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g_nry_xj_1 ul,ul li,dl,dl dt,dl dd{display:block; margin:0; padding:0;}
.zg_nry_xj_1 a{color:#333;text-decoration:none;}
.zg_nry_xj_1 a:hover{color:#e00; text-decoration:underline;}
.zg_nry_xj_1{ font-size:12px; font-family:"宋体"; width:580px; height:155px; background:url() repeat-x left bottom #f8f8f8; border:1px solid #e3e3e3; padding:15px 0 0 8px; margin:0 auto 34px 0;}
.zg_nry_xj_1 dt{ float:left; width:250px; height:140px; margin-right:10px;}
.zg_nry_xj_1 dd{ float:left; width:320px;}
.zg_nry_xj_1 dd ul li{ line-height:28px; height:28px; }
.zg_nry_xj_1 dd ul li font{ position:relative; top:-7px; left:5px;}
1234545.jpg
·[互动交流] 公务员考试交流群:434085068
678945.jpg
·[国考申论] 2017国考申论作文常用经典名言名句汇总
·[国考行测] 2017年国家公务员行测常识大全汇总
·[国考申论] 2017国家公务员申论指导汇总
·[国考行测] 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汇总
一重奏: 玩转材料为王道
阅读理解能力是公务员考试考察的基本能力,是申论作答的基础。阅读理解当然不是简单的认识申论材料中的字,应该做到三重境界,即:读得懂材料、理得清材料的逻辑关系、抓得住材料的要点和重点。
读得懂材料:一是读得懂材料中抽象的字面意思,二是读得懂材料中抽象话语的深层含义。这是在申论考试经常考察的方向,在综合分析以及文章写作中都是很普遍的。在平常的练习中要保持每天阅读一篇材料,并且注意对于抽象词语和语句的理解。
理得清逻辑:考生在阅读材料时不习惯于从整体对材料进行把握,并未从一个宏观的角度进行联系,但是这对于理解申论材料却是至关重要的,只要把零散的材料按照固有的思维逻辑关系串起来才能抓住文章的核心,尤其是对写作有很大帮助。理清材料的逻辑可以快速明确作写作思路,突破无话可说的困难境地。
抓得住要点:一是抓答案的信息点,二是抓命题人的观点。学会从细节的地方来掌握申论材料,阅读材料时不但要从宏观上来理清材料逻辑,更要关注细节,因为申论材料的主旨也往往隐含在一些理论政策文件,以及一些专家领导的观点中,他们就是命题人的意图的发言人,所以对于他们的观点一定要仔细阅读。
二重奏: 审清题意为根基
审清申论试题应做到抓准六大关键要素,方能事半功倍,命中命题意图。
第一步,审清题型;在申论考试的过程中,一般会分成五大类题型,分别是归纳概括、提出对策、贯彻执行、综合分析、申发论述;
第二步,找准作答对象;归纳概括题的作答对象一般有问题、影响、原因、现状、主旨、主要内容、概念。提出对策题的作答对象一般为针对问题提对策、针对原因提对策、材料直接给对策。贯彻执行题的作答对象一般为工作目标、组织意图。综合分析题的作答对象一般有谈对观点、现象、句子、词汇之间的关系的理解。
第三步,理清范围。审题的过程中,审清了范围就会降低作答的难度,更准确地找到答案要点。但作答范围也分成三种不同的情况。第一种情况,题干会明确给出作答范围,一般为“根据、依据、结合、围绕、针对”给定材料4或者某一段话,那么这道题的答案要点只要材料4中选择。第二种情况,如“给定资料5”出现了划线的一句话,如网络是把双刃剑,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在题干中,“给定资料5”之前没有任何修饰和限定性的词语,所以这道题在答题时要重点看“给定资料5”,但答案来源于全篇资料。最后一种情况是结合“给定资料”进行设问。在题干中没有给定具体的材料,需要通读全篇来寻找答案来源。
第四步,数清问数。常规而言,一道题目设置一个问题,但有时候会出现一题多问。
第五步,确定字数。
第六步,阅读题干特殊要求。
三重奏: 热点积累为助攻
申论命题是以国家行政的核心理论方向为指导的,因此考生首先要了解的就是国家的大政方针、国策纲领、思想体系,特别是最新提出的符合时代发展的理论体系,并且在申论试卷中,材料占了巨大篇幅,字数达到了六千到八千字,都是一些最新的较热门的观点理论或者故事案例,而这些材料主要来源于近一年来的新闻报纸、期刊杂志等渠道。倘若在备考过程中经常关注一些社会热点事件话题,阅读材料便会省心省力,且这些积累也能成为写作素材,增加论点的论证力度,为文章打造亮点,吸引阅卷者眼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