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71|回复: 1

公共基础知识考点:宋明理学

[复制链接]

63万

主题

63万

帖子

19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07629
发表于 2017-4-25 12: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华图教育网整理了2017公共基础知识题库及答案、公共基础知识模拟题、公共基础知识练习题等,希望帮助考生快速顺利的掌握2017公共基础知识相关考点。
    公共基础知识考点:宋明理学
    纵观全国教师资格的考试真题,宋明理学作为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的一个部分,无疑受到教师考试的眷顾,但是由于这部分知识比较抽象难懂,宋明理学也一直是考生备考的难点。据此,我们将对宋明理学条分缕析,化繁为简,希望对考生备考能提供一定的帮助。
    一、课标呈现
    (一)课标要求
    初高中历史课本对宋明理学提出这样的要求: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二)课标解读
    根据课标要求,我们可以看出在这一知识内容中,我们需要掌握宋明理学的形成背景、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历史影响。
    二、知识点详解
    (一)背景
    魏晋南北朝:佛教盛行,吸收儒家思想,渐趋中国本土化;道教广为传播,主张“贵儒”“遵道”;儒学吸收佛道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道理论。
    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
    (二)基本含义
    把儒家的忠、孝、节、义上升到天理的高度,形成一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的思想体系。
    (三)内容
    1.程朱理学
    (1)北宋:程颐、程颢
    ①天理是万物的本原,先有理后有物(核心)。→万物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是天理。
    ②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认为“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天理是什么,父子君臣。
    ③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怎么样获得天理,格物致知,即方法论。
    (2)南宋:朱熹
    ①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不仅承认万物的本原是天理,还进一步提出天理是什么,并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②认为“物”指天理、人伦、圣言、世故。→在格物致知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物”是什么。
    ③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科学之真。→格物致知的目的。
    2.陆王心学
    (1)陆九渊
    ①“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万物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是“心”,但是“心就是理”,所以心学是理学。
    ②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即可得到天理。→方法论,既然万物都在心中,那么穷理只需反省内心即可,“发明本心”。
    (2)王阳明
    ①宣传“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即心外什么都没有,人心才是一切事物的本原。
    ②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即把知、行统一于人们的内心活动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3456
发表于 2017-4-25 13:42: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影响
    积极:1.宋明理学从哲学方面发展了儒学,为专制等级制度制造了理论依据,从而成为官方哲学。
    2.宋明理学对我国政治生活、文化教育和社会教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理学强调道德修行,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
    消极: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片面强调“重义轻利”,产生消极影响。
    三、经典例题
    1.课堂上,历史老师在教“宋明理学”这一章课文,在自由讨论环节,A学生对课文中所提及的一位理学家进行总结,A同学认为该理学家可以用“理学”、“支离”二字进行概括,老师说A学生对该理学家的评价与陆九渊对该理学家的评价相似。由课堂的这段讨论中,最可能推出理学家的主要观点是( )。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 D.万物皆只有一个天理
    【答案】A。解析:抓住关键词“理学”、“支离”。南宋思想家陆九渊批评朱熹的理学过于“支离”,说了很多,却不能使人树立起对儒学价值的坚定信念。因此,他反对埋头书册,主张“发明本心”,以作为自己安身立命之地。由此可见,这里的“甲方代表人物”指陆九渊,乙方代表人物为朱熹。“格物致知”是朱熹的思想;“知行合一”是王守仁的思想;“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即天理是万物的本原,这是二程的思想,排除B、C、D三项。
    2.“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而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材料中朱熹认为历史发展动力的实质是( )。
    A.天理 B.儒家的伦理道德
    C.宇宙 D.人本
    【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及与教材知识的联系能力。材料中朱熹强调的是“理”是万物的根本,“理”构成了儒家社会道德关系,即三纲五常,朱熹提出了“理”是三纲五常形成的哲学基础。所以B正确。
    公共基础知识考题日趋多样化和灵活。考生们对如何快速掌握2017公共基础知识考试知识点、有效提高考试成绩非常关注!华图教育网从考生备考角度出发,整理了2017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帮助考生快速突破记忆瓶颈,获取考试高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 京ICP备09058993号 )

GMT+8, 2024-3-29 15:46 , Processed in 0.076643 second(s), 14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