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62|回复: 0

2015年上海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城市建设该往何处去

[复制链接]

63万

主题

63万

帖子

19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07966
发表于 2017-6-28 03: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经济发展由高速转为中高速,新型城镇化被寄予厚望,如何以人为本地推进城市化进程,建设美好的城市,让经济发展更健康,让社会风气更纯良,让生活环境更美好。
    一方面是雾霾要“拿下”、经济要“上坡”的目标,一方面是就业压力、财政压力、发展减速的考验。中国走到了发展的十字路口。
    深受心肺之患的国人,深知“三高一低”的发展模式,走到了尽头,但出路在哪里?我们可以大言不惭的说我们不看GDP,而是看财政收入、群众收入和环境指数,但是当过剩产能被淘汰,群众的就业如何保障?当高污染的传统产业被减压,财政收入从何而来?当财政收入都不能保障,又拿什么去治理环境?
    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全球超过一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在此语境下,在中国的困境中,新型城镇化,就成为了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支点。
    但城镇化的进程却不容乐观:一面是“走向世界,建设国际大都市”,一面是“暴雨淹城、马路泽国”;一面是“大马路、大立交、大草坪、大广场的大规划”,一面是“被上楼,被流转,被剥夺,被折腾”;一面是“圈地运动,圈县运动”,一面是“失地农民,无业市民”;一面是“古城区、古街道给新地标让路”,一面是“千城一面和认同危机”……城市化过程中的种种乱象,让人警惕,发人深思:城市化的真谛和意义是什么?我们需要的究竟是怎样的城市化、为谁的城市化?城市建设究竟该往何处去?
    城市是人的城市,不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当叫停。以人为本,是中国城镇化的本质属性。我国一些地区城镇化过程中,存在“重物轻人”、“见物不见人”的现象,把城镇化简单粗暴的等同于高楼大厦的建设。而没有同时推进人的城镇化、人的融城化,没有实现产业结构、就业方式、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等一系列由“乡”到“城”的转变。新型城镇化是系统工程,涉及人口、土地、资金、户籍、产业诸多要素,要“先谋后动”,而不能作为追求GDP的手段和“应景之作”。
    城市必须科学规划,睡城鬼城的弯路,不能走。珠三角、长三角城市圈的发展,给了京津冀一体化以启示。城市应根据自身特色优势,与周边城市协同发展,形成优势互补的城市生态圈,这也能有效避免城市“摊大饼”式扩张乱象:过分追求宽马路、大广场,新城新区和工业园区占地过大,建成区人口密度过低,造成睡城鬼城;过度依赖土地出让收入和土地抵押融资推进城镇建设,而没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交通拥堵,公共安全事件频发,大气、水、土壤污染等城市病严重。
    城市需要呼吸,“水泥森林”式城镇化,要杜绝。每一个城市都应该是生态城市,绿色、低碳、节约。让绿色生产、绿色消费成为城市经济生活的主流,不走发达国家城镇化高能耗、高排放的老路。我们需要的是森林城市,但绝不是让城市窒息的“水泥森林”。
    城市是多样的、灵动的,摧毁地方人文的城市化,不可行。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人文和风情,城市现代化不等于“城市一样化”。延续文脉,留住刻骨乡愁,应贯穿于城镇化的始终。古村落更是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体现,需要保护,需要激活。推进城镇化建设绝不能以瓦解农业文明、牺牲文化多样性、破坏古遗产为代价。
    把城市当作精品艺术来规划、来设计、来建设,设施配套齐全,设计独具匠心,施工精益求精,用新的经典创造新的历史,用新的科技推进城市智能化,用新的理念优化城市生态,我们就会拥有一个人文城市,智慧城市,生态城市,文化城市。城市,才会让生活更美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1-29 01:45 , Processed in 0.073979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