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41|回复: 0

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对策的展开

[复制链接]

63万

主题

63万

帖子

19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07966
发表于 2017-6-25 23:51: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对策的完整展开
    考生们都知道,每个措施句可以单独构成一段,每一段首句就是该段的中心句,然后围绕中心句进行展开。如何展开呢?就是对中心句进行扩写。前面再讲对策的评价标准时,曾经讲到对策应具有可操作性,可以从责任主体、操作过程、行动条件、完成期限几个方面来展开或者增加行动对象、方式、内容和目的意义等方面。
    责任主体+操作过程(方式)+行动对象+行动内容+完成期限+目的意义
    上述几个方面的因素,考生可以任选几个进行展开即可。一般来说,责任主体、行动内容和目的意义是不可缺少的,也是较为容易展开来的。
    如措施句1: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就可以从责任主体、行动内容、目的意义三方面予以扩展。地方立法机关应制定符合《道路安全法》的地方性法规,形成统一的电动车管理规定,规范电动车及其产业的健康发展。
    再如2,加强文明交通宣传。可以扩展为:交通主管部门要在全社会通过电视、广播、公益广告、公益歌曲等方式加强文明交通宣传,以期在全社会形成人人遵守交通规则的和谐交通氛围。
    二、对策的逻辑展开
    前文讲过,对策题的评阅原则是采点给分制。但是每条对策之间的逻辑条理和语言表达这两方面,一般每题也占2~3分。所以,对于基础较为薄弱,目标在60分左右的考生,只要不跑题,问啥答啥就足够;对于希望考到80分左右的考生,在对策的逻辑结构上还应努力提升。
    对策之间大概有轻重缓急、观念制度操作、直接间接根本、宏观微观等常用的四种逻辑结构。
    (一)以对策的轻重缓急为序
    以对策的轻重缓急为序,是最高的要求,在面试中也经常出现这类题目。比如:
    今天有以下工作要做,你怎么安排?
    1.给领导写材料;
    2.某学校有学生发生中毒;
    3.要给副处长买火车票;
    4.今天有个同学聚会,你是组织人;
    5.下午一点半有个会议要开,要通知相关人参会。
    以轻重缓急为序, 就是要按照紧急重要——紧急——重要不紧急——不重要不紧急的顺序安排。本题中,也就是2、5、1、3、4.
    轻重缓急的顺序是不能错的,比如,发生了矿难,是首先救人还是首先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只能先救人,这不仅是以人为本的要求;还因为如果政府一开始就追究责任,有关责任人就可能逃逸,导致无法掌握井下的具体情况,造成更大的伤亡!
    (二)观念——制度——操作
    按照从观念到制度到操作的顺序,首先转变观念,其次创新机制,再次规范操作,这样的顺序也很符合逻辑。如建设责任政府:
    1. 增强政府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是打造责任政府的内在动力;
    2. 健全和完善责任制度,是打造责任政府的根本保证;
    3. 提高履行政府职责的责任能力,是打造责任政府的关键所在;
    4. 要建立健全问责制的体系。
    (三)直接——间接——根本
    造成问题的原因可以分为,直接原因、间接原因、根本原因,从这三方面提对策思路也很清晰、易接受。以矿难为例,造成矿难的直接原因是井下瓦斯浓度过高,间接原因是多口管理、监管不力,根本原因是部分群众如果不下井  就没有基本生活来源。可以根据原因提出以下对策:
    1、 利用科技手段实时监测井下瓦斯浓度,一旦超标,立即撤离处置;
    2、 科学分解执法职权,依法界定执法职责,严格规范执法程序;
    3、 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建立农村基本社会保障制度。
    显而易见,直接原因采取措施很容易,见效也很快;制度上解决就需要调整现有利益关系,较为困难;而根本解决要采取的对策几乎比提出的问题(矿难)根深还要宏大。
    (四)宏观——微观
    从宏观到微观也是较为常见的思路,如对太湖水污染问题的对策:
    首先,要抓好流域水资源、水环境容量的配置工作。
    其次,加强节约用水工作;
    再次,在节水的基础上,要严格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治理工作;
    最后,开辟新的活水源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14 01:51 , Processed in 0.045761 second(s), 9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