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88|回复: 0

招警评论:如何看待“城市防汛与农村抗洪”问题 ?

[复制链接]

63万

主题

63万

帖子

19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07966
发表于 2017-6-28 02:53: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时事评论背景:
    7月7日以来,全国多地下起暴雨,并引发了洪涝、泥石流等灾害。四川都江堰五里坡泥石流,30至40人因山洪泥石流被埋压。而江油盘江大桥垮塌事件,总失踪车辆达到6辆,失踪人数达到12人。河北邢台一辆小轿车被淹没在地道桥下的积水中,车内三人不幸全部遇难。与此同时,武汉等很多城市,又再次上演“在城市里看海”“水漫街头”等景象。
    时事评论观点:如何看待“城市防汛与农村抗洪”问题?
    以暴雨为契机,反思城市安全生态,委实很有必要,无论是市政设施等长线规划,还是针对性防御,都应在砥砺中改进。
    但社会关注度也不能过度失衡——公共聚焦点,不能只盯着城市受灾区。很多时候,农村及偏远地区因基础设施缺失、预警系统匮乏,还有受地势影响,受灾更严重,却容易被遗忘。
    比如说,今年2月,长沙暴雨,21岁女孩杨丽君不幸落入无盖下水道,引发全城搜救、警方特办、媒体直播;相形之下,当地部分远郊县、农村地区也深受暴雨之害,遗憾的是,它们却难得到同等频度的关注,对其的新闻报道,或是轻描淡写,或是选择无视;而舆论关注、政策扶助,也十分有限。
    公众、职能部门关切“坠井女孩”的境遇,无可厚非,也无关“过度敏感”;只不过,城乡受涝,社会眼球资源“厚此”不能太“薄彼”,而政策短板也急需弥补、提高,对农村防洪不可缺乏应有的重视。
    应该说,造成关注热度不均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农村、偏远地区资源相对贫瘠,“地情”复杂,常处在媒体关注的辐射面外沿,获得的眼球资源少之又少;在“媒治”语境中,政策制订、设计围着公众兴趣点跑,也很正常;其次,农村、偏远地区的百姓话语“音量”微弱,缺乏表达的路径。
    还有是政绩指挥棒的偏失。某些地方面对涝灾,下了“死命令”——“城里不能死人”。究其原因,就在于城市里死人会引起关切,牵连到官帽;而农村、偏远地区严重受灾,则少有跟政绩评估乃至舆论评价挂钩,而“地理条件使然”、“天灾所致”等,也易成卸责借口。
    当然,有些灾害中,农村死亡人多,确实是因为天灾、地理条件等诸多不可抗拒的因素,而城市防汛也应该切实提高水平,然而,弥补农村偏远地区防汛的薄弱,也确实应该去做。在农村偏远地区,像城市一样水平的防灾救灾体系,是否也被提上政策议程,并得到足够重视?
    雨灾当前,关注城市防涝很重要,但农村、偏远地区防洪也不能被漠视,其防灾能力亟待升级,灾害治理中的填补缺漏、严厉问责均不可或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17 14:08 , Processed in 0.055108 second(s), 15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