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词填空的应对技巧 选词填空这类题目,重点考查的是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和词语辨析能力。所以常考的是实词,重点是考察近义词、同义词和词语的搭配。因此,做好这类题目,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看搭配。孙红林认为搭配一般是固定的,没有什么可解释的,是我们约定俗成的。所以运用这种方法,就可以直接判定正确的选项,并且省时。但是这类试题较少,而且对语言的基础要求也较高。
例如:中美关系( ) 动荡,不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
A.一再 B.再三
解析: “一再”和“再三”的词义相近,区分难度较大。“一再”和“再三”的含义是一样的,都是“一次又一次”的意思,“一再”和“声明”、“表示”等词语搭配,“再三”则同“挽留”、“考虑”等搭配,此题中“一再”同“动荡”搭配最为贴切。可以确定是一再。
二、找关键词,确定语境。公务员考题一般都会带有某种语境,语境也就是作者的主观想法,因此,通过语境就可以确定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词汇。两个意义相近的词,我们如何来判定它们之间的差别。周建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感情色彩上,这样就可以把词语划分成褒义词、中性词和贬义词;二是从语气上。比较常用的是在语气的轻重上进行辨别。比如放纵和放任,二者相比,放纵的语气就要比放任的语气重。
例如: 发展与壮大文化产业,既要盯着市场做文章,_____文化生产部门的自我生存能力,最大限度地让文化产品增值,又不能唯市场是从,一味_____市场低层次需求,让那些格调不高的文化产品大行其道。
A 扩大 限制 B 维护 满足 C 提高 降低 D 增强 迎合
解析:此题首先就可以用搭配的方法解决掉。但是,还可以从语境的角度来确定原文是一种贬义的,所以限制、满足、降低都不适合。
三、拆分组合法。看相同于不同的地方,留下相同的地方,不一样的地方进行新的组合,从而区别意义。
例如:他身边经常带着一小本子,到技术部门细心( )世界各国石油发展情况的资料,并作详细摘录。
A搜集 B收集
解析:“搜集”和“收集”。在这里,我们只要区别“搜”和“收”就可以了。“搜”可以估计为努力、仔细寻找的意思。对于“收”,可以从组词来入手,如“丰收”“收获”“收缴”,可以应理解为:把分散的东西,聚集起来。这样一对比,就可以看出二者的区别。 数字推理重要题型解析 近日,随着各地公考方案的陆续公布,公务员考试已经进入日益激烈的竞争状态,如何在短时间内理解考试精髓,考出理想成绩,把握出题类型是关键。现在笔者将近年来各地公考中数字推理部分的重点题型给予汇总,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一、等差数列
等差数列是比较基础的数列,同时也是考试中出现概率比较大的数列,考生尤其需要特别关注。
例1:5,12,21,34,53,80,( )
【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
A. 121 B. 115 C. 119 D. 117
【解析】D 这是一道二级等差数列。规律是:原数列后项与前项的差依次是:7、9、13、19、27;新数列后项与前项再次做差得:2、4、6、8、(10);所以( )=10+27+80=117。
二、幂数列
幂数列历来是考试的重点所在,也频繁出现在各地公考的试卷中。因为其变形多,广大考生尤其需要特别留意。
例2:153,179,227,321,533,( )
【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
A. 789 B. 919 C. 1229 D. 1079
【解析】D 这是一道幂数列。规律是:原数列各项依次可以化成:150+31,170+32,200+33,240+34,290+35,其中新数列150,170,200,240,290后项与前项做差得20,30,40,50,故( )=60+290+36=1079。
三、积数列
积数列的显著特点是:数字涨幅比较大,且项数超过5项,如果遇到这样的数列,可以考虑从乘积的方面入手解题。
例3:2,3,5,11,46,( )
【2008年河北事业单位招考】
A.520 B.490 C.410 D.97
【解析】B 这是一道积数列。规律是:原数列后一项为前两项的乘积减去12,22,32,42,…即5=2×3-1,11=3×5-4,46=11×5-9,故()=11×46-16=490。
四、质数数列
质数是自然数中除了1和它本身之外,不能再被其他数整除的数。常考的质数处于2~19之间,有些考生由于粗心,易将2,3,5,7,11中的11误写成9。
例4:2,3,5,7,( )
【2008年安徽公务员考试真题】
A. 8 B. 9 C. 11 D. 12
【解析】C 本题考查质数数列,2,3,5,7的下一个质数为11。
例5:3,8,24,48,120,( )
【2008年山西公务员考试真题】
A. 148 B. 156 C. 168 D. 178
【解析】C 本题考察的是质数平方与常数项的叠加数列。本题规律如下:2的平方减1 等于3,3的平方减1等于8,5的平方减1等于24,7的平方减1等于48,11的平方减1等于120,13的平方减1等于168。
五、图形数列
图形究其起源还是数字的组合,不过是变形而已,考察的还是考生对数字的敏感度。
例6:【2009年北京春季公务员考试真题】
6.4
0.9
6.5
6.8
1.6
6.2
?
7.2
8
A. 14.2 B. 16.4 C. 18.6 D. 15
【解析】A 这是一道九宫格题。规律为:数列的“第三列”减去“第一列”再加上“第二列”等于1,在此崔熙琳老师特别提醒考生,要十分留意九宫格中数列之间加减关系之后的“末尾数”,这常是解题的突破口。
例7:【200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
A. 12 B. 14 C. 16 D. 20
【解析】C 这是一道数图推理题。题干中图形三个角的数字经过某种数量组合,得出中间的那个数。即:26=(7+8-2)×2,10=(3+6-4)×2,16=(9+2-3)×2。
例8:【2008年北京公务员考试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