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题精选】
例1:下列诗句背景与科举制实行无关的是( )。
A. 慈恩寺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B.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C.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D.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2015年上半年联考】 【京佳解析】C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ABD都与科举制度有关。“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意思是:如果年轻时不知道要好好地勤奋学习和读书,恐怕到年老白头的时候才知道要勤奋读书那就太迟了,后悔也来不及了。该诗句是劝学的句子,与科举制实行无关。故选C。
例2:下列哪组词语都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有关?( )
A. 蟾宫折桂、桂冠、连中三元 B. 问鼎中原、独占鳌头、蟾宫折桂
C. 连中三元、五子登科、名落孙山 D. 金榜题名、桂冠、独占鳌头
----【2013年上半年联考】 【京佳解析】C 本题考查人文常识。(1)蟾宫折桂:蟾宫指月宫,折桂指折断桂花,科举时代比喻应考得中。出自《晋书•郤诜传》,引申为获得很大的成就或很高的荣誉,多指金榜题名;还指体育比赛中运动员获得冠军,社会生活中人们参加各种考试取得较好的名次,此成语与科举考试有关。(2)桂冠:在英语中指的是获得某项学会认可的文学成就或是军事上的胜利,同时它也是给于诺贝尔奖优胜者的头衔。罗马帝国时代,以桂冠做为帝王冠冕。原先人们把月桂树的枝条做成花圈的形状或把花圈戴在头上作为一种胜利或杰出的象征,后来通常以桂冠作为光荣的称号,也比喻冠军或杰出的人物。此语与科举考试无关。(3)连中三元:源于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指乡试、会试、殿试皆得第一的考生。乡试第一名称为“解元”,会试第一名称为“会元”,殿试第一名称为“状元”或“殿元”,合称“三元”。连续考中乡试、会试、殿试第一名者称为“连中三元”。此成语与科举制度有关。(4)问鼎中原:比喻企图夺取天下。此成语与科举制度无关。(5)独占鳌头:鳌头指宫殿门前台阶上的鳌鱼浮雕,科举进士发榜时状元站此迎榜,皇帝在殿前召见新考中的状元、榜眼等人。原指科举时代考试中了状元,现泛指占首位或第一名。此成语与科举制度有关。(6)五子登科:出自《宋史•窦仪传》,书中记载:宋代窦禹钧的五个儿子仪、俨、侃、偁、僖相继及第,故称“五子登科”,现用作结婚的祝福词或吉祥语。此成语与科举制度有关。(7)名落孙山:出自宋•范公偁《过庭录》,泛指考试或选拔没有被录取。此成语与科举制度有关。(8)金榜题名:指科举时代殿试取得名次,高中红榜。此成语与科举制度有关。综上所述,A项的桂冠跟科举制度无关,B项的问鼎中原与科举制度无关,D项的桂冠与科举制度无关,只有C项的词语全部与科举制度有关。故选C。
例3:古人信奉“五德终始说”,认为朝代与金、木、水、火、土五行相对应,朝代更替源于五行相克。周朝尚红色、属火,那么秦朝尚黑色、属( )。
A. 金 B. 木 C. 水 D. 土
----【2014年青海省考】 【京佳解析】C 本题考查中国传统文化。五行相克的次序是: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周属火,秦克周,根据五行相克次序,故秦承水德,以此类推,汉承土德,魏承木德,晋承金德,隋承水德,唐承土德,明承火德,清承水德。故选C。
例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认为,五行之间,相生相克,五行相克次序是:金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木,木克金
B. 佛家的六根是指色、身、香、味、触、法
C. 唐玄宗时期,中国社会出现了繁荣景象,被史学家称为“贞观之治”
D. 《易经》中的八卦是指乾卦、坤卦、离卦、坎卦、兑卦、震卦、艮卦、巽卦
----【2013年陕西省考】 【京佳解析】D 本题考查历史人文常识。五行相生的规律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的规律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六根指眼、耳、鼻、舌、身、意。依于六根所接之尘有六:谓色、声、香、味、触、法,是为六尘。C选项“贞观之治”是指中国唐太宗在位期间的清明政治。“开元之治”是唐玄宗统治前期所出现的盛世。D选项《周易概论》根据《说卦》归纳八卦之象为:乾,健也。坤,顺也。震,动也。巽,入也。坎,陷也。离,丽也。艮,止也。兑,说也。D项正确。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