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22|回复: 0

河南公务员面试热点:治理公车私用

[复制链接]

63万

主题

63万

帖子

19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07629
发表于 2017-6-28 04:11: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河南公务员面试主要采取结构化面试的方式进行。根据职位特点,经省委组织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公务员局同意,也可采取无领导小组讨论、情景模拟、文件筐作业等方式面试。
    近日,中纪委为治理公车腐败开出新“药方”。日前,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手机腾讯网,对5109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4.2%的受访者关注中纪委治理公车腐败的新“药方”。受访者中,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占19.3%,事业单位人员占15.7%,企业人员占14.8%,其他身份人群占50.2%。
    “官员屁股下面一座楼”是对“车轮上的腐败”的形象化描述。作为“三公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车消费无疑耗掉了相当大的公帑。为了保障公共部门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活动有序开展,必要的公车消费不可或缺,群众也能够理解。群众所愤恨的,是那些利用公务活动名义将公车私用的行为。走亲访友、外出旅游、接孩子上下学等等,是公车私用行为最常见的现象。本来配备用以公务活动的公车,却被官员用来谋取私人利益,老百姓当然不干了。凭什么?!
    不可否认,民众对公车私用的抨击指摘,相关方面是清楚的。关于禁止公车私用的规章政策也制定了不少,一些“顶风作案”者也受到相应处分,但公车私用的现象仍旧禁而不绝,何故?一者,现行禁止公车私用的规章政策很大程度上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对于公车私用连“扬汤止沸”都没做到,遑论“釜底抽薪”了。二者,不论是官方还是民间,对公车私用的监督力度都不够,公车私用者并未从心底认可这些规章制度。三者,对公车私用等公车腐败行为的问责力度不够,对公车私用者没有形成较大的震慑力。
    民众对公车私用行为是深恶痛绝,公共部门也认识到公车私用的巨大危害,出台各种措施治理公车私用,但公车私用仍旧每天都在上演。此中巨大的反差说明什么?公共部门对已曝光公车私用行为予以惩处,到底是一种自觉行为,还是舆论压力下的无可奈何之举?不可否认,随着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意识提升,对公共权力的社会监督力度也逐渐增强,与之相对应的,是公权力出轨的行为更加具有隐蔽性。比如,公车“套牌”私用以规避监督、私车消费公家报销等现象,更是彰显公权力的傲慢和骄矜。这些问题,往小了说是公共部门自毁形象,往大了说则是与当前正在进行的深化改革事业背道而驰。
    进入改革深水区的当下,社会都在讲深化改革要面临既得利益集团的巨大阻力。何为既得利益?所谓既得利益,是指通过非公平竞争的手段和方式,借助公权力和政策资源所获取的巨额利益的相关体。既得利益看起来很遥远,其实就在身边。被私用的公车无疑就是一种既得利益,禁止公车私用就是触动既得利益。公车私用现象禁而不绝,主要原因就在于既得利益者的阻滞。禁止公车私用,就触动了他们的利益,所以民众对公车私用监督举报就容易遭到报复,也因此,公车私用现象一直没有绝迹。
    “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及灵魂还难”,因此深化改革必须要有“壮士断腕”的决绝。公车私用一直为社会所痛恨,规章制度制定了不少,私用却从未禁绝。小学生都能想出来的“公车贴统一标识”,落实起来尚且有难度,遑论从源头上堵住公车私用的漏洞了。虽然说社会监督固然不可少,但“广州区伯”监督举报公车私用遭毒打报复,怎不令人惶怖?须知公车私用也是腐败,也是公权力的异化所致。“既要打苍蝇,也要打老虎”同样应该落到公车私用的治理上面,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要敢于对包括公车私用在内的既得利益“亮剑”。此外,打造制度的笼子固然重要,如何将权力怪兽关进制度笼子,以及为制度笼子寻找可靠的护卫,也是亟须正视的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我们充满期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6-18 02:10 , Processed in 0.078118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