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好的散文不会让读者感到与作者生疏。作者在描摹眼中世界的同时,也在清晰地勾画着自身的影像。实际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论作品本身是优是劣。“作者形象”并不等同于作家的自画像,它是作家灵魂的投影,是展现在文字中的一种人生境界,是写作视角和阅读视角综合的结果。
填入划横线处最恰当的一句是()。
A. 写作是一种意味深长的印记
B. 作品传达的是作者独有的情感体验
C. 没有一部作品不在描绘着“作者形象”
D. 每一篇散文都是人文情怀与精神价值的融合
2. 法国人谈起中国人心目中的法国文学,总忍不住用一种轻蔑的口吻说:“你们喜欢《茶花女》。”在法国人眼里,喜欢大仲马还算有些品味,毕竟他有一部《基督山伯爵》,有《三个火枪手》,小仲马有什么呢?只不过写了一个交际花而已。法国文学是法国人的骄傲,在世界文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仅喜欢《茶花女》,显而易见是对法国文学的不尊重。《茶花女》在中国成为一种流行,差不多是一百多年前的事情,当时正赶上戊戌变法失败,人心沮丧,改良的路行不通,大家只好将就着胡乱看小说。“茶花女”在中国本土的诞生,是生逢其时。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 《茶花女》在中国的流行有一定的社会背景
B. 对文学作品的喜好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品味
C. 评价文学作品要结合其诞生的时代背景
D. 中国人和法国人的文学审美观存在区别
参考答案与解析:
1. C【解析】横线后提到了“作者形象”和“作家的自画像”,可知在前文也应出现这两个概念。而前文只出现了“清晰地勾画着自身的影像”即“自画像”,未涉及“作者形象”,故横线处应填入与“作者形象”相关的内容,故可以判断C项正确。
2. A【解析】文段主要论述中国人为何喜欢《茶花女》,说明其在中国的流行是生逢其时的,正好迎合了当时的社会背景,故A项为正确答案。C项对文学作品的评价文中未涉及,且文段也没有体现出作品“诞生”的时代背景,只是提到了在中国流行的背景。故本题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