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卷的选择题栏内。
1. 某教师通过调查、访谈、观察等方式研究本地区十几所学校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他所采用的研 究方法属( )。
A. 实验研究 B. 个案实验 C. 描述性研究 D. 实验室实验
1. C 本题考查教学研究方法。描述性研究即对某个或某几个课堂教学中特定事件进行描述的研究方法。题干中改教师运用不同的方式对本地区的十几所学习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研究运用的是描述性研究方法。故选C。
2. 某学生对待事物的态度容易受到同学、老师的影响,善于察言观色,其知觉方式属于( )。
A. 沉思型 B. 场依存型 C. 冲动型 D. 场独立型
2. B 本题考查中学生的认知差异。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是人们在知觉事物时所表现出来的两种不同知觉方式。场依存型指人们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他们的态度和自我知觉更易受周围的人们,特别是权威人士的干扰,善于察言观色等。本题的学生的知觉方式是场依存性的表现。故选B。
3. 某同学每周都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做出小结,分析自己在学习上取得的进步,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他这种行为属( )。
A. 自我认识 B. 自信 C. 自我体验 D. 自我调控
3. D 本题考查自我调控的内涵。自我调控是自我意识中的一种心理成分。自我意识包含: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自我认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心理特点、人格特征、能力及自身社会价值的自我了解和评价;自我体验是指个体对自己的情感体验,如自尊、自爱、自豪、自卑及自暴自弃等;自我调控属于对自己的意志控制,如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调节、自我追求等。本题的行为属于自我调控。故选D。
4. 新课程倡导的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教学对话等教学方式,其主要理论依据是( )。
A. 建构学习论 B. 结构学习论 C. 认识学习论 D. 联结学习论
4. A 本题考查建构主义学习论。建构主义学习论主张在教学的过程中使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教学对话、认知师徒法和互惠教学等。故选A。
5. 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对相似的单词不能加以正确区分的现象属于( )。
A. 分化 B. 泛化 C. 消退 D. 遗忘
5. B 本题考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中泛化的内涵。泛化是在一定的条件反射形成之后,有机体对于条件反射相类似的其他刺激物也作出一定反应的现象叫泛化。分化是有机体对条件刺激物的而反应进一步精确化,那就是对目标刺激物家请保持,而对非条件刺激物进行消退。本题中该学生对相似的刺激物也作出反应,不能正确区分的现象属于泛化。故选B。
6. 学生学习是为了改变自己在班集体中的排名,这样的学习动机属于( )。
A. 认识内驱力 B. 附属内驱力 C. 自我提高内驱力 D. 交往内驱力
6. C 本题考查自我提高内驱力的内涵。自我提高内驱力是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它不直接指向知识和学习任务本身,而是把学业成就看成是获得地位和威望的需要。本题中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改变自己的排名,是把学业成就看成是获得地位的需要。故选C。
7. 学习原有知识对新学习的影响属于( )。
A. 逆向迁移 B. 负迁移 C. 顺向迁移 D. 正迁移
7. C 本题考查迁移的种类。顺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续学习的影响;逆向迁移是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正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负迁移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和相互阻碍。本题指的是先前学习对后续学习的影响是顺向迁移。故选C。
8. 学习正方体、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再学习一般立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V=SH,这属于( )。
A. 并列结合学习 B. 下位学习 C. 上位学习 D. 相关类属学习
8. C 本题考查上位学习的内涵。上位学习又称总括学习,是在已经形成的某些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题目中学习了正方体和长方体的体积的计算公式的基础上学习一般立方体的体积的计算公式属于上位学习故选C。
9. 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如补充细节、举出例子,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等。这种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是( )。
A. 过度学习 B. 深度加工 C. 组块化编码 D. 及时复习
9. B 本题考查知识保持方法中深度加工的内涵。深度加工是指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的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如对材料补充细节、举出例子、作出推论,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题目中保持知识的方法正事深度加工。故选B。
10. 下列哪种学习策略属于元认识策略( )。
A. 设置目标 B. 列提纳 C. 寻求同学帮助 D. 做笔记
10. A 本题考查元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包括对自己认知过程的了解和控制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其中其中计划策略包括设置学习目标、浏览阅读材料、产生待回答的问题以及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
11. 学生在学习弹奏钢琴曲的练习中,当练习到一定阶段时,常会感到自己的进步似乎停止了,这种现象属技能学习中的( )。
A. 高原现象 B. 倒摄抑制 C. 生理极限 D. 及时反馈
11. A 本题考查技能学习中的高原现象。高原现象是指学生在一些结构比较复杂的技能学习中,练习到一定阶段,常出现进步暂时停止现象。故选A。
12. 画线是阅读时常用的一种( )。
A. 精加工策略 B. 复述策略 C. 组织策略 D. 资源管理策略
12. B 本题考查认知策略中的复述策略。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常用的复述策略有:利用有意识记和随意识记、排除相互干扰、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多种感官参与、复习样式多样化、画线和批注。故选B。
13. 在解几何证明题时,学生常从问题的目标状态往回走,先确定达到该目标所需要的条件,然后再将达到目标所需要的条件与问题提供的已知条件进行对比,完成证明过程。这种方法属于问题解决中的( )。
A. 反推法 B. 算法式 C. 简化法 D. 类比法
13. A 本题考查问题解决方法中的反推法。A反推法即学生从问题的目标状态往回走,最后倒退到起始状态。得出要达到该目标需要什么条件,最后把达到目标所需要的条件与问题提供的已知条件进行对比。
14. 某儿童开始认识到规则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协商或修改的,按照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该儿童道德发展处于( )。
A. 他律阶段 B. 前习俗阶段 C. 自律阶段 D. 寻求认可取向阶段
14. C 本题考查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论中的自律阶段。自律阶段指的是10岁以后,儿童的判断主要是依据自己认可的内在标准,他们开始认为规则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可以与他人合作,共同决定或修改规则,规则知识维护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故选C。
15. 在课堂上,某教师注重创造自由气氛,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学生。该教师对课堂管理的领导方式主要属于( )。
A. 参与式 B. 监督式 C. 放羊式 D. 控制式
15. A 本题考查教师的领导风格。参与式领导注意创造自由空气,鼓励自由发表意见,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监督式领导则待人冷淡,只注重集体讨论的进程,经常监督人的行为有无越轨。本题体现的是参与式的领导方式。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