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25|回复: 0

申论热点:“家长监考”的本质是转嫁教育责任

[复制链接]

63万

主题

63万

帖子

19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07966
发表于 2017-6-24 16:45: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家长监考”的本质是转嫁教育责任
    近日,南京二十九中有学生家长反映,该校实行高三年级学生家长轮流替代老师进行监考、自习课值班。这一做法引起很大争议,但校务处一位工作人员解释称,由家长值早班、替监考、值晚自习等是由家委会研究决定的。问及具体情况,他表示自己没有权限接受记者采访,得由校领导返校后再行决定。
    监考、值班,这些原本应由老师来承担的事务性工作,结果由学生家长替代,并以制度的形式得到固化,显然极不合理。从现实来看,时间上的冲突、制度化的管控,也使得家长们苦不堪言。尤其对于一些工作本就繁忙的家长来说,这种额外的责任就会成为难以承受的负担。这个由家委会研究的做法,究竟是家校互动的良方,还是转嫁责任的借口呢?
    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家长增进对学校工作的了解、理解和监督,增强学校工作的透明度。从初衷上讲,这样的制度设计并无问题。毕竟,好的教育离不开家校的互动,也需要家长全面参与。家委会的介入与参与,让学校的办学更开放、民主,同时也能发挥家长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由客体变主体,由被动变主动,从而为学校建设与发展献计献策。
    不过,家长只是间接的参与者,不应该成为直接的管理者。这是基于其自身定位的需要,也是出于维持教育的秩序需要。术业有专攻,让家长直接参与学校管理,并承担大量事务性工作,比如值早班、替监考、值晚自习等,属于明显的责任转嫁。这既与家委会设立的初衷背离,也与间接参与管理和监督的目的相违背。
    家长当然可以参与学校的管理,并给出应有的建议,但绝不能实行角色替代,甚至异化为额外的负担。在国外,家长也会热衷于学校事务的管理,并扮演积极的辅助者角色。不过,这种角色与责任有一个边界,不影响双方的正常交流与沟通,也不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与烦恼。若是基于家委会的商讨,而使管理或者辅助成为一种强制性义务,而无以获得绝大多数家长的支持,那么只能说,家委会看似民主的决定,已形成了一种权力性的伤害。
    眼下,在“家校互动”和“共同目的”的口号下,家长们承担了太多的教育负担,以至于“学生的作业成了家长的烦恼”。现在很多人不断发出“家长不易”的感叹:不仅要扮演好家长的角色,还得充当“编外老师”的角色。在所谓的“家校合作”的名义下,一些学校把一部分自身事务转移给家长,比如除了监督孩子做作业,还要检查其作业的对与错并签名,否则孩子就无法交差。与此同时,大量的“奇葩作业”表面上是布置给孩子的,结果却是家长在背后策划、制作。
    从某种意义讲,让家长替老师监考和自习值班,表面上是家校互动的深化,实质上则是责任转嫁的延续。然而对于此,很多家长却并没有反对,甚至认为“自愿参与”理应获得支持。不找准家长学校互动的结合点,不厘清最基本的教育责任,当下教育的误区就会越陷越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7-11 02:16 , Processed in 0.065966 second(s), 9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