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89|回复: 2

2015年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之科技常识

[复制链接]

63万

主题

63万

帖子

19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07966
发表于 2017-4-11 15:56: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代科技】
    一、汉朝科技文化
    1、张衡:
    (1)对月食做出了最早的科学解释。
    (2)地动仪:遥测地震方向。
    2、张仲景“医圣”,《伤寒杂病论》。
    3、华佗:麻沸散。
    4、《史记》:司马迁,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
    1、南朝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准确数值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人。
    2、贾思勰《齐民要术》,我国现存最古、最完整的一部农书。
    3、范缜《神灭论》。
    4、王羲之:“书圣”,代表作《兰亭集序》
    5、三大佛教艺术,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
    三、隋唐时期的科技文化
    1、印刷术:隋唐时期已经有了雕版印刷。现存最早,唐868年的《金刚经》。
    2、火药:唐朝中期有了火药配方,唐末用于军事。
    3、唐朝接触的天文学家僧一行制订《大衍历》。测定了本初子午线的长度。
    4、孙思邈《千金方》,“药王”。
    5、唐诗:李白、杜甫、白居易。
    6、敦煌莫高窟:世界最大的佛教艺术宝库。
    7、赵州桥:李春,石拱桥。
    四、宋元时期的科技文化
    1、北宋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
    2、北宋科学家沈括《梦溪笔谈》,创制“十二气历”,成为: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
    3、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4、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一幅风俗画的杰作,描写的是北宋都城开封(在河南,汴梁、东京)的繁荣景象
    5、元初,郭守敬主持编定了《授时历》
    6、元曲:关汉卿《窦娥冤》
    五、明朝时期的科技文化
    1、民主思想萌芽
    (1)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2)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并成为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2、徐光启,介绍西方科学成就的先驱者,著作《农政全书》,与利玛窦共同翻译了《几何原本》、《测量法义》
    3、宋应星《天工开物》,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4、李时珍,《本草纲目》
    5、四大奇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
    六、清朝时期的科技文化
    1、清乾隆年间组织编写了《四库全书》,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一部丛书,分经史子集四类,共收录典籍3000多种。
    2、清代中期,最著名的画家是“扬州八怪”,其中郑板桥的兰竹图尤为有名。
    3、乾隆年间产生的《聊斋志异》和《红楼梦》﹐分别把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的创作推向顶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4384
发表于 2017-4-11 16:34:16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科技常识】
    一、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障
    现代的新能源技术按照其创新性和是否能够再生或连续使用的性质可划分为新能源技术和可再生能源技术。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技术主要包括核能、太阳能、水能、地热能等。
    核能技术与太阳能技术是新能源技术的主要标志,通过对核能、太阳能的开发利用,打破了以石油、煤炭为主体的传统能源观念,开创了能源的新时代。
    二、空间技术领域
    空间技术即新型高科技航天技术,是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以及地球以外的天体的综合性工程技术,包括对大型运载火箭、巨型卫星、宇宙飞船等空间军事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空间技术是21世纪技术的外向延伸,其两个标志是航天飞机和永久太空站。它不仅把高技术用于地球上,还把人类整体生存机构引向了外层空间。
    世界海洋总面积为36亿平方公里,占地球总面积的70%以上,海洋的平均深度为3800米,蕴藏着极为丰富的资源和能量。海洋技术是21世纪技术的内向拓展,其标志技术是深海挖掘和海水淡化。
    三、环保技术,主要是对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自然环境进行监制、控制、治理和保护的各类技术的统称。
    农业新技术包括:
    (一)、农业工厂化是综合运用现代高科技、新设备和管理方法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全面机械化、自动化的技术(资金)高度密集型生产。它能够在人工创造的环境中进行全过程的连续作业,从而摆脱自然界的制约。
    (二)、“绿色革命”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在发展中国家兴起的,以采用农作物高产良种为中心的一场新技术革命。其主要内容是大规模地推广矮杆、半矮杆、抗倒伏、产量高、适应性广的小麦和水稻等作物优良品种,并配合灌溉、施肥等技术的改进。这一农业技术革新取得了惊人的成绩,因而被誉为“绿色革命”。国际玉米和小麦改良中心和国际水稻研究所在这一革命中作出了突出贡献。
    (三)、持续农业是20世纪80年代酝酿提出的农业发展新方向。持续农业是一种“不造成环境退化、技术上适当、经济上可行、社会上能接受的”农业。概括地说,它是经济、社会、技术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农业。我国的持续农业尚处于探索和初步实验阶段。工作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加强研究,二是建立实验区,三是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
    四、生物技术不仅在农业和医学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而且对环保、能源技术等都有很强的渗透力。
    (一)基因技术
    基因由人体细胞核内的DNA(脱氧核糖核酸)组成,变幻莫测的基因排序决定了人类的遗传变异特性。人类基因组研究是一项生命科学的基础性研究。有科学家把基因组图谱看成是指路图,或化学中的元素周期表;也有科学家把基因组图谱比作字典。但不论是从哪个角度去阐释,破解人类自身基因密码,以促进人类健康、预防疾病、延长寿命,其应用前景都是极其美好的。人类10万个基因的信息以及相应的染色体位置被破译后,将成为医学和生物制药产业知识和技术创新的源泉。
    (二)基因工程技术
    基因工程技术是在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科学领域。
    (三)人类基因组计划
    一般是指于1990年美国政府资助启动的研究人类基因组的计划。它被认为是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中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大科学”项目,其意义和影响被誉为不亚于研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和载人飞船登月的“阿波罗计划”。以后世界各国也都有各自的研究人类基因组的计划。
    (四)细胞工程
    是在细胞水平上的生物工程,细胞工程所使用的技术主要是细胞养殖和细胞融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3456
发表于 2017-4-11 17:59:21 | 显示全部楼层
五、新材料技术
    新材料主要是指最近发展或正在发展之中的具有比传统材料更优异性能的一类材料。
    新材料技术是高新技术的物质基础,包括对超导材料、高温材料、人工合成材料、陶瓷材料、非晶态材料、单晶材料等的开发和利用。它有两个标志:一个是材料设计或分子设计,即根据需要来设计新材料;另一个是超导技术。
    20世纪90年代新材料技术研究的主要方向是:高功能化,超高性能化,复合化和智能化。
    六、生态平衡与中国生态环境
    生态系统的平衡简称生态平衡,是指一定的生态系统发展过程中各种对立因素通过互相制约的转化、补偿、交换等作用,达到一个相对的稳定和平衡的阶段。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但这一能力是有一定的限度的,叫做生态国限,超过了生态国限,自动调节能力就降低甚至丧失,生态系统就遭到破坏。生态平衡是生物世界进行生命活动所遵循的一条客观规律,在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和改造过程中要严格按规律办事,才能在改造大自然的过程中建立起更完善的生态系统。
    对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评价是: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扩大。造成我国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三大压力:人口压力、工业化压力和市场压力。
    《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是中国走向21世纪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框架,是制定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计划的指导性文件,也是中国政府认真履行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文件的原则立场的实际行动,具有划时代意义。1994年8月,国务院第16次常务会议通过了《中国21世纪议程》,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全国纲领性文件。
    《中国21世纪议程》包含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为“系统”,即总体战略系统,社会可持续系统、经济可持续系统以及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系统;第二个层次为章,各系统皆由若干章组成,每章的内容指明该系统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第三个层次为“方案领域”,每章由若干方案领域组成;第四个层次为“行动”,由每个方案领域内若干行动组成,是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的基本单元。
    七、环境与环境保护
    (一)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类。自然环境指人群周围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社会环境指人类在自然环境基础上创造的劳动和社会场所,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是农业、工业、城市等人造环境的总称。
    (二)环境问题是由人类活动所引起的上述环境的改变以及因为这些改变而引起的各种问题。环境保护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既要防治环境污染,又要保持生态平衡,保护环境是维持生态平衡的手段,维持生态平衡是保护环境的目的,因此,环境保护应包括防治污染和保护自然两个方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6 21:11 , Processed in 0.077987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