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00|回复: 0

2017山西公务员面试热点:围观“大学生踹女童”不该被情绪裹挟

[复制链接]

63万

主题

63万

帖子

19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07629
发表于 2017-6-28 04:28: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热点背景】
    5月12日晚,宋女士跟另一位家长带着两个女童在大连某饭店吃饭。在饭店里,两个同龄的孩子在一起玩耍,邻桌的女大学生嫌孩子吵闹,奔向宋女士的女儿辰辰,踹了她一脚。目前警方已介入调查。而据饭店公布的完整视频显示,女童妈妈不仅在店里乱扔东西,还扇了店员好几巴掌。目前双方已做出回应。辰辰母亲称,自己护女心切;女大学生则表示,自己只踹了椅子,但承认不该冲动,愿意道歉并赔偿。(5月16日《半岛晨报》)
    从事后的完整视频来看,虽然女大学生最终踢到的是椅子,但其踢向的确实是孩子。对于女大学生突然的过度反应,辰辰母亲做出的举动,可以说是出自母亲保护孩子的本能。不可否认,从后续这名母亲的反应看,确实有过激之处。然而,不管怎样,面对一名4岁孩子的吵闹,作为成年人的大学生以“踢”的方式来处理,显然违背了正常的行为底线。
    原以为事情在双方都互相道歉后就应该画上句号,但整个事件的“沸点”却出现在网上。就到底如何应对“熊孩子”,网友展开了观点的交锋。其中不少网友赞成对“熊孩子”就不该客气,他们大都认为是孩子家教有问题,而且“在公共场所遇到这样的孩子真不少”。所以,此事在公共舆论场所分裂成了两个话题:一是面对“熊孩子”,到底什么是正确的对待方式?二是在网上又该如何围观这样的事件?
    就第一个话题而言,需要明确,“熊孩子”犯事了,首先应是与家长的教育有关,家长应该负责。那么,第三方寻求解决的方式,也应是找孩子的父母进行协商,而不能对孩子施加过度的直接干预。像事件中的女大学生这般,直接用脚踹,不仅失当,也有违法之嫌。
    就第二个话题来说,那些在网上表示同情女大学生的,在现实生活中未必就会对“熊孩子”暴力相待。但很显然,在这样一起突发事件面前,更多网友声援的却是一个“打小孩”的成年人,这恐怕已经够得上是一种舆论的失态。因为,这种态度,不应该是一个成熟的社会对于未成年人该有的公共姿态。此外,这种群体性的情绪宣泄,只会滋生更多的暴力与非理性情绪,不会起到真正的“公共教育”效果。
    当然,在一个陌生人社会,如何教育孩子更多地遵循公共规则,是家长们必须肩负起的教育责任。但回到事件中来,舆论围观无论如何都不能搞成情绪发泄,支持暴力不对,支持对孩子的暴力就更需警惕。“熊孩子”需要教育,但社会应有的宽容之态,不能丧失。
    【热门评论】
    @长江网徐义闯:毋庸置疑,“女大学生飞踹4岁女童”显然是一件暴力侵害事件,一经媒体披露,引发公众关注的同时,其实也引发了广大“吃瓜群众”极大的共鸣,有几个人没有遭遇过小孩子在身边的喧哗、捣蛋,而孩子家长却置若罔闻或助纣为虐的,更有甚者,有的家长纵然小孩子在公众场所大小便,旁人一般都一笑置之,毕竟是孩子嘛,天真无邪、不谙世事,但内心对此类不文明行为的厌恶、反感是肯定的,因此,可以说大多数人的敢怒不敢言或见怪不怪,间接助长了孩子家长在公众场合不注意约束、制止自家孩子的调皮捣蛋的言行,而女大学生的暴力“飞踹”只不过又一次将这一公众话题推到广大公众面前。
    如同“女司机强行超车,被拉下来狠K一顿”获公众一片叫好声类似,女大学生“飞踹”女童事件,暴露出网友对公众场所秩序文明回归的一种强烈期盼,潜意识里希望我们大人要注意公众场所的礼仪言行,当然对孩子的粗鲁无礼举动也得强化教育和引导。
    必须看到,网友的评论情感的、感性的比重远远大于理性的、建设的思考。就本起事件而言,无论舆论分化到何种地步,有几点共识是不应偏离的:一则无论孩子如何调皮、扰民,直接“飞踹”孩子是不应该的,可以与大人进行交涉,可以对孩子予以教育引导,但绝不能诉诸暴力;二则文明礼仪是双向的,任由小孩子公众场合喧哗是粗鲁的、不文明的,难道直接用武力上前制止就是有素质、教养的表现吗?从某种意义上讲,后者还不如前者;最后暴力、戾气从来就不是解决问题的建设性手段,女大学生要铭记,孩子妈也当谨记在心,以暴制暴只能激化矛盾,无助于问题的解决。
    “女大学生飞踹4岁女童”舆论分化严重,从该社会现象的公众容忍度而言,显然是正常的,忍无可忍的一些民众亟需女大学生们帮忙“出头”;而从充满戾气、暴力的解决问题争端的方式上看,这样的舆论分化无疑是情绪化的,乏理性的,也是令人忧心的。
    @钱江晚报高路:女大学生在嫌孩子吵闹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好动自我本就是孩子的天性,而自己的行为是比不文明行为更恶劣的违法行为。母亲呵护自己的孩子没错,但那么密集的反击,激烈的动作,而且都当着孩子的面,这真的是为孩子好吗?至于网上的一些极端言论,我不相信,你们看不到问题的另一方面。
    这件事的谁对谁错还在其次,关键在于,一些人对一些事作出了过度的反应,这种过度反应被绑架上道德和素质以后,引发舆论场的分歧。女大学生制止孩子吵闹没错,却用错了方式,母亲急于讨回公道也没错,但当她数次纠缠、出手打人、并迁怒于他人以后,她已经越线了。大家都过度扩张了自己的权益,而忽视了他人的权益,以至于让事态滑向了极端。这并非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事件,可是,网上给出了太多的答案,这些答案中有些是情绪冲动,有些是真实想法,但都反映出了价值观的混乱。
    过度反应中有戾气的魅影。换位思考,推心置腹,都不难明白其中的道理,可现实中又都只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同情心被忘得干干净净,同理心被抛到九霄云外。情绪决定了立场,谩骂代替了说理。大家都被情绪模糊了双眼,蒙蔽了心智,选择性失忆,选择性失盲。
    一个社会如果不能在基本的原则问题上达成一致是非常可怕的,因为道理变得失去了作用,每个人都沉浸在自己的主观世界里,而忽视了外界的感受;每个人都片面地强调自己的权利,而忽视了别人的权利。这正是戾气滋生的沃土,不除掉这样的土壤,不反省自身的权利主张,每一起极小的事件都可能像这次争执一样,引发轩然大波。
    @新京报李冰冰:日前,“女大学生飞踹4岁女童”在网上引发轩然大波。早在事件被披露之初,网上一边倒地批评女大学生。而随着完整视频被曝出来,显示女大学生只是踹了椅子,并未踹到小女孩,倒是女童母亲反应特别激烈,舆论也开始多元起来。随后,网友们争相在此事上站队:一种看法谴责女大学生,认为孩子太吵应向家长反映,不该直接动手;另一种观点则是“熊孩子”在公共场合太过吵闹,父母如果管教不好,自然会有人帮你管教。
    其实,客观来看,女大学生与女童母亲均需“各打五十大板”。
    面对“熊孩子”之扰,女大学生本可通过提醒女童母亲或请求饭店服务员来解决问题,“脚踹女童”反而有失文明素养;而女童妈妈放任孩子在公共场合吵闹,也是一种教育上的失职。随后,面对孩子被踹,激烈回击,甚至将其发在网上,则有些以暴制暴了。
    “熊孩子”+不理智女大学生+剽悍母亲的IP,迅速裹挟网络,酿成了一起公共事件。这场闹剧也反映了相关各方社会公德的缺失。只要社会规则意识在人们头脑中没有建立起来,类似事件就不会绝迹。
    @华西都市报朱昌俊:面对“熊孩子”,正确的方式到底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以正确的姿态围观这样的事件?首先需要明确,“熊孩子”犯事了,首先应是与家长的教育有关,家长应该负责。那么,相对应的,第三方寻求解决的方式,也只能是找孩子的父母进行协商,而不能对孩子施加过度的直接干预,像这起事件中女大学生这般,直接用脚踹,不仅失当,也有违法之嫌。其次,那些在网上表示同情女大学生的,未必在现实中就一定会对“熊孩子”暴力相待。但很显然,于这样一起突发事件面前,更多网友声援的却是一个打小孩的成年人,这恐怕已经够得上是一种舆论的失态。这种态度,一方面不应该是一个成熟的社会,对于未成年人该有的公共姿态;另一方面,如此群体性的情绪宣泄,只会滋生更多的暴力与非理性情绪。当然,如何教育孩子更多的遵循公共规则,是家长们必须肩负起的教育责任。但回到整个事件中来,舆论围观无论如何都不能搞成了情绪发泄,支持暴力不对,支持对孩子的暴力就更加值得警惕;“熊孩子”需要教育,但社会应有的宽容之态,却不能丧失。
    知满天解析:这件事之所以引起舆论热议,可能是因为大多数人遇到过此类事件,从而能感同身受,但是,不管谁对谁错,采用极端的方法解决问题,都不是可取之法。
    我们生活在一个文明的时代,这不仅要求其他人文明待人,我们自己也应该约束自己的行为,就拿本事件而言,作为父母,不仅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也要约束所携带儿童的言行不骚扰别人。也不能因为是孩子,就理应得到别人的关照;作为女大学生,首先应该提醒并且告知女童的母亲管束好自己的小孩,如果无效则可以要求饭馆服务人员来协助维持秩序,而不应该用缺乏教养的方式来暴力相向;作为店里的其他乘客,对于这种行为要选择加以制止,而不是容忍、忽视,以至于让更多的人丧失了公德心。
    所以,想要避免此类事件,不仅需要加强法制教育,还需要强化道德、礼节和公德心的教育,只有这样,社会才能向着良性发展方向迈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 京ICP备09058993号 )

GMT+8, 2024-5-5 03:37 , Processed in 0.081747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