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50|回复: 0

2012辽宁公务员面试试题分类解析(四)

[复制链接]

63万

主题

63万

帖子

19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07966
发表于 2017-6-28 03:35: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面试试题分类解析(四)
    有关综合分析能力的试题
    实战案例解析
    (1)请你谈谈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句话的理解?
    出题思路:智能性问题。考察综合分析能力。看考生能否对这句话的本意做出正确的理解,例如,先做人后做事、先做小事后做大事、做人、持家、治国平天下等异事同理。考生还应结合现实谈谈自己的观点。对这句话可以从多种角度进行发挥,甚至可以提出质疑,但要为自己的观点提供充足的论据。
    评分参考标准:
    好: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名言能正确理解,并能结合自己的实际说出独到的看法;论点鲜明,论据充分。
    中: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名言理解基本正确,有明确的观点和想法,但说理不够充分。
    差: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解不清,或者泛泛而谈、言之无物。
    (2)中国父母奉行把钱财留给后代的做法。但有人认为:“父母给孩子留下钱财会抑制孩子的能力发展。”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为什么?
    出题思路:智能性问题。考察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该问题可从两方面来谈,留下钱财给后代,为后代创造有利的生活条件,是可以理解的;但钱财也有可能阻碍孩子能动性的发挥和生活能力的发展。
    评分参考标准:
    好:能全面地分析问题,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考虑问题有深度,且能言之成理。
    中:能看到问题的两面,但论述不够深刻,泛泛而谈。
    差:看问题片面,比如只从一个角度阐述问题。
    (3)听说有的大学生很不愿搞宿舍卫生,他们的理由是:“做大事者不拘小节”。但管理卫生的老师却说:“一室不扫,何以扫天下?”。请问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出题思路:智能性问题。通过考生自己身边常遇到的事情,考察其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好的考生应能充分说明这两个观点的合理性,并能辩证地分析这两种观点的适用背景。
    评分参考标准:
    好:能辩证地阐述这两个观点都正确。
    中:认为这两个观点都正确,但阐述不充分。
    差:偏激,就一个观点批另一个观点。
    (4)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在自己的母校给小校友做报告时曾说:“学习就应该弄斧到班门、下棋找高手”。可我们平时却常说不要班门弄斧、不要在关公面前舞大刀。请问你怎么理解这两种矛盾的说法?
    出题思路:智能性问题。通过对这两种观点的分析,了解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前者说明求学者应该敢于在高手面前露相,以求得指导;后者说明不知深浅地在专家面前炫耀自己是无知而可笑的。
    评分参考标准:
    好:能全面阐述这两种说法的含义,充分说明这两种观点的正确性和适用情况。
    中:承认这两种观点都有道理,并不矛盾,但不能充分阐述各自适用的情况及含义。
    差:片面,偏向于一个方面;或前后矛盾,不能自圆其说。
    (5)现在社会上许多有钱人并没有高学历。有人感叹说:“低学历者成了富翁,高学历并没有成为致富的钥匙。”请问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出题思路:智能性问题。对这一现象应进行全面的分析。例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①就社会总体而言,高学历者的收入要高于低学历者;②高学历意味着在某一领域有较高的造诣,但与致富并没有直接关系;③一个人能否致富不仅是由知识和学历决定的,致富与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总体能力以及机遇等都有关;④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中存在对知识承认和重视不够的问题;⑤社会中某些不合理的现象确实存在,使某些人有机会赚取不义之财。
    评分参考标准:
    好:分析考虑问题全面深刻,能列出上述三个及三个以上的观点;同时有较为充分的论据支持。
    中:能看到社会确实存在分配不公的现象;也能指出学历与致富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言之有理,没有明显的错误和矛盾,但观点不够全面。
    差:片面强调社会分配不公,对知识重视不够;或观点不明,论证不清,空洞、言之无物。
    (6)目前在青年人中有这么一种现象。由于进入社会后所处的情况不同,导致两个以前要好的同学,甚至是无话不说的密友成为陌生人。有的学者把这种现象称为“同代代沟”。你对这种现象有什么看法?
    出题思路:智能性问题。由于学生毕业后,工作、生活环境、经历、自身素质、经济收入、价值观的不同,以及同学、朋友间原本感情基础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同代代沟”现象。通过考生对这种现象的分析及评价,考察其综合分析能力。注意不要对考生的价值倾向做好或坏的评判。
    评分参考标准:
    好:考生能比较全面深入地分析“同代代沟”现象产生的原因,并做出客观的评价。有独到的见解和很强的说服力。
    中:能看到“同代代沟”问题产生的部分原因,说理清楚。
    差:对问题的产生原因分析不清;或泛泛而谈,无条理,没有针对性。
    (7)有报纸报道:“为庆祝香港回归,南京有一位6岁的女孩,在香港回归前夕将圆周率的值背到1997位”。请问,你对此有何看法?
    出题思路:智能性问题。通过考生对社会上的事件的分析和判断,考察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如既能看到事情好的一面:小女孩记忆力惊人、社会关注香港回归等;同时也看到不好的一面:成年人过分炫耀孩子的虚荣心,新闻报道的导向可能不利于儿童的发展等。
    评分参考标准:
    好:能深刻全面地分析事情产生的起因和可能带来的影响,观点鲜明,论据充分,并有很强的说服力。
    中:有自己明确的观点且言之成理。
    差:仅泛泛而谈,或没有自己明确的见解;或者持偏激的观点而没有相应的论据支持。
    (8)招聘大学生工作中有一句顺口溜:“本地男生第一、外地男生第二、本地女生第三、外地女生最后”。请问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你认为应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出题思路:智能性问题。考察综合分析能力。大学生招聘工作中确实存在着这种地区和性别歧视的问题。考生应认识到这一问题的客观存在,同时应对这种做法的弊端,比如不利于体现竞争公平、不利于人才的选拔等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提出合理的解决问题方法。
    评分参考标准:
    好:能客观分析造成地区、性别歧视的原因,充分说明这种做法所带来的弊端,提出的解决方法切实可行。
    中:从一个方面比如地区或性别歧视进行分析,方法简单或缺乏可行性。
    差:认为这种做法正确,或观点片面或偏激,论证无条理或空洞无物。
    (9)自从电影《秋菊打官司》上映后,“讨个说法”一词已被大众接受。有报纸报道:有一位老太太因合资企业的厂房挡住其住处的阳光,与厂方交涉却毫无结果之后,愤而诉诸法律讨说法。幸好法律公正,判老太太胜诉。但老太太仅要求1元钱赔偿,结果企业厂房依然挡着老太太的窗户不见天日。请问你怎么看待老太太讨说法这件事。
    出题思路:智能性问题。通过对社会事件的看法,考察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老太太敢于讨说法且能讨到说法,固然是法制进步及法制观念提高的体现,但仅出于义愤、为争口气而打官司,有法律而不按法律办事,不充分利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依然是法律意识不够高的表现。
    评分参考标准:
    好:能看到问题的深刻实质,并能进行充分的说明。
    中:对问题有一定的认识,但不够深刻,如:能看到老太太法律意识提高的一面,但对老太太不能利用法律充分维护自己权益的一面没有足够的认识;能自圆其说。
    差:就事论事,没有看到事件揭示的深层意义。
    (10)与前几年相比,最近一两年来,文凭热在社会上又开始有了明显的升温。尤其是一些高校年轻教师和行政机关的公务员对于文凭更加热衷。请问,你对这一现象有何认识?这一现象有何社会影响?
    出题思路:智能性问题。通过了解考生对平时接触到的问题的看法,考察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应全面分析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从正面来看,首先,社会对知识和学历重视程度在增加;其次,年轻人自我发展的意识更为强烈,愿意多学知识和技能,希望通过学习提高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使个人有更好的发展等。然而,从反面来看,也不排除当前一些高校廉价学历泛滥、客观上存在着在职者取得较高学历比较容易的现象。所产生的影响:一方面整个教师及公务员队伍素质有所提高,职务晋升的条件更加规范化;另一方面,使晋升制度刻板化,可能造成埋没人才,造成部分人不安心工作等。
    评分参考标准:
    好:能从正反两方面分析这一现象的产生原因及影响,论述清楚,有说服力。
    中:能从两个方面考虑问题,能列出有关的原因及影响,但不够全面。
    差:仅片面强调某一方面的原因及影响,或泛泛而谈。
    (11)共和国的历史上曾涌现出许多英雄,比如刘胡兰、邱少云、黄继光等。但据一项调查表明,现在的大中小学生知道这些英雄的人不多,而不知道影视明星的人却很少。请问你对此有何看法?
    出题思路:智能性问题。考察综合分析能力。通过对社会现象的理解,了解考生看问题的角度、思路及方法。这个问题可以从当前品德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和文艺作品的影响等社会因素,以及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等方面来进行分析。
    评分参考标准:
    好:能全面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观点明确且有说服力。
    中:能简单列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论证能自圆其说。
    差:看问题片面或偏激、论证不充分。
    (12)出国留学人员中,学成后归国的比率近年来已有大幅度上升。但从总体上看,仍有许多留学人员学成后不回国。你怎么看待这一现象?你认为怎样可以使更多的留学人员回国?
    出题思路:智能性问题,考察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考生应从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所带来的影响及解决这一问题的建议等方面进行阐述。
    现实中确实存在着不利于留学人员归国的因素,比如经济、社会及个人价值观等方面的原因。但回答较好的考生还应说明报效祖国与满足个人追求的合理关系。
    评分参考标准:
    好:分析全面深刻,提供措施有力,论证严密;论据充分,有说服力。
    中:能简单列出这一现象的原因,提出的解决办法较一般化。
    差:对这一现象简单地持肯定或否定意见,不能分析出学成不归现象的原因,提不出有效的措施。
    (13)某市一对夫妻是中学教师,两人为了给孩子积攒学习费用,去别人家当保姆。有人在报上写文章,认为这一现象表明知识分子放下了架子,不再自命清高了,是观念的进步。你对教师当保姆这一现象怎么看?是否赞同这位作者的观点?为什么?
    出题思路:智能性问题。考察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这一现象一方面说明了一定的社会问题,如教师收入低、学校收费高、社会分配不平衡等;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明社会变革时期人们观念的变化;考生还可以对文章作者的观点提出质疑。请不要对考生的观点作对与错的评判,重点考察考生是否能辩证地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可能导致的影响(如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等),能否自圆其说。
    评分参考标准:
    好:能辩证地分析问题,有自己的独到见解,看问题全面准确,符合客观实际,说理透彻、有力,论证严密。
    中:能较全面地分析问题,并能自圆其说,但说理不够透彻。
    差:看问题较片面;或者观点不明,思路混乱,没有说服力。
    (14)目前,一些中学推行“保上大学”的教育承诺。也就是说,高中生每年交一定高额学费,若考不上大学就退还学费。你对这种“保上大学”的教育承诺有什么看法?
    出题思路:智能性问题。考察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考生应对这一现象产生的社会原因做出客观的分析;阐明自己对这种做法赞成与否,并提供充足的理由。考生不明确表态时应适当追问。不赞同这种做法的人可以从教育目标的设定、教育方针、教与学的关系、素质教育等方面进行分析。赞同这种做法的人可以从筹集教育经费、调动教师积极性等方面进行分析,若说理充分,也可得分。
    评分参考标准:
    好:能客观、全面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观点鲜明,思路清晰,理由充分。
    中:能指出产生这一现象的部分原因,并对自己的观点提供某些论据,但说理不够充分。
    差:对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分析不清;观点不明,思路混乱;或有明确观点但不能提供明确、有说服力的论据。
    (15)肯德基快餐店与某小学联合搞活动时规定:凡一周内在其分店内就餐若干次的,可以成为肯德基“小会员”。小会员可以每周到肯德基餐厅去,帮助扫地收拾餐桌。据说小会员们都以自己能在那里干活而开心。而同是这些小会员,平时在家从不劳动,拿父母当仆役;在学校做值日,也要老师督促。请问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出题思路:智能性问题。通过一件看似很小的事情,看考生分析问题的深度、广度,从而考察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毫无疑问,这个现象说明了肯德基促销策略的成功;但考生应能以小见大,分析孩子这样做的原因(事实上该题以劳动为例,揭示了人们行为产生的深层次动因:乐趣、身份的标志、精神的满足、社会接纳等)。
    评分参考标准:
    好:能较好地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并能超出事情的本身阐述其中包含的深层次道理。有明确的观点,说理充分、论证严密。
    中:仅能就事论事地进行分析,言之成理。
    差:说理不到位,或看问题较为片面,如一味谴责肯德基的营销策略、父母教育方法不当,甚至说孩子“下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11-18 16:22 , Processed in 0.077041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