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满分:100分 时限:150分钟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应考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作答。
二.给定资料
1.前几年,北大教授王铭铭的抄袭行为在全国的媒体上掀起了轩然大波,学术腐败成为众矢之的。遗憾的是,我们近日又看到了另一名北大教授蔡华的严重剽窃行为,而且这位教授几年来利用其剽窃成果在国内外连连获奖,学术界不同程度地存在学术失范和学术不端行为,有的情况还比较严重。主要有:夸大研究成果,一稿多投,虚假署名,放弃评审原则;甚至抄袭剽窃,伪造数据,篡改事实,系统造假。这些行为不仅浪费了有限的学术资源,而且败坏了学术风气,阻碍了学术进步,损害了学术形象,对教育和科学研究事业的繁荣发展造成了恶劣影响。
为了加强国家科技计划实施中的科研诚信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的有关规定,制定了《国家科技计划实施中科研不端行为处理办法(试行)》,其第三条 对学术示范和科研不端行为进行了明确的规定。所谓科研不端行为是指违反科学共同体公认的科研行为准则的行为,包括:
(一)在有关人员职称、简历以及研究基础等方面提供虚假信息。(二)抄袭、剽窃他人科研成果;(三)捏造或篡改科研数据;(四)在涉及人体的研究中,违反知情同意、保护隐私等规定;(五)违反实验动物保护规范;(六)其他科研不端行为。
2.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技工作者道德与权益工作委员会认为,把学术界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笼统称为“学术腐败”并不科学,学风问题与腐败问题不宜混为一谈。该委员会委员和专家们呼吁,中国对学术界存在的不良现象,可按国际通行的说法,称之为学术界的不端行为或不良行为比较恰当。专家声称,不使用“学术腐败”一词,并不是否认学术界中存在的某些腐败现象,而是为了区别于利用公共权力或公共资源谋取个人私利和小团体利益的腐败行为。还有的专家警告说,学术界、科技界本是公认的一方净土,国家和人民历来对这方净土寄予很高的期望。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这方净土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备受关注。但是,夸大这一问题的严重性,不利于学术界、科技界的健康发展。科技界要以社会公众的期望为鉴,严于律己,采取坚决措施,加大监督和惩处力度,维护科学尊严,净化学术环境。
中国科协科技工作者道德与权益工作委员会表示,将组织召开科学道德建设专题论坛,深入研讨在科研领域加强科学道德建设的途径和方法;积极开展科研工作中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研究,推动相关学科领域道德规范和自律准则的制定和实施,推动科学道德建设逐步规范化、制度化,以制度建设促进科技工作者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
3.在学校48周年校庆之际,通过校友捐赠,中国科技大学正式设立“困学守望”教学奖,首次为承担数学、物理等基础课教学的优秀教师颁发奖状和奖金,以促进学校长期保持高质量的基础课程教学水平。中国科大常务副校长侯建国院士说:“此奖的设立就是鼓励那些潜心钻研、清心治学、为本科基础教育事业尽心尽力的老师”。
“困学守望”是什么风度?即:教研行为本真本分、与世无争、淡泊名利、洁身自好,具有旺盛的探究意识和不懈追求。他们的经济境遇和社会知名度不一定得到过核心期刊认证,不一定拥有这院士那院士的烫金荣耀。但这种书生意气和隐士风采却为教科发展提供了良性稳定而持久的生命活力,为社会提供了高尚的学术道德。
之所以说这种信仰非常宝贵,是因为科教界存在“学术危机”。学术道德成为急功近利的代名词,论文数量成为学术水平的潜台词,学术寂寞更被抛头露面取代。一些权威人士等“大段借鉴”造成学术成果的粗制滥造、假冒伪劣,“数量性成果”淡忘了学术深刻而成为“肤浅学舌”,学术名声成为一些专家走穴讲座、大发行财的“声誉名片”。“虽然目前我国SCI论文总数居世界前列,但反映论文质量的重要尺度——单篇论文平均引文数却只有3.01次,居世界第124位。论文数量增长与质量下降并存。”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曹卫东认为,“量化评比和个人利益关系密切,学者们迫于无奈,只好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到了争取课题和经费上。这样的恶性竞争不仅没有促进学术的发展,反而使许多高校教师产生了心理上的职业倦怠情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