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人们很少将学术与政治环境联系起来 B. 没有比纸和印刷更重要的发明了
C. 科技进步会影响人的“心理”活动 D. 科技对学术的负面作用却鲜少提及
1. D 语句衔接题。横线位于首句,接下来读第二句“不讲或少讲并不等于不存在”,由此基本可以判断,之前科技对学术的负面作用却鲜少提及。故选D。
2. 下列哪项属于科技对学术的消极影响?( )
A. 纸张的发明和应用促成文化普及
B. 两宋刻书作为一种产业加速商业经济的发展
C. 印刷术的推广促进教育文化传播
D. 刻本流行使得据以刊刻的藏本反而不被重视
2. D 细节推断题。此题根本不需要到原文去找,ABC三项均是积极影响,只有D项是消极影响,当选。故选D。
3. 下列哪项最有可能是苏轼的观点?( )
A. 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而后生科举之士,皆束书不观,游谈无根
B. 世既一以板本为正,而藏本日亡,其讹谬者遂不可正,甚可惜也
C. 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至于缮写模勒,烨卖于市井
D. 轻于蝉翼薄于纱,栏画乌丝整双斜。不用文人愁纸贵,淡黄遍种瑞香花
3. A 细节推断题。此题难度较大,因为四个选项均是古文。找到原文,得出苏轼的观点“书籍多且易得,反而使记忆力衰退”“一是读书人诵读灭裂”。A项,“束书不观,游谈无根”指“把书搁置在一边而不看,交游叙谈便没有根据”,符合苏轼的观点。故选A。
4. 下列哪项与最后一段的内容不符?( )
A. 数字化古籍最终可能取代纸本书籍
B. 成本降低是纸张取代简牍的重要前提
C. 纸简替代在明清刻书产业全面兴隆后方才完成
D. 电子文献合法征引是电子文本取代纸本的必要条件
4. C 细节推断题。由最后一段标出的内容,可知,C项是错误的,原文是“纸简替代的完成约在魏晋时期,刻本取替写本则在明清刻书产业全面兴隆之后方才完成”,C项张冠李戴。故选C。
5. 文章接下来最有可能探讨的是( )。
A. 古籍数字化有无必要
B. 古籍数字化对学术的影响
C. 科技对当代文化传播的新影响
D. 纸本与电子文本共存时代的特点
5. D 内容接续题。文段最后谈到的是“电子文本全面取代纸本同样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这表明电子文本和纸本会共存很长一段时间,与此相关的只有D项。故选D。
篇章阅读题注重考查考生的快速阅读和快速定位文段的能力,这对很大考生来说是一个较高的要求。加之,行测考试时间紧,各位考生在考场上可能受到环境、心态、时间等多因素的影响,做题速度和能力会受到一定的干扰。因此,各位考生在平时一定要注重培养自己的速读能力。
最后,京佳教育预祝各位考生,都能在2016年北京市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