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务员热”其实只是当下整个社会就业难的一个表现和缩影。公务员岗位的热,其实不比好企业的岗位更热
每年的这个时候,“公务员热”都会成为一个热点话题,公务员报名的数字一公布,必然会引发公众吐槽。舆论和公众把对公务员群体的不满,季节性、习惯性地转移到对公务员热的批判上。
今年自然也不例外。据报道,在国考报名人数经历了2010年度约144万人,2011年度约141万人,2012年度130万人的三连降之后,2013年度国考报名有望逆转,并创下新高,达到破纪录的150多万人。一个最能体现这种热度的数字是:截至目前,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合川调查队科员”一职竞争比已达到惊人的9567:1破历史纪录。
又是破纪录,又是百万人争当公务员,又是某些热门岗位千里挑一,甚至达到了让人瞠目结舌的9567:1,公众自然担心:这么多年轻人不是奔向为社会去创造财富,而是如潮般地涌向舒适的、“分配财富”的公务员岗位追求“当官”,这是多么严重的社会问题啊!公务员热之下,有人忧心于官本位思想对年轻人的诱惑,有人借此批判公务员的高工资高福利,有人焦虑于这会严重影响社会的创富和创新动力:年轻人都争着去当官分配财富了,谁去创造财富?社会将失去活力。
这些担心并非杞人忧天,年轻人争相涌向稳定的公务员岗位,确实是一个社会走向保守的标志。优胜劣汰的市场,是最能锻炼人的地方,是社会活力的源泉,一个有活力的社会,必然是年轻人竞相奔向市场,而不是奔向官场——但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有必要超越偏见、标签和预设的立场而反思一个问题:公务员报考真的很热吗?这种热度有没有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我觉得,公务员热可能是一个被过度渲染的伪问题,很多人习惯偷懒地拿一些现成的、想当然的、概念化的答案去评判这个问题,而缺乏深入和客观的分析。
表面上看,150万人报告国家公务员岗位,甚至某些岗位达到了破纪录的9567:1,这些数字都表明了公务员报考的热度。可是,我们分析问题时不能孤立和单纯地看,而应该对比着看。在当下这个人才市场供需严重失衡、工作越来越难找的时候,有几个好岗位没有这样的热度呢?
今年年初的时候,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就忧心忡忡地称,2012年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就业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依然非常大。2012年城镇需就业的劳动力达2500万人,比“十一五”时期的年均数多100万人,其中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80万人,是本世纪初的6倍多。这种总体性的就业难大背景下,每一个稍好的岗位,都会挤得头破血流。不要只盯着热门的公务员岗位万里挑一。只不过,因为很多人盯着公务员,选择性地关注这个群体的招考热度,而忽视了整体的大背景。公务员岗位并无特别之处,它只是一个饭碗,收入高的岗位争的人多,收入低的少人问,这跟其他行业是一样的。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孕妇效应”,偶然因素随着自己的关注而让你觉得是个普遍现象,就是当人怀孕了就更容易发现孕妇,你开了奔驰就更容易看到奔驰,你拎个LV就发现满大街都是LV——公务员热也是这样,眼中只盯着公务员,而忽略了所谓“公务员热”其实只是当下整个社会就业难的一个表现和缩影。当前就业形势下有几个岗位不热呢?公务员岗位的热,其实不比好企业的岗位更热——假设有1万个人争抢海尔或华为公司的一个位置,公众不觉得是问题和新闻,而100人争一个公务员的岗位,公众就觉得是大问题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