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2008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及参考答案

[复制链接]

0

主题

3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3456
发表于 2017-4-14 07:19:0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部分  言语理解与表达
  一、选词填空
  16.C【解析】“羡慕、崇敬、膜拜”这三个词的词义感情轻重是依次递增的,符合文意,故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C项。
  17.A【解析】①中,“实验”是为了解决文化、政治、经济及其社会、自然问题,而在其对应的科学研究中用来检验某种假说、假设、原理、理论而进行的明确、具体、可操作、有数据、有算法、有责任的技术操作行为;而“试验”指的是在未知事物,或对别人已知的某种事物而在自己未知的时候,为了了解它的性能或者结果而进行的试探性操作。试验,是实验的一种,大多带有盲目性。根据文意可知应选择“实验”。②中,“占据”是指用强力取得或保持;“占有”指掌握的意思。“拥有巨大的财富”是犹太人的强势,所以选择“占据”。③中,“长期压抑的结果”和“跟身边人对他缺乏足够的关心有关”是并列关系,应该用关联词“也”连接。综上所述,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A项。
  18.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词语的搭配。“抚养”是上对下的,“赡养”是晚辈对长辈的,“抚养”可以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所以本题正确答案应为A项。
  19.C【解析】①中,“狙击”指埋伏在隐蔽地点伺机袭击(敌人);“阻止”指的是以防御手段防止(敌人)攻击,根据题意应选择后者。②中,“传诵”指传布诵读;“传颂”指传布颂扬,根据题意应选择后者。③中,“樊篱”比喻对事物的限制;“藩篱”指篱笆,比喻门户屏障,根据题意应选择前者。④中,“继而”表示紧随在某一情况或动作之后;“既而”表示上文所说的情况和动作发生之后不久,根据题意应选择前后。综上所述,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C项。
  20.A【解析】①中,“禁锢”指强力限制;“束缚”指使受到约束限制停留在狭窄的范围内,根据题意应选后者。②中,“敬赠”指恭敬地赠送;“惠赠”是敬辞,指对方赠与(财物),根据题意应选前者。③中,“防御”指抗击敌人的进攻;“抵御”指抵挡、抵抗,根据题意应选前者。
  二、语句表达
  21.A【解析】B项语句否定不当,“避免”和“不”都是否定,应该删去其中一个。C项“已经不多了”的主语很显然是“生态环境”,而不是“具有……的生态环境”,“具有”是多余成分。D项“乒乓球馆”和“团体”搭配不当。故正确答案应为A项。
  22.B【解析】A项误用成语“万人空巷”,“万人空巷”是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多形容庆祝、欢迎的盛况,与文意正好相反。B项误用成语“火中取栗”,“火中取栗”比喻受人利用,冒险处理却一无所得。C项重复累赘,“看到”和“见状”语义重复。故正确答案应为B项。
  23.A【解析】A项应将引号后面的逗号改为句号并放在句号之内。
  24.D【解析】由前句的“懂得……”可以推知接下来应为(3),然后根据句意的层层递进可以判断正确顺序为D项。
  25.C【解析】“陈芝麻烂谷子”比喻陈旧的事物或往事。“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指自身尚且难保,更谈不上帮助别人。“回马枪”指回过头来给追击者以突然袭击。“三下五除二”形容动作敏捷利落。由此可知,本题正确答案应为C项。
  26.C【解析】A项“反而”不能单独使用,应与“不但没有”一起使用。B项“无论”后应该有选择性词语“还是”、“或者”等与之搭配使用。D项应去掉“在”。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C项。
  27.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成语意思的理解。根据横线内容的意思可知正确答案应为A项。
  28.D【解析】A项句式杂糅,“由于”和“的结果”应删去其中一个。B项语序不当,应把“都”放到“不顾”之前。C项“得失”和“抛弃”搭配不当,应将“得失”改为“利益”。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项。
  29.B【解析】A项“国家图书馆在……具有中国特色的藏用并举的格局”搭配不当。C项“这次会晤的主要意义,在于善意姿态、长远战略和历史方向”和“多于具体、互惠措施的落实”是两句话,不能用同一主语。D项“复杂性”不能与“媲美”搭配。故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B项。
  30.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俗语以及成语意思的理解。根据横线内容的意思可知正确答案应为C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3064
发表于 2017-4-14 07:58: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阅读理解
  31.C【解析】文段在举例说明“智慧”时,讲了一个例子:纳巴塔人兴建灌溉沟渠和蓄水池,但他们在做到了这一点时得“借助一种精巧的系统”,而这一精巧的系统才是智慧。
  32. D【解析】D项是借助现代工业才完成的。
  33.C【解析】农业考古学的贡献并不只在于让人们懂得如何灌溉荒芜的沙漠,如何增加谷物的产量;就像最后一段中所说,也能够指出在过去出现过的生态破坏很大程度上是由人为原因造成的。故C项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
  34.A【解析】B项纳巴塔人的农业技术获得成功主要是有了灌溉系统,C项不是惟一的原因,D项考古学研究的目的,一是要我们学习前人的经验,二是要借鉴前人的失误,以免我们再犯类似的错误。故正确答案应为A项。
  35.B【解析】文段最后一段明确指出古城佩德拉、复活节岛和查科峡谷是由森林过度采伐而造成的生态被破坏的区域,只有的的喀喀湖不是,故正确答案应为B项。
  36.B【解析】作者被感动的是是石缝间生命的倔强、不屈服、生命力的顽强,故正确答案应为B项。
  37.C【解析】联系上下文,“生命有权自认为辉煌壮丽”理解正确的是任何生命都应该坚信自己有无穷的力量,它是任何恶劣的环境都无法从根本上阻挡的,即C项。
  38.A【解析】“规定”是指环境对生命成长的限制、约束或促进作用;“改变”说明环境可以从外部来改变和影响生命的发展,故排除B、C两项。A项理解更为全面。
  39.C【解析】作者用野草艰难的生存状态来讴歌生命本能的尊重,C项表述不正确。
  40.C【解析】C项和文段表达的主旨是一样的,都是歌颂生命的倔强、不屈服,生命力的顽强,故正确答案应为C项。
  41.C【解析】由第三段“如果它们确是被挖掘到的世界的一个新的方面……就像毕达哥拉斯和开普勒那样”可以判断A项错误。由“是不是一切新的探索最终都归结到美呢?……在科学上也如此”可以判断B项错误。由“人类有理由为文明在这一百年里的突飞猛进感到自豪……也是今后人们美学观要继续发展的道理”可以判断D项错误。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C项。
  42.D【解析】由“是不是一切新的探索最终都归结到美呢?……在科学上也如此”可以判断A项错误。由“也许科学和艺术在一点上有很大的差异……而重大的科学成就则并非必定如此”可以判断B项错误。由“宇宙本身就是从混乱中诞生,也可能最终走向一个混乱的结局”可以判断C项错误。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D项。
  43.C【解析】由文章内容可知,本文主要讨论的问题是探索与美的关系,正确答案为C项。
  44.B【解析】从文章第一段结尾与第二段开头不能得出劳厄对艺术中的美的观念同样具有见地,故A、C两项不正确。由“我想,当年第谷对开普勒的忠告是非常值得记取的”可知第谷的建议并没有对开普勒产生积极的影响,故D项错误。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B项。
  45.B【解析】“今后科学和美学观要继续发展的道理”即是指前面“这”指代的内容,也就是“我们解决的问题远没有我们发现的问题多,我们驰骋过的领域远没我们未曾涉足的领域大”,故正确答案应为B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3456
发表于 2017-4-14 08:50:5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部分  判断推理
  一、图形推理
  46.D【解析】图形对比推理,解题的关键点在于图形的旋转规律以及图形元素数量增减规律。第一组图形从第1个图形到第3个图形依次顺时针旋转90度,上下部分的直线依次减少,圆形依次增加。第二组图形也应遵循这一规律,选项中只有D项符合这一规律。
  47.A【解析】此题的解题关键点在于图形的笔画数数量增减规律。第一组图形的笔画数依次为6、7、8,则第二组图形的笔画数也应该依次递增,符合这一规律的只有A项。
  48.D【解析】第一组图,第一个图的下一半是正下方和右下方有线;第二个图是左下方和正方下有线;第三个图是左下、正下和右下方有线。第二组图应该也符合这一规律,但第二组图有线条变化的并不在下方,而是在左方,即第一张图是左上方和正左方有线;第三张图是正左方和左下方有线,那么第二张图应当是左上方、正左方和左下方都有线。只有D项符合这一规律。
  49.C【解析】此题的解题关键点在于图形的元素变化以及旋转规律。第一组图形内后一个图形和前一个图形都有三个相同元素,并且这三个相同元素都是依次顺时针旋转90度,第二组图形也应符合这一规律,故正确答案为C项。
  50.C【解析】此题的解题关键点在于图形的叠加规律。第一组图形内第1个图形和第2个图形叠加后,在第3个图形中颜色相同部分的变成白色,颜色不同部分的变成黑色。第二组图形也应符合这一规律,故正确答案为C项。
  51.D【解析】图形类比推理,解题关键点在于图形直角数量依次递增规律。前4个图形的直角数依次为1、4、9、16,可以组成平方数列,依此规律接则第5个图形应该含有25个直角,故正确答案应为D项。
  52.A【解析】此题的解题关键点在于图形的构成元素。前4个图形的构成元素以及元素排列的方式都各不相同,选项中只有A项图形的构成元素以及元素排列方式与前4个图形不相同,故正确答案应为A项。
  53.A【解析】此题的解题关键点在于图形构成元素的旋转规律。前4个图形中的两个小圆依次在前一个图形的基础上顺时针旋转45度、90度、135度,依此规律则第5个图形应该是第4个图形顺时针旋转180度后得到的,符合这一规律的只有A项。
  54.B【解析】此题的解题关键点在于图形构成元素的旋转规律。前4个图形的方向依次向下、向右、向上和向左,为逆时针方向,只有B项符合此规律。
  55.A【解析】此题的解题关键点在于图形构成元素。前4个图形无论怎样变化,左列中间正方形一直没变,由此排除C、D两项,且这4个图形都至少包含一个三角形,排除B项,故A项为正确答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3064
发表于 2017-4-14 10:08:06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演绎推理
  56.C【解析】由(1)可以知道老王家和李玲家的都是女儿,由(2)可以知道老张的女儿是小萍,老王家的是小红,由(3)可以知道老陈的是儿子小虎,而且方丽是老王的妻子,由此可以推出刘蓉是老陈的妻子,所以得出:老王、方丽和小红是一家的;李玲、老张和小萍是一家的,老陈、刘蓉和小虎是一家的。正确答案应为C项。
  57.B【解析】根据题意可知,股民往往会选择跟从大股东来买卖股票,天虹公司的大股东们一直在大量购进这只股票,那么股民可能也会选择购进天虹公司的股票,故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天虹公司的股票价格会在短期内大幅度上涨,即B项。
  58.C【解析】甲的话是假设性的,暂时不考虑。乙的观点与丙、丁都是相矛盾的,根据题意可知只有一个人的话为真,那么必然是乙为真,故正确答案为C项。
  59.D【解析】前提假设型题目。题干的结论是:全球的石油需求,至少可以在未来五个世纪中得到满足,即使此种需求每年呈加速上升的趋势。其根据是:根据地质学家的观点,目前包括未勘探地区在内的地下未开采的能源含量比原来估计的要多一万倍。要使这一论证成立,有一个条件必须满足,即地球上未勘探地区中储藏的石油事实上可以被勘测和开采出来。D项正是断定了这一点,因此,D项应为正确答案。
  60.C【解析】推断结论型题目。对于那些已经用从谷物提取的酒精来替代一部分进口石油的西方国家,如果进口石油价格下跌,则意味着从谷物提取的酒精的价格也降低了,而酒精价格的下跌,显然可能导致作为酒精原料的谷物价格的下跌。因此,作为1995年后进口石油价格下跌的可能后果是谷物的价格面临下跌的压力。这正是C项所断定的。
  61.A【解析】削弱质疑型题目,需要注意的是这道题要求选出的是“最不可能削弱”的一项。题干的结论是:经常吃沙棘果对儿童的智力发育有益;其根据是:研究人员对 560名儿童进行调查,发现那些经常吃沙棘果的儿童,其智力水平较很少吃沙棘果的儿童要高。B、C、D三项都是对其论据的削弱项,只有A项不是,用成年人的研究发现,不可能说明对儿童的影响变大了或者变小了。
  62.A【解析】削弱质疑型题目,需要注意的是这道题要求选出的是“最没有可能对上述研究的推断提出质疑”的一项。题干的结论是:孩子出生后的第一年在托儿所度过,会引发孩子的紧张不安。其根据是:表现出紧张不安和依附母亲的被测度儿童,在1岁时曾由托儿所看护的儿童中所占的比例要高于1岁时曾在家中看护的儿童。B项能构成质疑,因为由此可以怀疑,题干中研究者的推断是否带上了研究者本人的个人偏向和主观色彩。C项能构成质疑,因为由此可以得出至少有一部分孩子,不是由于去了托儿所才有了依附心理,而是表现出了过度的依附心理才被送进托儿所。D项能构成质疑,因为如果两组进行比较的儿童本身可能存在系统性的差异,那么,他们是否较易紧张不安,完全可能由此种差异造成,而并非因为1岁时是否由托儿所看护。与上述各项相比,A项显然最不可能构成质疑。
  63.B【解析】前提假设型题目。这道题的关注点是为什么必须高度注意小麦锈病,而不是小麦黄叶病。是因为小麦黄叶病会在阳光充足的时候症状消失,且不会影响产量。那么要支持论断就要求小麦锈病不会因为阳光的再次充足而症状消失,即引起小麦锈病的花斑锈菌不会因为充足光照而失去对小麦的侵害力,故B项为正确答案。
  64.A【解析】削弱质疑型题目。题干的结论是:献血利己利人,一举两得。其根据是: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一项有关献血对健康的影响的跟踪调查。I 能削弱题干结论,因为在三个组中,60岁以上的被调查对象,呈10%递增,题干又断定,癌症和心脏病是威胁中老年人生命的主要杀手,因此,有理由认为,三个组的癌症和心脏发病率的递增,与其中中老年人比例的递增有关,而并非说明了献血有利于减少患癌症和心脏病的风险。II能削弱题干的结论,因为如果献血者一般有较好的体质,则献血记录较高的调查对象,一般患癌症和心脏病的可能性就较小,因此,并非是献血减少了他们患癌症和心脏病的风险。III不能削弱题干,因为题干中进行比较的数据时百分比,被比较各组的绝对人数的一定差别,不影响这种比较的说服力。
  65.D 【解析】推断结论型题目。由“红烧肉在铝锅里存放一夜,铝在肉中的含量每公斤可高达120毫克至250毫克”可知,放在铝锅里的红烧肉不能吃,由此可知B项推断错误;“铝元素很难再从体内排出,容易造成早衰和老年痴呆症”,摄入铝只是造成老年痴呆症的一种原因,而不是老年痴呆均因摄入铝过多,C项错误;A项属于过度推理,故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D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4384
发表于 2017-4-14 10:52: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事件排序
  66.B【解析】本题是事情发展先后的顺承关系。制造了假药,然后出售,出售后损害了农民的利益,由于损害了别人的利益,才会被投诉,最后被处罚款。所以正确答案应为B项。
  67.C 【解析】母亲在送孩子上幼儿园的途中突然生病,于是孩子陪母亲去看病,给母亲拍过X光片之后,继续治疗需要医药费,只好回家取存折,然后给幼儿园打电话说明情况。可见,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68.B【解析】观察五个事件,发现孩子智能低下是首项,疾病得到控制应为尾项,再将其他选项代入验证,符合事件的发展规律。本题的关键是确定首尾项,进行排除验证。
  69.A【解析】某人抢人钱财后投案自首了,判刑的时候酌情减刑,结果被提前释放,出狱后痛改前非,最后被评为了先进工作者,所以正确答案为A项。
  70.B【解析】台风来了,导致轮船的导航系统损坏,然后就迷失了航向,食品和燃料奇缺,只能呼叫SOS信号求救,故正确答案应为B项。
  71.A【解析】夜晚气温骤降,热水器水管结冰破裂,导致楼下墙壁湿了一片,物业人员只好敲门来修,所以正确答案为A项。
  72.C【解析】红利化工厂发生爆炸事故,于是市政府召开了紧急会议,经过部署控制,大庆河流域的鱼虾没有受到多大的影响,爆炸的污染导致来医院就诊的病人数量明显增多,环保部门对爆炸的污染进行跟踪监测,所以正确答案应为C项。
  73.B【解析】(老人病危)弟弟打来电话说了这事,于是和弟弟一起到医院,医生们一晚上都在抢救,所以急救室的灯火通明,全家人都赶来了,但不幸老人还是去世了,最后100多人参加了追悼会,所以正确答案应为C项。
  74.C【解析】卫冕,体育竞赛中指蝉联冠军,保住上届取得的冠军地位。本题的逻辑顺序是(某位运动员在上届比赛中)夺得了世界冠军,又参加了本次比赛,赛前刻苦训练,教练也勤加指导,最后在比赛中又一次夺得了冠军。所以正确答案应为C项。
  75.A【解析】路上乱摆乱卖现象严重,再加上顾客与小贩讨价还价,严重阻碍了交通,于是相关部门接到了举报,对这里进行了集中治理。所以正确答案应为A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3910
发表于 2017-4-14 12:30: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常识判断
  76.A【解析】R表示电池是圆柱形的。电池型号中,每个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都有特定的含义。①阳极的物质:S氧化银;T过氧化银;BR或CR锂;M氧化水银;②形状:R圆形;③直径:66mm;④厚度。
  77.A  【解析】本题正确答案为A。《蚀》三部曲包括《幻灭》、《动摇》、《追求》,是茅盾的处女作。“茅盾”这个笔名就是从这时开始使用的,从这个笔名我们就可以窥视出茅盾当时的心境,即矛盾的心态。
  78.D  【解析】感性认识是认识主体通过感觉器官在与对象发生实际的接触后产生的;理性认识是l认识主体通过抽象思维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而获得的。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因此D错误。关于题干中的事例出现的原因,A、B、C三项说法正确。
  79.C【解析】一切商品都包含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表现在二者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缺一不可。第一,商品必须具有使用价值,凡是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肯定没有价值。第二,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第三,商品必须是用来交换的。商品作为劳动产品,生产出来以后,其使用价值是为了满足别人的需要,而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不进行交换,使用价值就不能满足别人的需要,生产时耗费的劳动也不能形成价值。因此,即使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如果不是为了交换的目的而生产也不能形成价值。而凡是有价值的商品则肯定具有使用价值。因此,凡是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肯定没有价值,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形成价值,凡是有价值的商品肯定具有使用价值,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80.B【解析】人在运动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出的汗会蒸发,蒸发会吸收热量,这样可以降低体表温度,防止身体温度过高,引起中暑或死亡。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81.B  【解析】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A项不正确;C项是由于惯性的原因;D项中力的作用应是同时产生的。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82.A【解析】1913年,奥运会会旗(Olympic Flag)在顾拜旦建议下确定,并在1914年巴黎奥林匹克代表大会上为庆祝国际奥委会成立20周年而首次升起。会旗的图案是在白色无边的绸布上绣上奥林匹克五环,旗为长方形,环的颜色由左到右为蓝、黄、黑、绿和红。1920年安特卫普奥运会结束后,比利时国家奥委会将大会使用的那面旗赠送给了国际奥委会,这面旗就成了国际奥委会的正式会旗。从此以后,历届奥运会都有会旗交接仪式,但使用的是一面代用品,图案一样,只是规格要大一些。冬季奥运会会旗是1952年挪威奥斯陆市赠送的,其交接和使用与夏季奥运会会旗相同。
  83.B【解析】要了解全世界或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就要了解一个地区水资源丰歉程度的指标,这就涉及水循环和水平衡原理的应用。陆地上的淡水资源的多寡与多种因素有关:一是多年平均降水量;二是多年平均蒸发量;三是多年平均径流量。因为从循环角度看,陆地上的淡水主要来自海洋蒸发而形成的大气降水;从水平衡角度看,陆地上水量收入(多年平均降水量)与水量支出(多年平均蒸发量和多年平均径流量)是基本平衡的。世界各大洲在径流量大致等于降水量减去蒸发量,而川流不息的河流径流正是人类用水的主要来源,所以一个地区或国家水资源丰歉程度的的指标是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84.B  【解析】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出自《诗经?小雅?鹤鸣》。译为:他乡山上的宝石,同样可以雕刻成玉器。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85.B  【解析】当秋天悄然来临的时候,空气变得干燥起来,树叶里的水分通过叶表面的很多空隙大量蒸发,同时,由于天气变冷,树根的作用减弱,从地下吸收的水分减少,使得水分供不应求。如果这样下去,树木就会很快枯死,为了继续生存下去,在树叶柄和树枝相连处形成离层。离层形成以后,稍有微风吹动,便会断裂,于是树叶就飘落下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3932
发表于 2017-4-14 14:03:0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部分  资料分析
  86.B【解析】由资料“全年实际占用耕地13.9万公顷……灾毁耕地5.4万公顷……生态退耕39万公顷……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1.2万公顷……建设占用耕地7.3万公顷”,可知,共减少耕地13.9+5.4+39+1.2+7.3=66.8万公顷。又由“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30.7万公顷”可知,土地资源净减少66.8-30.7=36.1万公顷。故本题正确答案应为B项。
  87.B【解析】由“……人均水资源2098立方米,增长13.0%”可知,2004年人均水资源达到2098÷(1+13%)≈1856.64立方米,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88.A【解析】由“在水资源方面,全年水资源总量27430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3.7%”可得,2004年全年水资源总量为27430÷(1+13.7%)≈24125(亿立方米);由“全年总用水量5578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0.5%”可得,2004年全年总用水量为5578÷(1+0.5%)≈5550亿立方米,由此可得,2004年总用水量占水资源的百分比为:5550÷24125×100%≈23%,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
  89.D【解析】由“全年总用水量5578亿立方米”和“按13.07亿人口计算”可知,2005年人均用水量为5578÷13.07≈427。因为2005年全国人均用水量与上年持平,故2004年人均用水量约为427立方米。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90.C【解析】本题可采用排除法。根据资料中耕地减少,但水资源增长,可知土地资源与水资源不是整体下降的,排除A项。13.9万÷(13.07亿/100000)≈0.106公顷,排除B项。283÷(2227-283)×100%≈14.6%,正确。628÷(1+4.6%)×100%≈600毫米,排除D项。所以正确答案为C项。
  91.B【解析】粮食作物总产量=1200.35+548.109+230.131+82.519+360.203+179.54+
  83.023+54.234+26.891=2765万斤,小麦的产量占粮食作物总产量的百分比=1200.35÷2765×100%≈43.4%,故正确答案为B项。
  92.D【解析】豆类作物产量占粮食作物总产量的比例为(360.203+179.54+
  83.023+54.234+26.891)÷2765×100%≈25%;夏粮作物包括小麦,其所占粮食作物总产量的比例为1200.35÷2765×100%≈43%。两者相差43%-25%=18%,故正确答案为D项。
  93.C【解析】图中包含的作物,除小麦为夏粮外,其他均为秋粮,其中产量最大的是水稻,为548.109万斤,产量最小的是花豆,为26.891万斤,前者是后者548.109÷26.891≈20(倍),故答案为C。
  94.C【解析】豆类作物中产量排第二位的是绿豆,为179.54万斤;非豆类作物中产量排第二位的是水稻,为548.109万斤,前者占后者的比例为179.54÷548.109×100%≈32.763%
  正确答案应为C项。
  95.B【解析】图中只有高粱属于高杆作物,而秋粮作物是指图中除小麦以外的其他作物,前者占后者的比例为82.519÷(2765-1200.35)×100%≈5.3%,故正确答案应为D项。
  96.D【解析】城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908-1830)÷1830×100%≈4.3%,故正确答案应为D项。
  97.A【解析】根据96题已知城镇人口增长幅度为4.3%,乡村人口增长幅度为(2398-2426)÷2426×100%≈-1.2%,两者相差4.3%-(-1.2%)=5.5%,即5.5个百分点,正确答案为A项。
  98.B【解析】出现负增长也就是人口数量相对减少,通过观察表格可以看出,0~15岁与16~25岁这两个年龄段的人口数量,2005年末均比2004年末有所减少,故出现负增长的年龄段有2个,正确答案应为B项。
  99.C【解析】26~35岁的年龄段,人口增幅为(887-856)÷856×100%≈3.6%;
  36~50岁的年龄段,人口增幅为(891-821)÷821×100%≈8.5%;
  51~65岁的年龄段,人口增幅为(556-468)÷468×100%≈18.8%;
  66以上年龄段,人口增幅为(353-328)÷328×100%≈7.6%;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C项。
  100.C【解析】增长最少的必定是出自两个负增长的年龄段,
  0~15岁的年龄段,人口增幅为(784-864)÷864×100%≈-9.3%;
  16~25岁的年龄段,人口增幅为(835-919)÷919×100%≈-9.1%;
  故0~15岁的年龄段人口增长最少。根据99题可知,人口普增长最多的是51~65岁年龄段人口。增长最多和最少的两个年龄段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百分比为(556+784)÷4306×100%≈31.1%,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C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5 02:54 , Processed in 0.050865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