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20|回复: 0

每日一练:数量关系学习精解(1月7日)

[复制链接]

63万

主题

63万

帖子

19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07629
发表于 2017-6-27 23:52: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数量关系学习精解(1月7日)
    1.【例题】1,3,6,11,l9,(    )
    A.28        B.29        C.24        D.31
    2.【例题】2,4,7,13,24,(    )
    A.38        B.39        C.40        D.42
    3.【例题3】1,3,3,7,9,(    )
    A.l5        B.16        C.23        D.24
    4.【例题4】2,4,3,5,6,8,7,(    )
    A.15        B.l3        C.11        D.9
    等差数列是数字推理中的一个基本类型,它指的是数列中后一项减去前一项所得值为一个常数的数列,即an+1-an=R(R为常数)。整数数列中的自然数列、奇数数列和偶数数列实质上是特殊的等差数列。除此之外,还要掌握多级等差数列等变式,即通过分析二级或多级数列的变化,或者分段错位考察找到所给数列内含的规律。
    答案及解析
    1.【解析】通过观察,本题是一个整数数列,各项呈依次增大,通过多级数列的变化,相邻两项相减得到数列2,3,5,8;再把所得数列相邻两项相减得到新的数列1,2,3……;可以看出是一个自然数列,所以括号中应为4+8+19=31。
    2.【解析】通过观察,本题的规律与上一题类似,是一个整数数列,各项呈单向放大排列,经过两次相邻两数 相减后可以得到奇数数列1,3,5,7……,而后倒推回去,括号中应填42。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3.【解析】快速扫描发现,本题是一个整数数列,各项的增减变化有一些特殊,其中二、三两项相同。经不同 尝试后发现,把原数列相邻两项相加得到一个新数列4,6,10,16,再将相邻两数相减得到一个偶数数列2,4,6……,因此,括号中应为8+16-9=15。由此看出,本题实际还是—次对三级数列的考察,但值得注意的是第一次变化是通过加法得到的,因此,在平时练习中要启发思维,切忌走进思维定势。
    4.【解析】本题初看较乱,不知是什么规律,但认真分析一下,该数列项数较多,可采用分段或错位考察,用减法将第2个数减第一个数,4-2=2,第4个数减第3个数5-3=2,第6个数减第5个数8-6=2,可见这就成了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了,那么括号内之数必然是7+2=9。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5.【例题】-2,6,-18,54,(    )
    A.-162        B.-172        C.152        D.164
    6.【例题】0,1,3,7,15,31,(    )
    A.32        B.45        C.52        D.63
    7.【例题】12,36,8,24,11,33,15,(    )
    A.30        B.35        C.40        D.45
    8.【例题】7,16,34,70,(    )
    A.140        B.142        C.144        D.148
    答案及解析
    5.【解析】在此题中,相邻两个数相比6÷(-2)=-3,(-18)÷6=-3,54÷(-18)=-3,可见,其公比为-3。据此规律,括号内之数应为54×(-3)=-162。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6.【解析】从题干中各数字之间的关系来看,后一个数减去前一个数后得到一个新的数列:1,2,4,8,16,可以看出新数列是一个公比为2,首项为1的等比数列,因此下一个差数是32,括号内的数为31+32=63,这就是二级等比数列。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7.【解析】本题初看较乱,但仔细分析可得出这是一道两个数为一组的数列,在每组数中,后一个数是前一个数的3倍,15×3=45。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8.【解析】仔细观察,本题既可以通过三级数列变化,即相邻两数相减得到一个等比数列9,18,36,所以下一个数为72,因此答案为72+70=142;也可以通过另一种方法来解,即后一项都为前一项的2倍再加上一个常数2。
    等比数列也是数字推理中的一种基本数列,它是指数列的后一项除以前一项的值为一个常数K的数列,即an+1/an=R(R为常数)。在实战练习中要注意掌握多级等比数列,或加减一个常量以及混合等比数列等一些变式。
    9.【例题】22,24,27,32,39,(    )
    A.40        B. 42        C.50        D.52
    10.【例题】1,1,2,3,4,7,(    )
    A.6        B.8        C.9        D.11
    11.【例题】4,6,10,14,22,(    )
    A.24        B.26        C.28         D.32
    质数是指整数中只能被1和它本身整除的数,即除了1和它本身外没有其他的约数。质数数列是整数数列中的一个基本数列,实战中往往以多级数列等变式来考察,练习中要多加注意。
    答案及解析
    9.【解析】通过观察,相邻两数相减得到一个质数数列2,3,5,7,依此规律,括号内之数应为11+39=50。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10.【解析】仔细观察,本题实际上是一个质数数列的变式,即原数列中相邻两项相加得到一个质数数列2,3,5,7,11,下一项为13,所以括号中填6。
    11.【解析】仔细观察,本题的各项除以2得到一个质数数列,因此正确答案是B。
    12.【例题】2/51,5/51,10/51,17/51,(    )
    A.15/51        B.16/51        C.26/51        D.37/51
    13.【例题】20/9,4/3,7/9,4/9,1/4,(    )
    A.5/36        B.l/6        C.1/9        D.l/144
    14.【例题】1/2,2/5,3/10,4/17,(    )
    A.4/24        B.4/25        C.5/26        D.7/26
    15.【例题】3,2,5/3,3/2,(    )
    A.7/5        B.5/6        C.3/5        D.3/4
    分数数列的特点是各项的基本形式是一个分数,一般的方法是分子分母分开考察,分母相同看分子,或者分子相同看分母;分子分母不一致则采用通分的方法,考察分子项。实战中要注意一些分数数列的变式,比如分数数列中夹杂着整数,这时往往要把整数还原为分数;又比如一些分数项经过约分简化,要注意适当还原;对一些混合分数数列也要关注。
    答案及解析
    12.【解析】本题中分母相同,可只从分子中找规律,即2、5、10、17,这是由自然数列1、2、3、4的平方分别加1而得,括号内的分子为52+1=26。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13.【解析】这是一道分数难题,分母与分子均不同。可将分母先通分,最小的分母是36,通分后分子形成一个新的数列80,48,28,16,9,经观察该数列的规律是第1项等于第2项与第3项之差的4倍,依此规律,括号内分数应是16=(9-?)×4,即(36-16)÷4=5。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本题也可以通过另一种方法求解:将分母先通分,最小的分母是36,分子各项组成一个新数列80,48,28,16,9。80=5×16,48=6×8,28=7×4,16=8×2,9=9×1,依此规律,下一个为(5)=10×O.5,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14.【解析】该题中,分子是1、2、3、4的自然数列,括号内分数的分子应为5。分母2、5、10、17一下子找不出规律,用后一个数减去前一个数后得到3,5,7,这样就成了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了,下一个数则为9,括号内的分数的分母应为17+9=26。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15.【解析】通过观察发现,本题数列中各项既有分数,又有整数,一般方法是将其复原为分数,把分母结合项数n来考察,各项还原为3/1,4/2,5/3,6/4,可以发现分子各项为3,4,5,6,分母各项为1,2,3,4,所以答案是A。
    16.【例题】1.1,2.2,4.3,7.4,11.5,(    )
    A.15.5        B.15.6        C.15.8        D.16.6
    17.【例题】1.16,8.25,27.36,64.49,(    )
    A.65.25        B.125.64        C.125.81        D.l25.0l
    18.【例题】0.75,0.65,0.45,(    )
    A.0.78        B.0.88        C.0.55        D.0.96
    小数数列是数字推理题中的常见数列之一,主要有以下几种考察方式:把每一项作为整体考察;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拆分考察;还要注意整除等一些变式的考察。
    答案及解析
    16.【解析】此题初看较乱,又是整数又是小数。遇到此类题时,可将小数与整数分开来看,先看小数部分,依次为0.1,0.2,0.3,0.4,0.5,那么,括号内的小数应为0.6,这是个等差数列。再看整数部分,1,2,4,7,11,通过二级数列变化是一个自然数列,所以括号内的数的整数部分应为11+5=16。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17.【解析】此题应先看小数部分,16、25,36、49分别是4、5、6、7自然数列的平方,所以括号内的小数应为82=64,再看整数部分,1=13,8=23,27=33,64=43,依此规律,括号内的整数就是53=125。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18.【解析】在这个小数数列中,前3个数皆能被0.05除尽,依此规律,在4个选项中,只有C能被0.05除尽。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19【例题】45,29,21,17,15,(    )
    A.8        B.10        C.l4        D.ll
    20【例题】1,4,8,14, 24,42,(    )
    A.76        B.66        C.64        D.68
    21【例题】0.25,0.25,0.5,2,16,(    )
    A.32        B.64        C.128        D.256
    19【解析】本题可依据常规,把数列倒转,便于观察,通过二级数列考察,相邻两数相减后形成一个比值为2的等比数列:2,4,8,16,所以答案应选C。
    20【解析】根据前述一般规律,本题项数较多,采用两次二级数列变形,相邻两数相减,得到一个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答案应选A。
    21【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倍数关系,相邻两数的呈1、2、4、8倍增长,下一个数应是前一个数的16倍,所以选D。
    22【例题】1,0,1,1,2,(    ),5
    A.5        B.4        C.3        D.l6
    23【例题】4,3,1,12,9,3,17,5,(    )
    A.l2        B.13        C.14        D.15
    24【例题】22,35,56,90,(    )
    A.162        B.124        C.145        D.128
    25【例题】44,24,13,7,4,2,(    )
    A.2        B.1        C.0        D.一1
    和、差数列的一般形式是前后相邻的两项相加或相减得到下一项,其变化的形式包括连续的若干项相加或相减,以及交叉或分段的加、减,移动求和与求差等。
    答案及解析
    22【解析】通过观察,本题可用加法数列解答。前两个数之和等于后一个数。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23【解析】本题初看较难,但仔细分析便不难发现,这是一道3个数字为一组的题,在每组数字中,第一个数字是后两个数字之和,依此规律,括号内的数字就是17-5=12。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24【解析】仔细观察,本题前两项相加得到57,恰好比后一项多1,依此类推,该关系在后续项的变化中也成立,本题是和数列的一个典型变式,即移动求和再减去一个常数得到下一项。依此规律,括号内的数为56+90-1=145。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25【解析】仔细观察,本题是连续的三项相减得到后一项,所以括号中的数为1。
    26.【例题】2,5,2,20,3,4,3,36,5,6,5,150,8,5,8,(    )
    A.280        B.320        C.340        D.360
    27.【例题】6,14,30,62,(    )
    A.85        B.92        C.126        D.250
    28.【例题】12,2,2,3,14,2,7,1,18,3,2,3,40,10,(    ),4
    A.4        B.3        C.2        D.l
    29.【例题】3,4,6,12,36,(    )
    A.186        B.100        C.216        D.232
    乘、除数列是通过乘、除运算变化得到的数列,一般表现为相邻两项相乘或相除而得出后一项。其变式表现为相邻的几项为一组,一组内的各数符合乘或除的变化关系;较为复杂的变式还有乘、除之后再加上或减去一个常数等。
    答案及解析
    26.【解析】本题初看较难,但仔细分析后便发现,这是一道4个数字为一组的乘法数列题,在每组数字中,前3个数相乘等于第4个数,即2×5×2=20,3×4×3=36,5×6×5=150,依此规律,括号内之数则为8×5×8=320。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27.【解析】本题仔细分析后可知,后一个数是前一个数的2倍加2,14=6×2+2,30=14×2+2,62=30×2+2,依此规律,括号内之数为62×2+2=126。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28.【解析】本题初看很乱,数字也多,但仔细分析后便可看出,这道题每组有4个数字,且第1个数字被第2、3个数字连除之后得第4个数字,即12÷2÷2=3,14÷2÷7=1,18÷3÷2=3,依此规律,括号内的数字应是40÷l0÷4=1。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29.【解析】本题前两项之积再除以2得到后一项,所以括号内数字应为12×36÷2=216。
    30.【例题】2,3,10,15,26,35,(    )
    A.40        B.45        C.50        D.55
    31【例题】3,7,47,2 207,(    )
    A.4414        B.6621        C.8828        D.4870847
    32.【例题】66,83,102,123,(    )
    A.144        B.145        C.146        D.147
    33.【例题】4,11,30,67,(    )
    A.126        B.127        C.l28        D.129
    常见的幂数列是平方、立方数列,变化形式是平方、立方再加上或减去一个常数;在数字推理中,考察幂数列各项的底数和幂指数的变化也是一种重要的方式。这类数列往往与项数结合的较为紧密,因此,对20以内的自然数的平方、立方值要熟记,对an与n的平方、立方之间的联系要有一定的敏锐性。
    答案及解析
    30.【解析】本题是道初看不易找到规律的题,可试着用平方与加减法规律去解答,即2=1×1+1,3=2×2-1,10=3×3+l,15=4×4-1,26=5×5+1,35=6×6-1,依此规律,括号内之数应为72+1=50。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31【解析】本题可用前一个数的平方减2得出后一个数,这就是本题的规律。即7=32-2,47=72-2,22072-2=4 870 847,本题可直接选D,因为A、B、C只是四位数,可排除。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32.【解析】本题的规律是一个平方数加上常数2。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33.【解析】这道题有点难,初看不知是何种规律,但仔细观察可知,4=13+3,11=23+3,30=33+3,67=43+3,这是一个自然数列的立方分别加3而得。依此规律,括号内之数应为53+3=128。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34【例题】10,29,(    ),127
    A.66        B.74        C.83        D.38
    35【例题】0,1,2,9,(    )
    A.12        B.l8        C.729        D.730
    36【例题】0,6,24,60,120,(    )
    A.186        B.210        C.220        D.226
    37.【例题】16,27,16,(    ),1
    A.5        B.6        C.7        D.8
    答案及解析
    34【解析】这是典型的立方数数列再加上常数2形成的数列。选A。
    35【解析】本题的规律是前项的立方再加上1得到。选D。
    36.【解析】通过仔细观察,数列通项是n3-n。故选择B。
    37.【例题】2,12,36,80,150,(    )
    A.250        B.252        C.253        D.254
    38.【例题】1,6,27,108,(    )
    A.214        B.324        C.405        D.504
    39【例题】101/100,19/9,4,11,41,(    )
    A.75        B.87        C.98        D.131
    40【例题】+,2+,2+,()
    混合数列是指在一个数列中包含着两个规律,或者说是两个数列结合在一起而形成。一般需要按照奇偶项拆分成两个数列,或者每一项拆分而组成两个数列来考察。混合数列变式较多,是数字推理题中的重点和难点。
    答案及解析
    37.【解析】这是一道难题,通过排除,可以尝试从混合数列的角度求解。仔细观察,可以把各项拆分为2=2×12,12=3×22,36=4×32,80=5×42,150=6×52,各式中右边部分前后两个因数拆分组成两个数列2,3,4,56……;1,4,9,16,25……,依此规律,括号内之数应为7×62=252。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38.【解析】仔细观察,该数列是一个整数数列,项数不多,各项数值呈单向增长,排除倍数关系之后,尝试将每一项拆分考察,把各项拆分为1=1×1,6=2×3,27=3×9,108=4×27,将各式中右边部分前后两个因数拆分组成两个数列l,2,3,4和1,3,9,27,依此类推,括号内之数应为5×81=405。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39【解析】仔细观察本题,各项既有分数,又有整数,尝试从混合数列的角度解题,把各项拆分为1+1/100,2+1/9,3+1,4+7,5+36;前一个加数构成一个自然数列,后一个加数构成一幂数列10-2,9-1,80,71,62因此下一个数为6+53,正确答案为D。
    40【解析】
   

c5ab684e4a0d72b28f042c02da4c2d2027.png

c5ab684e4a0d72b28f042c02da4c2d2027.png

    41【例题】1/2,2/8,3/18,4/32,(    )
    A.21/47        B.7/50        C.1/10        D.3/50
    42【例题】2,3,5,8,12,17,(    ),30,38
    A.23        B.26        C.25        D.24
    43【例题】(100,42)(80,22)(66,8)(58,    )(    )
    A.0        B.2        C.12        D.8
    44【例题】根据右表中数的排列规律,在空格里填上适当的数(    )
    A.24        B.30        C.50        D.60
   

c0486cc655a6a32b006568072267f63a27.png

c0486cc655a6a32b006568072267f63a27.png

    2475
    36126
    1416
    答案及解析
    41【解析】本题是一个分数数列,分子、分母各不相同,把分子、分母单独作为一数列考察,发现分子呈1、2、3、4自然数列,下一个应为5;分母通过多级数列变化后是一个以4为公差的等差数列,下一个应为50,所以答案应为C。
    42【解析】本题项数较多,乍一看,似乎是移动求和,但到第4个数l2时不成立。通过相邻两数相减变化成一个二级数列后发现,新数列是一个自然数列,中间空缺处是23。
    43【解析】这题初看复杂,细看其实是平面上以横、纵轴标示的点的位置,第一点和第二点之间横、纵轴数值相差20,依此类推发现后一点与前一点横、纵轴值呈等值递减,66-58=8,8-8=0,所以选A。
    44【解析】仔细观察发现,每一行左边的数等于右边两数之和的2倍,故选D。
    45【例题】
   

72d52567e1ef7d5ae952a2b9dfbcbdf527.png

72d52567e1ef7d5ae952a2b9dfbcbdf527.png

    46【例题】3,3,9,15,33,(    )
    A.75        B.63        C.48        D.34
    47【例题】8,12,18,27,(    )
    A.39        B.37        C.40.5        D.42.5
    48【例题】4,6,10,14,22,(    )
    A.30        B.28        C.26        D.24
    答案及解析
    45【解析】
   

6b48485cd6023df30b0f819e8b7c634227.png

6b48485cd6023df30b0f819e8b7c634227.png

    46【解析】此题细看,前一数的2倍减去3得到下一数,随后该数的2倍加上3得到下一数,依次交替变化,所以答案是33×2-3=63。
    47【解析】本题属于典型的等比数列,选C。
    48【解析】此题有一定的难度,仔细观察,它是一个质数数列的变形,即一个质数数列分别乘以2得到各项,所以下一项是l3×2=26,答案为C。
    49【例题】2,8,24,64,(    )
    A.160        B.512        C.124        D.164
    50【例题】1,3,3,6,7,12,15,(    )
    A.17        B.27        C.30        D.24
    51【例题】45,29,21,17,15,(    )
    A.8        B.10        C.l4        D.ll
    52【例题】1,4,8,14, 24,42,(    )
    A.76        B.66        C.64        D.68
    答案及解析
    49【解析】此题有相当的难度,初看似乎与幂有关,或者呈直接的倍数关系,稍加假设验证,行不通。再看,项数不多,尝试考察相连三数的关系,发现本数列其实是一个倍数关系的变形,(8-2)×4=24,(24-8)×4=64,所以下一个数是(64-24)×4=160。答案应为A。
    50【解析】本题项数较多,分项错位考察,奇偶项单独成数列,偶数项组成3,6,12,所以下一个为24。答案应为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6-14 01:39 , Processed in 0.102178 second(s), 10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