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7-4-11 16:44:30
|
显示全部楼层
2009年河南省某市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 D
2. C 1879年,冯特创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故选C。
3. A
4. B 赫尔巴特对教育学的创立做出了最重要的贡献。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其代表作是《普通教育学》。故选B。
5. C 教育最终落实到人的发展,教育目的回答的是培养人的质量和规格的问题。故选C。
6. A 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热爱学生。因为爱是教育的桥梁,爱是教育的钥匙,爱是教育成功的种子:尊重学生人格,是热爱学生的突出表现。
7. A
8. A 班集体共同的奋斗目标是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动力。有了长远的奋斗目标,才能将几十个同学团结起来,努力学习,全面发展。故选A。
9. A 柏拉图的回忆说带有遗传决定论的色彩,华生主张行为主义,洛克提出教育决定论。故选A。
10. D 这是夸美纽斯在自然教育理论中提出来的。故选D。
11. C 当一个人对某一道德体系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认识到了它的高尚性,产生了热爱情感并决心用它支配自己的行为时,便产生了道德意志。因此,对该生的教育应该培养其道德意志。故选C。
12. D 教学过程的结构指教学进程的基本阶段。故选D。
13. B 无条件反射是在人类种系的进化发展中形成且逐渐固定下来并遗传给下一代的反射方式。强光刺眼会引起瞳孔收缩是人类先天就有的。故选B。
14. D 知觉不因知觉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特性称为知觉的恒常性。故选D。
15. C 19世纪末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通过实验,提出了著名的“遗忘曲线”。故选C。
16. D 执行决定是意志行动的关键。故选D。
17. A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故选A。
18. C 学习在人的心理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学习决定着人的社会性和个性的发展,这里的学习即为教育。故选C。
19. C 奥苏贝尔根据他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提出,遗忘就其实质来说,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即同化说。故选C。
20. A 信号学习是指学习者对某种信号刺激做出一般性和弥散性的反应。这类学习属于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故选A。
二、填空题
21. 练习法
22. 观察法
23. 脑,脊髓
24. 具体形象,抽象逻辑
25. 技能的学习,知识的学习,行为规范的学习
26. 动作技能
27. 专断型,放任型,民主型
三、名词解释
28. 教育方针是教育目的的政策性表达,是一个国家教育工作总的要求,反映一个国家教育的根本性质、总的指导思想和教育工作的总方向。
29. 平衡觉是对身体的感觉,也称姿势感觉或静觉。这种感觉能够发出关于运动与头部位置的信号,反映运动速度的变化(如加速或减速),使人产生头部运动速度、方向或超重、失重的感觉。
30. 在一定的条件反射形成之后,有机体对与条件反射物相类似的其他刺激也作出一定的反应的现象叫做泛化。
四、简答题
31.(1)因材施教原则的含义: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2)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第一,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教师应当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及实际情况,有目的地因材施教。第二,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32.(1)教育即“生活”、“生长”和“经验的改组、改造”。教育能传递人类积累的经验,丰富人类经验的内容,增强经验指导生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而把社会生活维系起来和发展起来。广义地讲,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与人接触、相互影响、逐步扩大和改进经验,养成道德品质和习得知识技能,这就是教育。由于改造经验必须紧密地和生活结为一体,而且改造经验能够促使个人成长,杜威便总结说“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为经验的改组、改造”。
(2)教育无目的论。杜威认为,在不民主、不平等的社会中,教育只是外力强加于受教育者的目的。在民主的社会中就不同了,应当奉行无目的论。在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日益激化的年代,杜威很强调教育在改进社会方面的效用,杜威教育目的论的资产阶级性是显而易见的。
(3)“学校即社会”。杜威认为人们在社会中参加真实的生活,才是身心成长和改造经验的正当途径。所以教师要把教授知识的课堂变成儿童活动的乐园,引导儿童积极自愿地投入活动,从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养成品德和获得知识,实现生活、生长和经验的改造。
(4)教学论。杜威以教育是生活、生长和经验的改造的理论为基础,对教材和教法等作出和传统观念不同的论述。
①在教材的选择上,杜威建议“学校与科目的相互联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具体地讲是学校安排种种作业,把基本的人类事物引进学校里来,作为学校的教材。
②在教学方法上,杜威主张“从做中学”,他认为儿童不从活动而由听课和读书所获得的知识是虚渺的。
(5)道德教育论。杜威说:“道德是教育的最高和最终的目的。”“道德过程和教育过程是统一的。”在杜威看来,德育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杜威极力强调道德才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在实施方面,杜威首先主张“在活动中培养儿童的道德品质”,其次是要求结合智育达到德育的目的。再次,他很注重教育方法的道德教育作用。
33. 刚刚能引起人的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称为绝对感觉阈限。对这种最小刺激量的感觉能力,称为绝对感受性。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在数值上成反比关系,即绝对感觉阈限越小,绝对感受性就越大;反之,绝对感觉阈限越大,绝对感受性就越小。这种关系可以用如下公式表示:
E=1/R
其中,E代表绝对感受性,R代表绝对感觉阈限。
34. 一是受社会条件的制约。不同社会、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对儿童的学习有不同的要求,因而儿童学习动机的性质也不同。二是受儿童个性特点的制约。儿童兴趣爱好的深度和广度,影响学习动机的稳定性及深刻性;儿童意志品质的好坏,影响学习动机的形成和发展;儿童志向水平的高低,影响动机水平的发展;儿童的性格和气质也影响学习动机的形成和发展。三是受儿童年龄特征的影响。年龄越小,学习动机愈具体,并以近景性的学习动机为主导;年龄大一些的儿童,学习动机便逐步向间接的、远景性的方面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