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50|回复: 1

2016陕西省考行测判断推理解题方法

[复制链接]

63万

主题

63万

帖子

19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07966
发表于 2017-4-11 16:03: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解题技巧一:排除法
    1. 【2015陕西省考第2题】从所给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规律性。( )
       

  【京佳解析】B。封闭空间个数和直线的数量。题目给出的图形含有的封闭空间的个数依次为:4、5、6、(7),排除AD项;外边框含有的直线(边)的数量依次为3、4、5、(6),排除C项。此题是两个数量类考点的综合考查,具有一定的难度,思考时要全面。故选B。
  解题技巧二:立体图形折叠——相对面不相邻
    2. 【2014陕西省考第67题】如用白、灰、黑三种颜色的油漆将正方体盒子的6个面上色,且两个相对面上的颜色都一样,以下哪一个不可能是该盒子外表面的展开图?( )
       

  【京佳解析】C。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根据题干可知正方体两个相对面上的颜色都一样,根据正方体相对面不相邻的规则进行判定。C项,两个黑色面明显是相邻面,不可能相对,因此不可能是该盒子外表面的展开图。故选C。
  解题技巧三:定义判断——关键信息法
    3. 【2015陕西省考第10题】功利主义道德观,是指完全根据行为结果即所获取的功利来评价人类行为善恶的一种道德观,即能给行为影响所及的大多数人带来最大利益的行为才是善的。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功利主义道德观的是( )。
    A. 销售业绩高的员工就是好员工
    B.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 各级政府应充分尊重和保护人权
    D. 管理者不能因种族、肤色、性别等因素而对部分员工进行歧视
    【京佳解析】A。定义判断可利用关键信息法进行解题,锁定定义中的关键信息,对比选项直接判断。根据定义,“功利主义道德观”是完全根据行为结果来评价人类行为的善恶。A项以销售业绩的高低来评价员工的好坏,属于功利主义道德观。其他三项均不符合定义。故选A。
  解题技巧四:类比推理——逻辑关系判定法
    4. 【2015陕西省考第19题】李尧棠:巴金:作家:家春秋
    A. 聂耳:聂守信:音乐家:义勇军进行曲
    B. 徐寿康:徐悲鸿:画家:愚公移山图
    C. 舒庆春:老舍:作家:子夜
    D. 李东壁:李时珍:医学家:本草纲目
    【京佳解析】B。对于类比推理,可首先进行逻辑关系的判定,在四个选项中找出最符合题干逻辑关系的一项。题干:巴金,原名李尧棠,是我国著名的作家,《家》《春》《秋》是其代表作品。
    A项错误,聂耳的原名是聂守信,与题目词项对应位置不一致;
    B项正确,徐悲鸿,原名徐寿康,是我国著名画家,《愚公移山图》是其代表作品,与题干各词项间关系一致。
    C项错误,《子夜》是茅盾的作品,与老舍无关;
    D项错误,李时珍,字东壁,不是原名李东壁。故选B。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3932
发表于 2017-4-11 17:25:38 | 显示全部楼层

  解题技巧五:类比推理——位置对应法
    5. 【2015陕西省考第20题】古为今用:天罗地网
    A. 阴晴圆缺:里应外合 B. 左顾右盼:深入浅出
    C. 好逸恶劳:旗开得胜 D. 刻舟求剑:叶公好龙
    【京佳解析】B。“古为今用”中的“古”和“今”,“天罗地网”中的“天”和“地”均是一对反义词,即每一个成语中的第一个字和第三个字是一对意义相反的词。
    观察四个选项,只有B项符合这一特点,“左顾右盼”中的“左”和“右”,“深入浅出”中的“深”和“浅”均属于反义关系。故选B。
  解题技巧六:真假推理——矛盾判定法
    6. 【2013陕西省考第102题】陈华、刘刚、王明三人中,星期日只有一个人在家做作业,陈华说:“我在家做作业”,刘刚说:“我没在家做作业”,王明说:“陈华没有在家做作业”。如果这三句话,只有一句是真的,那么说真话的是( )。
    A. 无法判断 B. 王明 C. 刘刚 D. 陈华
    【京佳解析】B。通过整理信息可以得出陈华和王明的话是矛盾的两句话,两者一真一假。同时三句话只有一句为真,所以刘刚的话一定是假话,即刘刚在家做作业。又因为星期天只有一个人在家做作业,那么陈华一定不在家做作业,所以王明说的是真话。故选B。
  解题技巧七:分析推理——关键事物判定法
    7. 【2015陕西省考第29题】五位同学对毕业去向进行讨论。小张说:“小王去了百度,小李去了顺丰。”小王说:“小李去了阿里,小赵去了浦发。”小李说:“小赵去了顺丰,小周去了浦发。”小赵说:“小周去了腾讯,小李去了阿里。”小周说:“小张去了阿里,小李去了腾讯。”已知每个人所去的单位不同,而且每个人的去向都有人说对。那么,每个人的毕业去向为( )。
    A. 小李去了阿里,小赵去了百度,小张去了腾讯,小王去了顺丰,小周去了浦发
    B. 小周去了阿里,小王去了百度,小赵去了腾讯,小张去了顺丰,小李去了浦发
    C. 小张去了阿里,小王去了百度,小李去了腾讯,小赵去了顺丰,小周去了浦发
    D. 小赵去了阿里,小李去了百度,小周去了腾讯,小张去了顺丰,小王去了浦发
    【京佳解析】C。题干给出的信息较多,涉及到的人物共有五个,对于这类题目关键是找到突破口,即确定一个关键事物或人物。已知每个人所去的单位不同,而且每个人的去向都有人说对,而小王和小张的去向均只有一个人猜测,故该猜测一定是正确的,因此小王去了百度,小张去了阿里。这时“小王去了百度”和“小张去了阿里”就是解答该题目的关键。对比选项,符合这一要求的只有C项,直接选择C。故选C。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6 22:05 , Processed in 0.065036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