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51|回复: 0

2016山东公务员考试面试技巧备考::宝鸡副站长狱中吃空饷,岂能

[复制链接]

63万

主题

63万

帖子

19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07966
发表于 2017-6-28 03:55: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面试热点:面试热点:省长骑车遇“囧途”扯痛了市民哪根筋
    面试热点相关背景
    “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这是再正常不过的分配制度,可有些人却可以干着自己的私活,领着国家的俸禄。宝鸡有一领导吃空饷都吃到了牢里。根据爆料人郭先生的描述,在宝鸡市扶风县林业局有一名叫李新奇的副站在地图中查看长,十多年不上班,不过单位里的工资却照发不误,长期在外做自己的生意,三年前因为做生意违法,进了监狱。虽然人在监狱,不过领空饷的事一直没停。(5月12日,山东商报)
    面试热点独家解析
    @京华时报刘雪松:坐牢也能吃空饷,显然有权力的默认与许可。但个别领导的默认,能够形成多个部门、众多知情人员的默契,表明这种权力生态,完全有能力将监管架空,完全可以通过人为干预,将监管制度沦为虚设。这是舆论感到最痛心、最失望之所在。林业局、林业站,相关领导竟然以各种理由,强调不去管的正当性,强调不愿管的合理性,这种连“窗内事”都懒得管的卸责,让世人领教到了滑天下之大稽的作风。究竟是谁领走了这份空饷,是谁设计了这个漏洞,是谁架空了监管,监管又为何装聋作哑?这些疑问,迫切需要上级监察机构一查到底,给社会一个明确答复。
    @华商报杨鹏:从报道来看,因为县级财政困难,李新奇当年被“分流创收”,由于经营不善,从而产生了大量债务,2009年再次上班后,讨债人就经常上门讨债,导致李新奇难以正常上班。此后,林业站前后几任领导也有意按照人事制度予以申报,但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却未能申报,这使得李新奇最终成了一个长期吃“空饷”的人。可以看出,李新奇吃“空饷”,并不完全是个人原因所造成的,或许,正因如此,才使得单位在处理吃“空饷”问题上,底气不足,难以坚持原则和制度刚性。可是,对于公权单位而言,原则被放弃,制度被搁置,恰恰是所不能容忍和允许的。“空饷”之所以能被吃,不完全是吃的人有多么厉害的隐身本领,更多是因为这种“吃”的行为本身就被监管者所疏忽、漠视、甚至纵容了。
    @人民网蒋萌:在某种程度上,这就是“崽花爷钱不心疼”。有关部门的领导虽然负有审查之责,对李新奇“在编不在岗”心知肚明,但反正不是掏自己的钱,这些人对李新奇吃空饷睁一眼闭一眼。或者说,有关人员懒得去“得罪”人,干脆弃守自身职责。而且,不作为未必会受惩处。多个部门的领导对此事“踢皮球”、装糊涂,这些人无疑都有责任。但从“稳定大局”的官场思维看,多部门的干部一并受惩的可能性有多大?所谓的“共同责任”没准会沦为无人担责。正因如此,许多人对卸责有恃无恐。更大的隐患是,如果有一人吃空饷,在单位内部就算开了“先河”,其他人也可能“照此办理”。据说,自2012年以来,陕西省多次开展针对机关事业单位吃空饷问题的专项治理。可透过李新奇“坐牢也能领工资”,治理效果能令人“满意”吗?
    @南方都市报:李新奇吃空饷的经历,时间跨度长达15年之久,其中还包括两年多时间的服刑时间。仔细检审他的工作经历,身份不明确是其一大特点。1999年还身为林业站副站长的李新奇,到了2000年,因扶风县县级财政困难,对部分事业单位经费进行调控,县林业站时任领导班子研究让李新奇分流创收,每月领取月工资总额的30%。从此,李新奇也就拉开了吃空饷的帷幕。2014年,黑龙江省政府曾经统一部署开 展了全省机关事业单位“吃空饷”专项清理工作。截至当年6月末,黑龙江省共清理出因疏于管理、人为造成的“吃空饷”人员7552人,已整改5825人。其中,鹤岗市公安局原局长林胜先被判刑后依旧“吃空饷”34.9万元的案例曾引起较大争议,林胜先的案例,与李新奇有几分类似。
    那么为何会有狱中吃空饷的事件频频出现呢?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政府改革进程中,下海官员的身份不明晰,缺乏明确的制度对相关人员进行安排,李新奇就是这种制度混乱下的利益相关方。另一个方面,在基层权力的逻辑中,熟人关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看面子、拉关系等等举动,在基层官场尤其有深厚 土壤。二者结合之下,吃空饷甚至狱中吃空饷的现象,也就变得并非不可能。李新奇狱中吃空饷的事件表明,过去对于行政体制的改革,还留下不少尾巴。这些尾巴中,有些是政策层面的,有些是人事层面的,更重要的是内部和外部监督层面的。尽管李新奇狱中吃空饷的曝光也是因为有人举报,但足足 过去了两年多才公布和处理,从侧面也表明了基层监督的匮乏。自上而下的改革动力,可能因为行政层级较多,而出现层层减弱的效应,如何确保改革不留余地,基层公务员身份、权利、责任清晰可界定,这可能是李新奇狱中领空饷事件带给上级政府的最大教训。
    @搜狐王占利:坐牢也能吃空饷,显然有权力的默认与许可。但个别领导的默认,能够形成多个部门、众多知情人员的默契,表明这种权力生态,完全有能力将监管架空,完全可以通过人为干预,将监管制度沦为虚设。这是舆论感到最痛心、最失望之所在。林业局、林业站,相关领导竟然以各种理由,强调不去管的正当性,强调不愿管的合理性,这种连“窗内事”都懒得管的卸责,让世人领教到了滑天下之大稽的作风。究竟是谁领走了这份空饷,是谁设计了这个漏洞,是谁架空了监管,监管又为何装聋作哑?这些疑问,迫切需要上级监察机构一查到底,给社会一个明确答复。
    有关部门的领导虽然负有审查之责,对李新奇“在编不在岗”心知肚明,但反正不是掏自己的钱,这些人对李新奇吃空饷睁一眼闭一眼。或者说,有关人员懒得去“得罪”人,干脆弃守自身职责。而且,不作为未必会受惩处。多个部门的领导对此事“踢皮球”、装糊涂,这些人无疑都有责任。但从“稳定大局”的官场思维看,多部门的干部一并受惩的可能性有多大?所谓的“共同责任”没准会沦为无人担责。正因如此,许多人对卸责有恃无恐。更大的隐患是,如果有一人吃空饷,在单位内部就算开了“先河”,其他人也可能“照此办理”。据说,自2012年以来,陕西省多次开展针对机关事业单位吃空饷问题的专项治理。可透过李新奇“坐牢也能领工资”,治理效果能令人“满意”吗?真正的监管去哪了?
    解析:吃空饷,就是指不上班而谋取个人私利依然领取工资的行为。这种行为不仅是对财政资金的蓄意贪占,更是对于政府廉洁形象的损耗,是一种不可轻视的腐败变种。而“吃空饷者”的安排与接收,隐瞒与维护之间,暴露的不仅仅某单位在人员管理上的松弛和混乱,更是公权力的过度介入和越界运转。而这恰恰严重损害勤勉上进、诚恳踏实的社会风气,挫伤其他尽忠职守的公务员的积极性和民众对干部队伍的信任度。
    就拿本次的主人公来说,十多年不上班,甚至于已经因为违法犯罪而入狱,每月却仍能领到5000多元的工资,安稳的吃着空饷!是什么原因让副站长在全国的清理风潮下毫发无伤,这其中暴露出的监管部门监管失利和干部作风问题值得深思。
    可见,“副站长”吃空饷背后有一整条“腐败链”,而只有让这条“腐败链”分崩离析,“副站长”才不会有空饷可吃。我们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各职能部门在日常工作中能各司其职,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7 02:54 , Processed in 0.073212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