒” 的以柔克刚,与水至柔却无往不胜的特性完全相符,可见通过水的客观存在能够认识“儒”的意识形态。
    其次,第四段提到“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是不定形的,它被放进怎样的容器中就成为什么样子的形状,但 正因为没有一种固定不变的形状,所以才能变成一切可能的形状”,可见水具有滋养万物而从不争夺、随物赋形 的特性,与材料第六段“这种文化取向塑造出来的古典技术,不具有征服自然界的进攻性和侵略性”所体现出来 的“儒”家倡导的仁爱利他、顺应自然的文化性格和文化取向不谋而合,可见水的“柔”性还奠定了道德论的基本 取向。
    最后,结合材料第五、六段中“儒家固有的‘柔’的性格…… 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人同自然界、同他人 打交道的方式”“采取因势利导、巧夺天工的办法,而不是采取逆自然而行的办法,使大自然为人类造福”的描 述,我们可以加以引申阐释。
    【组织答案】对以上提取的要点梳理、归类,按照“点明本质—深入阐释—适当引申”的结构进行作答。  注意字数不能超过300字。
    参考答案
    以水喻道,水“柔”的特性能把儒家所代表的中国文化性格多维度地彰显出来。
    一方面,水确立了存在论的基本意向,通过“水滴石穿”“以柔克刚”的客观现象,使人们能更直观的理解 儒家的“弹性精神”,这种似水般的善于等待、忍耐、适应,至柔却无往不胜,能够免受危机影响、度过动乱;另 一方面,水的“柔”性还奠定了道德论的基本取向,水滋养万物而从不争夺、随物赋形的特点,跟儒家所倡导的 仁爱利他、顺应自然的文化性格和文化取向不谋而合。
    我们应该以柔性的方式同自然界和他人打交道,因势利导,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四、“给定资料 4”介绍了 G 市某些区县在实施“水生态+扶贫”模式过程中取得的成效等内容。  假如你是 G 市人大代表,准备提交一份“关于在全市推广‘水生态+扶贫’模式的建议”。  请依据“给定资料 4”,拟定提出推广 “水生态+扶贫”模式的理由和可推广的相关措施。  (20 分)
    要求:
    (1)紧扣资料,内容具体;
    (2)理由充分,措施明确;
    (3)层次分明,有逻辑性;
    (4)不超过 500 字。
    解题思路
    【审清题意】阅读题干可知,本题的作答范围是“给定资料 4”,作答任务是“提出推广‘水生态+扶贫’模式的 理由和可推广的相关措施”,这就提醒我们,答案既要写出推广理由,又要提出推广措施,二者缺一不可。 作答要 求中提到“理由充分,措施明确;层次分明,有逻辑性”,因此,要从“理由—措施”两个方面组织答案。
    【阅读材料】“给定资料 4”主要介绍了 G 市某些区县在实施“水生态+扶贫”模式过程中取得的成效等内容,
    我们需要从成效中总结经验,从而得出“水生态+扶贫”模式在全市推广的理由和措施。
    第一段是对 G 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情况的总体介绍,该段提到“G 市某些区县的‘水生态+扶贫’模式,对欠发 达地区在保持青山绿水的同时大力推进脱贫工作,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最后一段还谈到“是生态优先和民生 优先并重的鲜活案例”,从中可以得出理由一:这一模式是生态优先和民生优先并重的鲜活案例,对欠发达地区 在保持青山绿水的同时大力推进脱贫工作,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第二段主要介绍了 G 市治理水土流失前后的对比,“经过 30 多年的治理,部分地区的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 善,基本实现了从穷山恶水到青山绿水的转变”,由此成效可推出理由二:有利于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第三至七段通过事例介绍了某些地区水环境治理后的变化。 根据“现在每年能挣十多万,比打工好多了”可
    得出理由三: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  “治理前这里就是穷山恶水,治理后可以种莲、种烟、种水稻,还能发展旅游 业”可以得出理由四:有利于发展经济。
    此外,第十一、十二段“‘将山地租给绿森公司的农户,5 年后还能分到每亩两成的利润’”“年纪大了,在外面 打工挺难的,现在的收入已经很不错了”,第十八、十九段“民营水保大户雇当地的农民参与治理和开发,群众可 直接获得和外出务工一样的报酬”“小陈就是回乡的外出务工人员,  在鸿达公司一个月的收入有 4000 多元”也 都在阐述可推广的理由:能够吸引群众参与,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民生,可与理由三合并。
    以上可以总结出可推广的理由,而推广的措施则可从以下材料中提炼:
    第八至十二段介绍了宁县水土流失治理和现代农业发展相结合的经验,“山顶戴帽涵养水源,  山腰开垦梯 田种果,山窝挖塘筑库养鱼和供水抗旱”“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多业并举、滚动发展’的思路,通过项目资 金扶持,引导治理大户租用了 1500 多公顷水土流失山地”等都是可以借鉴的措施。
    第十三至十七段介绍了石县小流域治理和水保科技示范园建设相结合的事例,根据“通过工程措施与生物 措施、农业耕作措施相结合,治山与治水相结合…… 经济果木林”“采取了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统一规划设计的 方式,将示范园区建设与生态旅游有机结合,使水土资源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护性开发”“自己投资一部分,政 府配套一部分”可得出推广措施。
    【组织答案】对以上要点进行整理加工,从“理由—措施”两个方面组织答案即可。
    参考答案
    关于在全市推广“水生态+扶贫”模式的建议
    理由:第一,这一模式是生态优先和民生优先并重的鲜活案例,对欠发达地区在保持青山绿水的同时大 力推进脱贫工作,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第二,有利于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经过 30 多年的治理,G 市部分地区的生态环境已经有了明显改善,基本实现了从穷山恶水向青山绿水的转变。  第三,有利于发展经 济。 治理后的水域和土地可以种莲、种烟、种水稻,还能发展旅游业。 第四,能够吸引群众参与,有利于增加农 民收入,改善民生。
    措施:第一,水土流失治理和现代农业发展相结合。  因地制宜开垦梯田、挖塘筑库,涵养水源,供水抗旱。 通过项目资金扶持,引导治理大户租用水土流失山地,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多业并举、滚动发展”的思 路发展现代农业,保护绿水青山。
    第二,小流域治理和水保科技示范园建设相结合。建设水土保持示范园区,将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农业耕 作措施相结合,治山与治水相结合,治坡与治沟相结合,实行综合治理。 按照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统一规划设计 的方式,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园区建设,将示范园区建设与生态旅游有机结合,最大程度地保护开发水资源。
    五、参考“给定资料”,以“以水为师”为题,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  (40 分)
    要求:
    (1)见解明确、深刻;
    (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思路明晰,语言流畅;
    (4)总字数 1000~1200 字。
    写作思路
    本题要求以“以水为师”为题,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属于命题作文。为此,考生在写作时,不能自拟题目,也不能加上副标题。  同时,在写作时,要注意联系社会实际。
    以水为师,从题目、材料和现实看,有两重用意:一是学习水的特性,增强人的智慧;二是学习水的品格,提 升人的道德。 在具体应用中,可有两个境界:一是术的境界,与自然、与人打交道的方式、技巧;二是道的境界,对 自然、对人的精神、态度,做人与治国的一贯原则。 综合起来看,全文可以论述学习水的品性,提升人的术与道、 智与德。 因副省级有综合材料反映的所有问题进行文章立意的传统,如粮食安全和产业升级、黄河治理和黄河 文化,这篇文章也可以采用从治水、建设城市水系扩展引申到做人、治国的行文立论逻辑。 考生可结合自身实 际,选取擅长的角度写作。
    参考例文

以水为师


    水,是生命的本源,是生产生活的必需品,对于人类来说,水至关重要。  但水的价值,不止于此,水的优秀 品质启发着人类的进步。  我国先哲非常善于向水学习,如老子有“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的 认识,孔子则有“智者乐水”的感悟。  在我国致力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当下,同样要以水为师。
    以水为师,有利于构建政治文明。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万物的生长,离不开水的滋 润,而水却不与万物争利。  对于政府部门来说,应该学习这种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为政者万事以人民 的利益为出发点,那么就会获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不争而莫能与之争”。  如果背离水的精神,以公谋 私,贪污腐化,那么就会制造社会矛盾,甚至引发群众性事件。  由此可见,构建政府文明,需要以水为师,学习 水“利而不争”的精神。
    以水为师,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 水,变化万端,随物赋形。 我们的祖先向水学习,领悟了“变”的哲理。 正 所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当我们遇到困境时,必须学会灵活应变,只有这样,才能渡过难关。 当下,我国 经济进入新常态,原有依靠廉价劳动力、高消耗、重污染的发展模式,已经不可持续,必须转变经济增长动力 和发展方式。  在此情况下,我国政府学习水“变”的哲学,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从而促进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以水为师,有利于保障社会和谐。 水的一大特点,就是包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一跃成为 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收入差距却很悬殊,精神文明建设也很滞后,各种利益群体相互博弈,各种价值观 相互碰撞,这就需要社会具有包容精神。 然而,从我国现实来看,无论是玉林狗肉风波,还是路怒大打出手,抑 或地域歧视,都反映出我们的社会缺乏包容。 俗话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我们只有学习水的包容性,增进各 个阶层的沟通和理解,以理性的方式解决各种分歧,才能让社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美好。
    水的具体价值不可估量,而抽象价值也是巨大的,可以为人类提供诸多启示。 当下,我国进入全面深化改 革开放的新时期,应该以水为师,学习它的“利而不争”“变”与“包容”品质,进而构建政治文明,促进经济发 展,保障社会和谐,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范文点评
    本文以水的重要性入手,引出水的优秀品质对人类进步的意义,接着以先哲的名言佐证文章主旨:在我国 致力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当下,要以水为师。
    接着,本文从三个层面进行论述,深化了文章主题。  第一个层面谈的是以水为师,有利于构建政治文明,采 用对比论证的方法有力证明了水“利而不争”的精神对于构建政治文明的重要性。 第二个层面谈的是以水为师, 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通过水之“变”的哲学对于我国经济新常态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意义来论述以水为师 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第三个层面谈的是以水为师,有利于保障社会和谐,从当今社会的各种乱象入手强调社 会需要包容精神,论述了学习水的“包容”的重要性。
    从先哲名言到社会热点,文章取材兼有材料和自身积累,结构严整,逻辑清晰,说服力极强。


  编者注:本文节选自中公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用书《5年核心考点测评卷:申论》,欲了解更多内容,请进入新都商城(http://mall.newdu.com)了解本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 京ICP备09058993号 )

GMT+8, 2024-4-19 23:39 , Processed in 0.077958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