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七 东西部民工争夺战
【关键词】
用工荒 产业结构升级
【背景链接】
2011年2月,春节过后,东西部开始打起了农民工的争夺战,在东部的上海,一些用工企业开着400辆长途大巴奔赴安徽、江苏、河南、湖北等地,到家门口去接农民工回来。而西部的重庆,当地的官员更是在春节期间有一项特殊的加班任务,就是设法把那些回家过年的农民工截留一部分,能留多少就留多少。
af35d67bd2b4ff6e6fee12c1c2d80850.jpg
【标准表述】
[原因]
中西部与东部拉开农民工“争夺战”原因
首先,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战略,中、西部获得了加快发展,其本身的建设就需要越来越多的劳动力。
其次,用工荒也与国家人口结构发生变化、人力资源供应越来越少。劳动力的年龄歧视之下,农民工主力的年龄结构总是在18岁到35岁之间,它这个比重占了70%到80%的比重。因此小年龄段的人口的短缺,使得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不得不发生本质的变化。
最后,东部产业结构升级缓慢。中西部地区承接过来的产业跟东部的产业链实际上在同一个层次上,东部地区自己本身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导致这个竞争更加激烈。
[权威观点]
既要让符合条件的农民工融入城市,也要让生活在农村的广大农民更加幸福。
——温家宝
[积极意义]
一方面,农民工在今后的择业中,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招工企业在“用工荒”的倒逼下,也不得不做出一些以前无法想象的让步,这有利于民工群体在劳资博弈中赢得优势地位,获得更多的话语权。
另一方面,中西部地区出现的“用工荒”,使得农民工有了更便捷的择业选择,倘若沿海发达地区的招工待遇不特别吸引人,更多农民工将会选择留在家乡附近就业。长远来看,这就使得沿海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不得不进行产业升级或转移,否则,企业将很难生存下去。可以说,“用工荒”客观上“配合”了国家产业升级与转移的宏观战略,利于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