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98|回复: 0

2015年政法干警文综备考:十九大高频考点(中国近代史)

[复制链接]

63万

主题

63万

帖子

19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07629
发表于 2017-4-11 16:01: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025.jpg

025.jpg

      考点一:魏源与林则徐
    林则徐:我国的民族英雄,道光时奉命为钦差大臣,领导了虎门硝烟并取得胜利,后被遣戍伊犁,写下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悲壮诗句。被称为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在林则徐的《四洲志》的基础上编成《海国图志》。
      考点二:《南京条约》
    (1)背景(原因):鸦片战争,中国军队失败。
    (2)时间:1842年,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
    (3)内容:
    A.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危害:有利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输入);
    B. 中国赔款2100万元银元(危害:加重了人民负担);
    C. 割香港岛给英国(危害:中国的领土主权不完整);
    D. 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危害:有利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输入)。
    《南京条约》中最能体现英国的意图,并对中国民族经济危害最大的是:商定税款。
    (4)影响:《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的变化,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考点三:《天津条约》
    《天津条约》:1858年,俄、美、英、法先后强迫清政府签订。
    主要内容:
    ①外国公使进驻北京——逐渐影响和操纵清政府的内政和外交。
    ②增开牛庄(营口)、烟台、镇江、南京、汉口、九江、淡水、汕头、台湾、琼州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沿海各省,并深入到内地(长江中下游)。
    ③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获得中国的内河航运权,便利外国商品向中国内地倾销,也有利于列强的军事侵略。
    ④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资本主义经济文化进一步渗入中国社会。
    ⑤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200万两白银,赔偿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进一步激化了阶级矛盾。
      考点四: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俄国通过《中俄瑷珲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时间
                       

                               
                                        不平等条约名称
                       

                               
                                        割占领土范围
                       

                               
                                        割占领土面积
                       

                               
                                        1858年
                       

                               
                                        中俄《瑷珲条约》
                       

                               
                                        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
                       

                               
                                        60多万平方千米
                       

                               
                                        1860年
                       

                               
                                        中俄《北京条约》
                       

                               
                                        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
                       

                               
                                        约40万平方千米
                       

                               
                                        1860年
                               
                                        1860年
                       

                               
                                        中俄《北京条约》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
                       

                               
                                        44万多平方千米
                       

                               
                                        19世纪80年代
                       

                               
                                        中俄《改定条约》以及以后五个勘界议定书
                       

                               
                                        中国西北部
                       

                               
                                        7万多平方千米
                       

          考点五:《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冬,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它突出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它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思想,幻想在分散的小农经济基础上实行均贫富。它无法调动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只是空想,根本无法实现。
    《资政新篇》:1859年,洪仁玕提出改革的治国方案——《资政新篇》。它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迫于当时形势,《资政新篇》并未实行。
      考点六:洋务运动
    1、总理衙门的设置: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由奕訢等充任办事大臣。它的设立,标志着清政府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
    2、时间: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运动在中国兴起。
    3、口号:“师夷长技以自强”。
    4、代表:洋务派在中央以奕訢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
    5、主要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维护清朝的统治。
    6、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有:
    A、前期的口号是“自强”,采用西方先进技术,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工业(第一所:1861年,曾国藩创建安庆内军械所);
    B、后期的口号是“求富”,创办近代民用工业(第一所:1872年,李鸿章创建上海轮船招商局),以辅助军事工业;
    C、兴办新式学校;(第一所近代化学堂:京师同文馆)(这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
    D、设立翻译馆;
    E、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
    F、创建近代海军(从70年代中期到80年洋务派筹建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1885年,清政府成立了海军衙门。
    7、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①局限性: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②进步性:A、它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B、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考点七:《马关条约》
    (1)背景(原因):甲午中日战争清军战败。
    (2)时间:1895年4月,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马关条约》。
    (3)内容: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个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4)《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危害:《马关条约》既损害了中国领土主权,也使中国京津地区和东南地区的安全受到了威胁;严重破坏了中国财政,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便利了日本及其他帝国主义国家掠夺中国最富庶的长江流域。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便利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严重阻挠了中国初步形成的民族工业的发展。
    (5)《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此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了。
    (6)《马关条约》与其他条约的不同之处: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便于资本输出。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从商品输出转变为资本输出。
      考点八:《辛丑条约》
    1901年清政府全权大臣李鸿章同俄、英、美、日、德、法、意、奥等国签订《辛丑条约》。
    ①主要内容:中国赔偿白银4.5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许中国人在界内居住;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②影响(危害):《辛丑条约》是西方列强强加给中国人民的一副沉重枷锁。通过《辛丑条约》,西方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变成了“洋人的朝廷”,标志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③《辛丑条约》与其他条约最突出的不同点:列强获得了直接干涉中国内政的特权。
      考点九:《天演论》
    1897年,严复发表译著《天演论》,将进化论系统地介绍到中国。
    思想:用进化论思想阐述维新变法主张。
    影响:为维新变法奠定坚实的基础,康有为称他为“中国西学第一人”。
    考点十:孙中山与同盟会
    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兴中会,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
    创立同盟会:1905年孙中山在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同盟会的纲领为“民族”(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权”(建立民国)、“民生”(平均地权)三大主义,称为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成立同盟会的意义:中国同盟会是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辛亥革命的领导政党)。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大大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考点十一:辛亥革命的性质、历史意义和局限性
    性质: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历史意义:①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②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民主共和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③开始了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激励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与解放和国家的富强而奋斗不止。
    局限性:①革命成果被大地主买办阶级代表袁世凯窃取,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国家没有富强;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考点十二:新文化运动
    1、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
    3、旗帜:“民主”与“科学”(“德先生”和“赛先生”)
    4、内容:
    (1)前期,宣传资产阶级文化,四提倡四反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2)后期,宣传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马克思主义。
    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来颂扬十月革命,为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李大钊在北京创办了《每周评论》。
    5、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新文化运动是进步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思想领域发动的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批判封建专制思想,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考点十三:五四爱国运动
    (1)导火线:一战中交战的两大军事集团是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中国是参加协约国一方的作战。1918年,一战结束;1919年战胜国召开巴黎和会。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合理要求遭到拒绝,引起了全国人民的不满。1919年5月4日,北京3000多名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并举行示威游行。
    (2)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最能体现反帝反封建的性质)、“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3)转折:1919年上海工人罢工,支援学生的爱国斗争。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无产阶级成为运动的主力。
    (4)初步胜利:北洋政府释放被捕的学生;撤销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三个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原因:工人阶级起了主力军的作用)
    (5)意义: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起了重要作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考点十四: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共一大的召开(1921.7.23 上海 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
    (1)条件: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组织基础: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
    (2)主要内容:
    ①确定党纲和党的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②确定党的中心任务:领导工人运动。
    ③选举党的中央领导机构: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3)成立意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考点十五: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1)背景: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秋收起义,由于城市敌人的力量比较强大,工农革命军损失严重。
    (2)经过: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率领部队进军井冈山,开始创立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
    (3)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意义:井冈山等农村根据地的建立,为中国革命开创了一条走向胜利的道路,这就是从城市转向农村,创建农村根据地,由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这是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胜利道路。
      考点十六:七七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
    1、“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夜间,日本侵略军向北平西南的卢沟桥发动进攻,这就是“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它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也标志着中国全国性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表示准备抗日。根据国共两党协议,在西北的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9月下旬,国民党公布了中国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这表明国共两党实现了合作,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过程:①提出:1935年底,瓦窑堡会议上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②初步形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③最后形成:1937年9月下旬,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考点十七: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台儿庄战役】——抗战时最重大的胜利(正面战场)
    1938年春,日军进攻徐州。国民党将领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与日军血战近20天,取得了抗战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最重大的胜利。
    台儿庄战役的意义: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它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士气。
    【百团大战】——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敌后战场-共产党领导的抗战)
    (1)目的:粉碎日军围攻。
    (2)主要目标:破袭敌人交通线,摧毁日伪军据点。
    (3)经过: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一百多个团,在华北两千多公里的战线上,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
    (4)意义:百团大战是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它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考点十八:抗日战争的胜利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国八年抗战取得胜利。台湾也回到祖国的怀抱。
    胜利的原因:
    日本侵略战争是非正义的战争,失道寡助,中国反侵略战争是正义的,得道多助;根本原因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共同抗战;国民党正面战场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相互配合,相互支持;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国家和海外爱国华侨的大力支持。
    胜利的意义:
    对中国: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宣告了帝国主义侵华历史的结束。抗日战争的胜利,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显示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
    对世界: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也做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考点十九:三大战役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是人民解放战争时最激动人心的战略大决战。
    (1)辽沈战役:1948年9月—11月,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野战军,解放东北全境。
    (2)淮海战役:1948年11月—1949年1月,刘伯承、邓小平等率中原、华东野战军,解放长江中下游以北地区。为渡江战役奠定了基础。
    (3)平津战役:1948年11月—1949年1月,东北、华北野战军基本解放华北全境,傅作义接受和平改编,北平和平解放。
    三大战役的意义: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在军事上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准备了条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 京ICP备09058993号 )

GMT+8, 2024-5-9 07:51 , Processed in 0.086616 second(s), 10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