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务员考试行测中,言语理解中的主旨概括题也是必考题,对于这类题目,有一种可以快速所听正确选项的方法是很必要的,今天知满天公务员考试网的指导老师就给大家讲解“主体排除法”来帮助大家备考。
所谓“主体”,就是文段阐述的对象,正确的选项应该围绕着文段的主体来描述,在做题时,“主体排除法”可以帮我们快速排出与主体无关的选项。下面我们来看几道例题: 【例1】五世纪初,日本出现被称为“假名”的借用汉字的标音文字。八世纪时,以汉字标记日本语音的用法较固定。日本文字的最终创制是由吉备真备和弘法大师来完成的。他们两人均曾长期留居中国唐朝,对汉字有很深的研究。前者根据标音汉字楷体偏旁造成日文“片假名”,后者采用汉字草体创造日文“平假名”。时至今天,已在世界占据重要地位的日本文字仍保留有一千多个简体汉字。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的是( )。
A.日本文字产生的历史过程
B.汉字在日本的影响和地位
C.汉字对日本文字的影响
D.日本文字与汉字的联系
【答案】C
【解析】文段前两句介绍五世纪和八世纪时日本文字中均有汉字出现,之后论述日本文字的创制过程中都包含着很多汉字的影响,最后一句点出汉字在日本文字中的数目之多,可知整个文段均在强调汉字对日本文字有很大影响,结合选项,A选项并未包含“汉字”这一主体,B选项偷换概念,文段并未阐述汉字对“日本”的影响,D选项只说明二者联系,并未突出汉字在日本文字形成中的重要作用,只有C选项符合文意,因此本题选C。
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主体排除法巧解言语理解题,更多公务员考试试题、备考资料,欢迎访问知满天教育河北分校!
【例2】人类很早就知道城墙的防御效果,古往今来,不知上演过多少隔墙而战的攻防战役。蒙古人开始征战世界时,善于野战的游牧骑兵团对攻城战束手无策。但蒙古人善于学习,很快就掌握了攻城的战术,并将各地的攻城武器集中起来综合使用,达到了很好的效果,许多固若金汤的城池都被摧毁了。欧洲当时那些较薄的城墙,根本不能抵御蒙古人的攻击,特别是蒙古人开始使用多种威力巨大的火器,更具破坏性。从此以后,由于火炮的火力改进,城墙的作用就逐渐从人类历史中消失了。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 蒙古兵团是怎样征服欧洲的
B. 城墙是如何退出历史舞台的
C. 火器是如何在攻城战中发挥作用的
D. 蒙古的游牧兵团是如何调整战术的
【答案】B
【解析】文段先介绍城墙的防御效果,后描述蒙古人的攻城历史,通过火力改进使城墙的作用逐渐消失。可见文段始终围绕“城墙”这一主体展开论述。结合选项,A选项主体是“蒙古兵团”,C选项主体是“火器”,D选项主体是“蒙古的游牧兵团”,只有B符合文意,因此本题选B。
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主体排除法巧解言语理解题,更多公务员考试试题、备考资料,欢迎访问知满天教育河北分校!
【例3】曲艺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重视下,经过全国曲艺工作者和学术界的共同努力,曲艺艺术在传承中得到发展,一系列源于传统的曲艺精品不断涌现,一大批宝贵的曲艺遗产得到了有效的抢救与保护。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包括曲艺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和发展,也出现了不小的困难,一些曲艺遗产面临流失,许多曲种后继乏人、濒临失传,传承保护工作迫在眉睫。
最能准确表达这段文字的主旨的是( )
A. 曲艺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B. 曲艺遗产传承保护工作迫在眉睫
C. 曲艺遗产得到了有效的抢救与保护
D.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迫在眉睫
【答案】B
【解析】文段先说曲艺遗产得到了有效的抢救和保护,接着通过转折关联词“但是”引出重点,表明曲艺遗产的“传承保护工作迫在眉睫”,B选项为主旨的同义表述。A、C项的表述均在“但是”之前,非文段重点,D项的主体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文段主体是“曲艺遗产”,因此排除,本题答案为B。 “主体排除法”的熟练运用可以提高答题效率与正确率,希望考试能熟练运用。
以上是2017河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主体排除法巧解言语理解题的全部内容,更多公务员考试试题、备考资料,欢迎关注知满天河北分校官方微信号(hbzhimantian),知满天教育河北分校联系电话18633027917,祝您公考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