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0|回复: 0

申论热点:避免攀比禁开私家车释放教育善意

[复制链接]

63万

主题

63万

帖子

19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07966
发表于 2017-6-7 20:58: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背景链接*
“参加这次家长会的是小学一到五年级的家长。平时,我们发现一些家长有的开卡车,有的开保时捷,但绝大多数是骑电瓶车。为了避免攀比,学校规定开家长会时只允许电瓶车进入校园。”2017年5月11日,杭州市明珠实验学校校长洪建斌告诉媒体。(5月12日《澎湃新闻网》)
【标准表述】
[综合分析]
校园攀比之风愈演愈烈,需要引起重视。当孩子从家庭进入学校,进入到集体生活,他们的从众心理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日益严重,特别是在青春期更为强烈。随着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从小学、中学到大学,校园攀比风愈演愈烈,让很多孩子迷失其中。很多学生在学校不是比学习、比勤奋、比文化素质,而是变着法儿比吃、比穿、比打扮、比阔气。
更有一些家庭困难的学生,因为父母不能满足他们的虚荣心、攀比心,而迁怒于父母,嫌弃父母没能力,“儿嫌母丑”竟不断上演。诸如此类的攀比故事,在校园内真实的发生着,并且这种攀比风似有愈演愈烈之势,令人堪忧。
学校禁止家长开家长会时开车到校,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庞大的车流量容易造成交通堵塞,引发管理混乱;
二是家长会的集中展示与交流,易让孩子产生攀比的心理。在同一个班级中,有的孩子家长步行而来,有的家长骑电瓶车而来,有的则开着豪华车而至,对于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来说,如此巨大反差会诱发攀比的心理暗示。
最后,从绿色出行的角度去倡导,学校此举有提升教育功能之义。
综上,从某种意义讲,此举不但对孩子可以起到相应的保护作用,对家长也能起到提醒与教育功能。让家长意识到,攀比之风的形成源于自身的影响,需在日常的教育中更加注重自身的行为,并把榜样的示范作用发挥到最大化。
[参考对策]
育人者,当以人格塑造作为首要目标,否则孩子真将成为“垮了一代”。 避免攀比禁开私家车释放教育善意,也是教育担当的具体呈现。唯有把教育责任扛在肩上,并心中有畏,心中有责,才能于细节之处见真章。若每一个教育者、保护者都具有这样的共识,青少年的人格和价值塑造才会全面落地。
学校不能脱离社会存在。学生的健康心理,不是玻璃心、虚假自尊心。既然社会分化客观存在,就有家长攀比、炫富的可能性,对学生而言,杜绝攀比是个伪命题,刻意去堵,倒不如让学生客观平静看待差距,不让炫富在学生心理上产生阴影,学校不妨开设相关课程,把社会分化、家庭差距作为客观现实,帮助学生客观全面认识真实世界。家境不好,可以在学习上更努力。家境好,也要明白,父母的成功是父母挣来的,不等于自己的,并不能自然而然证明自己的优越感。
备注:以上材料来源于网络
原标题:避免攀比禁开私家车释放教育善意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作者:堂吉伟德
原标题:为家长会禁止私家车入校园点赞来源: 长江网-武汉晚报 作者:张传超
原标题:家长会禁车,杜绝学生攀比堵不如疏 来源: 红网 作者:程振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8 18:38 , Processed in 0.061027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