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1|回复: 0

2013年上海招警考试面试模拟题:公车改革

[复制链接]

63万

主题

63万

帖子

19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07966
发表于 2017-6-28 02:51: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背景链接】
    北京市政府出台的《北京市空气重污染日应急方案》14日正式发布,其中规定:当极重污染日出现时,在京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带头停驶公务用车30%。据称,停驶公车的相关事项由交管局负责实施,将落实到包括部委在内的每个单位。消息一出,立即引起热议。
    【标准表述】
    极重污染日部分公车停驶,是行政事业单位履行环境责任、推进生态文明的重要表现,对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义。北京在奥运会期间,部分公车停驶取得了一定经验。但是,部分公车停驶作为一项制度,如何保证其有效实施,需要更加重视率先垂范的作用,积极总结实践经验。
    [现状分析]
    公车消费作为“三公”消费之一,历来备受关注。近年来,中央要求开展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一些部门和地方在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面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探索,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公车花费高、使用效率低、超编超标配置等问题依然不同程度存在,不仅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而且助长了铺张浪费、脱离群众等不良风气。
    [存在的问题]
    其一,公车制度难以完善。由于各单位普遍存在大量的、必须的“加班加点”和工作需要,以致大家难以区分哪些是公车公用、哪些是公车私用。同时,由于法律限制,车辆牌照不能明确区分公车或是私车,以致管理难度增加,管理难以到位。
    其二,责任不明确,管理缺乏力度。“公车管理之难,不在车子,而在用车的人。”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类文件都规定了公车管理责任人,但责权利不一致,管理手段不完善、不明确,以致各单位实际管理时缺乏责任心和力度。各单位尽管从上到下都明确出台了公车管理制度,但大多属于“写在纸上、讲在嘴上、挂在墙上”,责任人管理时也缺少社会氛围和权威,监督管理也基本上是一句空话。
    其三,  社会监督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在公车管理上,我国缺乏严厉的问责制和强有力的监管制度。“人大代表监督不了,老百姓更无法监督”。公车管理,仅凭几个人偶尔检查检查,成效不显著,难以形成长效机制。
    [措施]
    公车改革顺应民意,需要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公车改革,必然触及部分领导干部的切身利益,不仅受到思想观念的束缚,而且受到利益格局的掣肘。深化公车改革,需要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改革的决策者不仅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向自身利益开刀,而且要健全决策机制和程序,做好顶层设计、鼓励大胆探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17 15:09 , Processed in 0.050418 second(s), 15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