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90|回复: 1

2015年政法干警文综备考:七大高频考点(世界现代史)

[复制链接]

63万

主题

63万

帖子

19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07966
发表于 2017-4-11 16:01: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025.jpg

025.jpg

      考点一:第一次世界大战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政治经济发展出现不平衡,产生了新矛盾,进而形成了英、法、俄三国协约和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三国同盟两大军事集团。
    2、导火线:1914年6月,萨拉热窝事件。
    3、作战双方:同盟国与协约国(意大利加入协约国作战)
    4、起止时间:1914年,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至1918年11月德国投降,历时4年零3个月。
    5、重大战役:1916年2月21日,德国在凡尔登向法国军队发起进攻,此战是一战伤亡人数最多的战役之一,非常残酷,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结果,德军进攻被遏止,法军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进攻,成为转折点。
    6、性质: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7、一战的影响:①共有30多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战争,战火燃遍欧亚非三洲,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是一场人类的灾难;②一战改变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改变了世界格局,美、日崛起;③一战推动了各国革命运动的发生,带来了新时代的曙光,形成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④对军事技术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客观上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考点二:巴黎和会
    1、概况:①时间:1919年1月;②地点:法国巴黎;③操纵国:法英美三巨头——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美国总统威尔逊;④目的:战胜的协约国为了分赃和称霸世界;⑤实质(性质):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
    2、签订《凡尔赛和约》:1919年6月,战胜国与德国签订《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承担发动战争的责任。
    ①内容:a)阿尔萨斯和洛林交还法国,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不得设防,承认波兰独立,部分领土划归波兰等国;b)德国的海外殖民地交给战胜国进行“委任统治”;c)废除德国的普遍义务兵役制;d)德国应支付大量战争赔款。
    ②影响:《凡尔赛和约》构成了重建欧洲、西亚和非洲国际新秩序的“凡尔赛体系”,但对战败国的处理极为苛刻,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从而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祸根。
    3、巴黎和会对中国的影响:无视中国的权益,把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给日本,从而引发五四爱国运动,北洋政府被迫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考点三:俄国社会主义建设
    【新经济政策】
    1921—1925年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
    (1)特点: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2)内容:实行粮食税,农民纳税后的余粮可以在市场自由买卖;退还一部分收回国有的企业,让国内外资本运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自由贸易,允许商品生产,恢复商品贸易关系。
    (3)作用(意义):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新生政权。
    (4)对新经济政策的评价:①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了苏维埃政权;②是俄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始,是列宁从俄国国情出发,创造性应用马克思主义的典范,为俄国指明走向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③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具有借鉴作用。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成就】制定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经济建设路线。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苏联由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工业强国,为二战打败德国法西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3064
发表于 2017-4-11 16:39:41 | 显示全部楼层

      考点四:1929—1933年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
    【经济危机】
    1、背景:1924—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相对稳定和“繁荣”。
    2、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使生产盲目化。
    3、开始:1929年,经济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随即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4、特点:①范围广;②时间长;③破坏性大。
    5、影响:①失业人数猛增,人民生活困难;②引发各国政治危机。各国为摆脱危机寻找出路,美国实施了“新政”,德、意、日三国走上了法西斯道路,严重威胁世界的和平与安全,最终促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933年罗斯福新政】
    (1)背景: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
    (2)特点: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3)中心措施:①整顿金融业,恢复银行信用,贬值美元,刺激出口;②恢复工业,强化国家对工业生产的调节和控制,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③调整农业,压缩农业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维护农业生产;③兴办公共工程,减少失业,扩大消费需求;④进行社会救济,稳定社会秩序。
    《全国工业复兴法》是整个新政的核心基础。该法规定了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水平和工作日时数,规定工人具有集体谈判的权利,规定了资本家必须接受的最高工作时数和应付工资额。
    (4)评价:①“新政”是美国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的先河,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美国度过危机,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②“新政”对其他许多国家经济政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③“新政”使美国摆脱了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危险,并为日后取得二战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考点五:第二次世界大战
    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直接原因: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
    2、交战双方:法西斯集团(轴心国)与反法西斯同盟(同盟国)。
    3、全面爆发:1939年9月,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4、二战的扩大:1941年6月,德国突袭苏联,苏军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
    二战的进一步扩大: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标志着“二战”进一步扩大。(二战扩大到最大规模)
    5、《联合国家宣言》:1942年1月,26国华盛顿会议召开,会议发表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6、雅尔塔会议:1945年2月,苏联、美国、英国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在苏联的雅尔塔召开会议。主要内容:分区占领德国,彻底摧毁军国主义的纳粹制度;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在结束欧战的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7、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年7月到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德军被迫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它不仅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而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8、攻克柏林战役:1945年,苏联军队经过浴血奋战,攻克德国首都柏林,希特勒自杀。1945年5月8日,德国代表在无条件投降书上签字,二战在欧洲战争结束。
    9、日本投降:1945年8月,苏联对日宣战,进攻在中国东北的日军;中国军队全面反攻;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在美国战舰“密苏里号”上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10、二战的影响:①是一次世界范围的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性质),奠定了世界和平的基础;②法西斯势力遭到了彻底的毁灭,正义的力量最终赢得了胜利,和平与进步的思想更加深入人心;③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大发展;④同时也是一场空前的浩劫。
      考点六: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
    杜鲁门主义: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提出。内容:宣称美国是世界头号强国,能够在世界各地“承担义务”,运用自己强大的实力援助“自由”国家,遏制共产主义的“扩张”,以确保美国的安全和繁荣。这是美国酝酿已久的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称为“杜鲁门主义”。实质:将苏联势力遏制在其本土及东欧范围内,不准苏联染指其他地区的事务和干预美国的扩张行动。影响:“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冷战的开始,成为美国外交政策的重要转折点。
    马歇尔计划:即“欧洲复兴计划”。以杜鲁门主义为起点,美国在经济方面推行的援助西欧的计划。目的:借助经济手段,稳住西欧的资本主义制度,控制西欧,达到共同遏制苏联的目的。影响:马歇尔计划对西欧国家的经济复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防止革命发生,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巩固了美国在西欧的势力,同时在经济上遏制了苏联。
      考点七: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东欧剧变】1989年下半年至1991年,东欧各国共产党丧失政权,社会制度发生变化,由社会主义制度和平演变为资本主义制度。
    ①原因:在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下,东欧各国没有找到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戈尔巴乔夫的松绑政策和对斯大林的否定,促使东欧国家寻求新的改革之路;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②性质:从社会主义向资本主义的一种和平演变。
    【苏联解体】
    ①原因:根本原因:斯大林模式即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导致了严重的经济危机,社会矛盾、民族矛盾激化。政治原因(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的政治体制改革,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外部原因:西方势力的影响,西方长期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②过程:1991年,戈尔巴乔夫公布《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苏联由原来的联盟变成一个松散的邦联国家。8月19日,部分党和国家领导人发动“八一九政变”,停止戈尔巴乔夫履行总统职务,成立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发布《告苏联人民书》。12月,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等11个原苏联加盟共和国签署《阿拉木图宣言》,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独联体”),苏联解体,以美苏两级对峙为主要支撑的雅尔塔体系宣告结束。
    ③影响: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终结;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等11个原苏联加盟共和国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独联体”);世界朝着多极化趋势发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7 01:18 , Processed in 0.087556 second(s), 10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