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74|回复: 5

2015年政法干警考试文化综合政治考点冲刺预测

[复制链接]

63万

主题

63万

帖子

19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07629
发表于 2017-4-12 21:57: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9月19号政法干警笔试,现如今一些大家都进入最后的备考阶段,也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成败在此一举。下面就一起来看看2015年政法干警考试冲刺文综政治考点预测吧,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取得优异的成绩。
    核心考点1:社会主义的本质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核心考点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核心考点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核心考点4:我国的分配制度的基本内容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方式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原因: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核心考点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2.在分配制度上,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
    3.在宏观调控上,强调充分发挥计划与市场两个手段的长处,把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结合起来,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核心考点6:宏观调控的手段
    1.经济手段
    经济手段是宏观调控最主要的手段,主要包括经济计划和经济政策,而经济政策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和产业政策等。
    (1)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的变动来影响和调节总需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4384
发表于 2017-4-12 22:59:03 | 显示全部楼层

    财政政策划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根据财政政策调节国民经济总量和结构中的不同功能来划分的:
    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的总需求;主要措施有:增加国债、降低税率、提高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
    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减少和抑制总需求;主要措施有:减少国债、提高税率、减少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
    (2)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指政府通过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以保持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平衡的一种经济政策。
    货币政策分为两类:扩张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
    扩张性货币政策:在经济萧条时,中央银行采取措施降低利率,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降低再贴现率或者央行买进债券,由此引起货币供给增加,刺激投资和净出口,增加总需求。
    紧缩性货币政策: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率太高时,中央银行采取措施提高利率,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或者卖出债券,以减少货币供给,抑制投资和消费,使总产出减少或放慢增长速度,使物价水平控制在合理水平。
    ①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指一国中央银行规定的商业银行和存款金融机构必须缴存中央银行的法定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率。
    ②再贴现率是商业银行将其贴现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时的预扣利率。
    2.法律手段
    法律手段主要是制定经济法规和运用经济法规,法律手段是最具有普遍约束性和相对稳定性的调节手段。
    3.行政手段
    行政手段主要包括行政命令、指示、规定、指标、禁止、整顿等。
    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行政手段为辅。
    核心考点7:劳动者依法享有的基本权利
    劳动者依法享有的基本权利包括: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核心考点8: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经济全球化表现在: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它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在一起,这在促进各国经济合作的同时,也使得一个国家的经济波动可能殃及他国,甚至影响全世界,加剧全球化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在经济全球化面前,任何国家都无法置身事外。我们应当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迎接挑战。
    核心考点9: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基本原则
    为了更好地贯彻对外开放这一基本国策,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平等互利的原则。
    核心考点10:国体的概念
    所谓国体,是指国家的根本性质,即国家的阶级性质和阶级内容,也就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亦即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的手中,哪个阶级居于统治地位,联合哪些阶级去统治哪些阶级。国体体现着国家的阶级本质和内涵。
    阶级性是国家的本质属性,统治阶级的阶级性质决定国家的性质。因此,判断国家性质的根本标志是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中,实行为哪个阶级服务的政策。
    核心考点11:政体的概念
    所谓政体,亦称国家的形式,是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即统治阶级采取何种方式组织自己的政权机关,实现自己的统治。
    2.政体的基本类型
    (1)当代国家政体的基本类型: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3456
发表于 2017-4-12 23:21:21 | 显示全部楼层

    君主立宪制是资本主义国家以世袭的君主(国王、天皇、女王)为国家元首,君主的权力按宪法规定受到一定限制的政权组织形式,主要形式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民主共和制是指国家的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政权组织形式。民主共和制也是当代多数资本主义国家采用的政权组织形式,主要分为议会制共和制和总统制共和制。
    (2)社会主义国家政体
    社会主义国家的政体只能是而且应当是民主共和制,这是由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经济基础和社会主义的国家性质决定的。
    核心考点12: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国体与政体共同构成国家制度,两者的关系如下:
    (1)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和体现国体,二者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2)政体具有相对独立性。同一国体可以有不同政体与之相适应,但政体仍然是国体决定条件下的政体,仍然是反映一定阶级内容的政权组织形式。
    (3)一个国家采用什么政体,除了由这个国家的国体决定外,还受到这个国家历史条件、阶级力量对比、传统习惯和国际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
    2015年政法干警考试冲刺文综政治考点预测二:
    重点内容1: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或者物质与意识、精神与自然界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1.世界的本质是什么,是精神还是物质,即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或者叫何为本原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2.世界是否是可知的,即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唯一标准。
    重点内容分2:唯物主义
    1.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2.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但是,这些观点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这就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但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重点内容3:唯心主义
    1.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2.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1)主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2)客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重点内容4:物质的概念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列宁指出:“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4384
发表于 2017-4-13 00:59:55 | 显示全部楼层

    重点内容5:运动的概念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运动是从物体位置的推移到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变化,从生命有机体的新陈代谢到社会生产方式的更替,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
    重点内容6: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因而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重点内容7:规律的概念
    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规律是客观的。规律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
    按规律办事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人们只能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尊重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这时人们往往能更深刻地感觉到规律的存在和它的作用。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我们就能够体会到规律对于我们的意义。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自然,改造客观世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重点内容8: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先进的、正确的思想或意识能够积极地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促进事物的发展;落后的、反动的思想或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重点内容9: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1.发展的普遍性
    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2.发展的实质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新事物:指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前进趋势、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2)旧事物:指违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丧失了存在的必然性而日趋灭亡的事物。
    哲学意义上的新事物和旧事物并不是以事物出现的时间早晚来界定的,而是以其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前途来进行区分的。
    3.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因为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因为新事物战胜旧事物必然经历一个漫长和曲折的过程。
    (3)方法论: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鼓励、支持、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和考验。
    重点内容10: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含义
    事物内部往往有多种矛盾存在,各种矛盾在事物中的地位是不平衡的,它们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也是不同的。在各种矛盾存在的情况下,往往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区别。
    (1)主要矛盾是在诸多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于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和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2)次要矛盾是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2.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是辩证的
    (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4418
发表于 2017-4-13 02:02:13 | 显示全部楼层

    (2)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即主要矛盾可以转化为次要矛盾,次要矛盾也可以转化为主要矛盾。
    重点内容11: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
    1.含义
    在一个矛盾中,矛盾双方的地位也是不平衡的,有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之分。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在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矛盾的次要方面则是在矛盾中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
    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
    它们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并在一定的条件下互易其位、相互转化。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重点内容12: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2)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3)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不断前进。因此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
    重点内容13: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含义
    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它是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世界的。形而上学是用孤立、静止和片面的观点看世界。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分歧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重点内容14: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1)辩证法用联系的观点看世界,而形而上学用孤立的观点看世界。
    (2)辩证法用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而形而上学用静止的观点看世界。
    (3)辩证法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而形而上学否认事物的内部矛盾。
    重点内容15: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是社会意识的根源;社会意识是第二性的,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界限。
    (1)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前提和基础。
    (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内容和形式。
    (3)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1)从质的方面看,不同性质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着不同性质的作用。
    (2)从量的方面看,无论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什么性质的作用,都有程度深浅、范围大小、时间久暂、作用方式、反馈方式的不同。
    3.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社会存在的变化最终会引起社会意识的相应变化,但是社会意识的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并非一定同步进行,人类意识在思维层面也有自己的发展规律,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可以与现实的社会存在相对地分离,因此社会意识有时候会滞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有时候也会超前于社会存在的变化。
    重点内容16: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重点内容17: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1)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统一的。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就不会有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
    (2)使用价值与价值又是不同的、矛盾的。表现在:
    第一,对同一商品生产者或消费者来说,同一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不可兼得。
    第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商品所特有的属性,是商品经济的范畴,是历史的范畴。
    重点内容18: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是通过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表现出来的。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现象,并不违背价值规律,而恰恰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因为:
    第一,价格的波动是以价值为轴心,不是脱离价值无限地上升或下降,所以仍然是价值决定价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3064
发表于 2017-4-13 02:39:3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供求关系影响价格,价格反过来也影响供求关系,从而使供求趋于平衡。当价格高于价值时,就会刺激生产者扩大生产,从而使供求趋于平衡;反之,当价格低于价值时,生产者就会缩小生产,从而使价格渐长。
    第三,虽然在每一次交易中价格与价值并不一致,但从长期看,商品的价格还是和商品的价值一致。总之,价格终究还是由价值决定。
    重点内容19:价值规律的主要作用
    1.自发地调节社会劳动(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按比例的分配,调节商品生产和流通。这一作用是通过价格波动实现的。
    2.自发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能起到这一作用是因为通过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3.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优胜劣汰。这些作用是通过市场竞争、价格波动以及与此相联系的供求关系变化而实现的。
    重点内容20:货币的职能
    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是由货币的本质决定的,是货币本质的具体体现。货币具有五种职能:
    1.价值尺度:是指货币充当表现和衡量一切商品价值量大小的职能,是货币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
    2.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3.支付手段:货币作为独立的价值形式进行单方面运动(如清偿债务、缴纳税款、支付工资和租金等)时所执行的职能。
    4.贮藏手段: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当作独立的价值形式和社会财富被保存起来。
    5.世界货币:世界货币是指货币具有在世界市场上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以上就是对2015年政法干警考试冲刺文综政治考点预测知识简介,对于首次接触政法干警考试的考生而言,希望上述内容能给大家提供参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 京ICP备09058993号 )

GMT+8, 2024-4-27 09:18 , Processed in 0.076592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