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44|回复: 0

中政教育申论热点:养老保险改革为何受阻

[复制链接]

63万

主题

63万

帖子

19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07966
发表于 2017-6-24 16:43: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养老保险改革试点5年,四地纹丝未动    四地基本没有推进
    2008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确定在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5省市先期试点。5个改革试点省市的情况如何?记者采访听到最多的声音是难办没进展,多数纹丝未动,相形之下,只有广东开始破冰。
    广东开展半吊子改革
    广东省的养老并轨被称为半吊子改革。事业单位干部职工与普通企业职工一样,按月缴纳养老保险费。但退休时,待遇依旧按原有标准执行。因此,这些退休人员每月的退休金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由社保基金支付,与普通企业参保人待遇一样。另一部分是社保养老金与原干部退休金标准之间的差额,按原有资金渠道解决,即财政拨款的,依旧由财政解决,单位自收自支的,依旧由单位解决。
    尴尬的四分之一改革
    同时,一些省直属事业单位搞的是四分之一改革:员工办理了参保手续,但仅仅个人按当地社保标准按月缴纳养老保险费,而依法应该由单位缴纳的部分,单位不缴。如果员工在该单位退休,就按事业单位职工同样待遇。但如果员工中途离职,那么,单位占大头的欠缴部分,员工要么自己缴纳补足,要么失去参保资格。
    双轨制是养老制度改革绕不过的死结    养老金双轨制起因在于我国碎片化的养老保险制度。1993年,我国正式引入了养老保险制度,当时明确表示改革遵循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中人补齐的原则,不区分机关、事业和企业工作人员。但由于改革遇到较大阻力,最终机关和事业单位养老金没能纳入社保体系,而继续由财政负担,这就造成了养老金的双轨制。
    双轨制致养老金差距逐渐扩大
    双轨制形成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后按退休前工资的一定比例发放,并与在岗者工资增长挂钩。多数退休者退休金一般不低于退休前在岗档案工资的70%,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者大多在80%以上。而企业退休职工领取的基本养老金参照的主要是社会平均工资。由于大批非正规就业和中低收入者的存在,社会平均工资一般低于正规就业人员的平均工资。由此,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差距逐渐扩大。
    人社部:养老保险最终取消双轨制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表示,并轨的大方向是明确的。实际的推进,要考虑两方面情况:一方面,机关事业单位现行退休养老制度已实行60多年,从以往的经验看,对这类老制度进行彻底改革,必须是循序渐进的,才能实现制度的平稳过渡,减少社会震荡。另一方面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本身也需要继续改革完善。所以,所谓并轨并不是简单地把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制度并入企业养老保险制度,而是朝着一个共同的方向改革和推进,最终取消双轨制。
    改革遇阻,触动利益比触及灵魂还难?    并轨的大方向明确,试点推进却如此艰难,根本原因还是那句话:触动利益比触及灵魂还难。从比照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到比照企业职工,被视为向下并轨的改革,必然会使利益格局发生一些变化。更何况,一些事业单位能吸引人才,本身就是以较高保障待遇作为较低工资的补偿,推动改革打破了这种预期,阻力更大。
    ■怕待遇降低
    改革容易导致缴费时段缺少连续性、职称职级与待遇的关系难以确定
    最怕待遇降低。石教授是浙江一所高校的教授,目前月收入近7000元。据他了解,近几年学校退休了的教授,平均每月的养老金也有这个数,和他们在职时差别不大。如果不改革,石教授相信,随着收入增长、教龄增加,自己到60岁时,领取的退休金水准应该和从前的同事差不多。另外,改革容易导致缴费时段缺少连续性、职称职级与待遇的关系难以确定等,最终影响退休后的养老待遇。
    ■怕不公平
    机关不改,再怎么说好,也没说服力
    为什么改事业单位、不改机关公务员?吴女士在北京某部委下属培训中心工作,事业编制。她没有详细了解过相关改革方案,不用去了解,要是真好,机关肯定会一起改。现在,机关不改,再怎么说好,也没说服力。接受采访的事业单位人员几乎都认为,已退休的人员,事业单位的待遇明显高于企业的待遇,这其中有不公平的因素在,但后续的改革应是致力于提高企业偏低的退休待遇,而不是把事业单位的退休待遇也拉低了。
    ■忐忑中人
    最关心、最紧张的主要是事业单位中40岁以上的人员。
    中间的这部分员工心态则很复杂。前几年,曾有事业单位人员怕改革后待遇下降而想方设法提前退休,接受采访的事业单位人员都表示理解。浙江的石教授认为,这是在转型时期,最大限度自我保护的具体体现和无奈选择。北京的吴女士说,老同志还能赶在改革前退休,我们中间这批人想退也退不成呀。一些年长的事业单位人员还表示,在事业单位干了20多年,长期工资不高,以后收入出现巨大增加的机会也不比年轻人,这不是淡定不淡定的问题。
    养老改革,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    幸福养老还差什么?养老金并轨不能总在嘴上
    地方探索与顶层设计良性互动,是中国改革的基本经验之一,无论是地方试点还是社会改革特区思路,其合理性都基于此。但现在看来,如果没有彻底打破利益樊篱的态度和行动,这种良性互动就容易被异化成彼此牵制,包括养老金并轨制在内的单向改革,就可能一直悬搁于在嘴上的状态。公务员养老体制不并轨,事业单位并轨;大部分省市不并轨,几个省市并轨,使得试点改革不仅面临着利益壁垒,也面临着公正性的质疑。
    事业单位养老改革不应单兵突进
    事业单位养老改革搁浅的更重要原因,在于这场看似轰轰烈烈的改革,从一开始就陷入了单兵突进的窘境。从横向来看,首先是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相脱节。事业单位养老改革由于缺乏配套,导致待遇水平、适用范围、缴费基数、过渡期等诸多细节无法明确,严重制约了工作的开展。从纵向来看,养老保险改革不是孤立的茶杯里的风暴,而是牵一发动全身的系统工程,养老金跑不过CPI、个人账户空账,导致事业单位改革难以推进;而事业单位养老改革五年未果,又使得延迟退休每每提出都会遭遇一片反对声。
    养老改革当有共同方向
    破解改革难题固然需要道德勇气,但更重要的是运用改革的智慧,打破一方得益、一方受损的惯性思维,找寻各方都能接受的最大公约数。所谓的并轨,并不是简单地把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制度并入企业养老保险制度,而是朝着一个共同的方向改革和推进。这个共同的方向,应该是整个社会养老保障水平的提高,降低那些严重冲击社会底线的畸高保障,也提高那些有失公平的低水平保障。从2005年起连续9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对差别较大的企业退休高级职称科技人员给予倾斜,都体现了这样的政策思路。
    结语:不患寡而患不均,设计养老保险制度,是为了让人老有所依,而不是彰显身份的差别,双轨走向并轨乃制度伦理所在。既然改革不可避免,作整体、系统的安排,一鼓作气,是减少改革阵痛的好办法。
    》》》相关推荐:2015年江苏公务员考试笔试辅导简章
    》》》相关推荐:2015年江苏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村官腐败如何治理
    2015年江苏公务员考试辅导,关注镇江中政教育官方微信:zzexa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8 21:01 , Processed in 0.066937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