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41|回复: 0

2014年上半年联考行测常识判断:人文常识之中国历代农业经济政策

[复制链接]

63万

主题

63万

帖子

19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07966
发表于 2017-4-11 15:46: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历代农业经济政策
    春秋: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对公田征收其收成的十分之一作为税赋,对公田之外的份田、私田同样根据其实际亩数,收取收成的十分之一作为赋税。初税亩被认为是我国古代农业税制的开端。
    秦国:公元前356年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战,禁止弃农经商。
    西汉: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士兵复员生产,归还逃亡者田宅;释放奴婢为平民;减轻田租。
    东汉: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减轻田租;废除王莽时的苛捐杂税。
    三国:蜀国诸葛亮实行减轻赋税、奖励农耕政策;曹魏重视保护农桑。
    南北朝:485年,北魏颁布均田令,推行均田制:按性别、年龄把土地分配给农民。这些土地的主要部分只准使用,不准买卖。受田的农民必须向国家缴纳租税,并服徭役和兵役。
    唐朝:沿用均田制,实行租庸调制。武则天奖励农业生产。
    北宋:形成租佃制,确立劝农制度,对开垦荒地提供财政支持,推广先进生产技术,组织兴修水利等政策措施,成功推动农业经济较快发展。
    明朝:明初奖励垦荒,减免赋役,实行屯田;推广植棉。明朝中期宰相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把田赋、徭役和杂税合并起来,折成银两,分摊到田亩上收取。
    清朝:奖励垦荒;宣布“更名田”;实行“摊丁入亩”:将丁银摊入田赋征收,废除了以前的“人头税”,使无地农民和其他劳动者摆脱了千百年来的丁役负担;地主的赋税负担加重,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或缓和了土地兼并;而少地农民的负担则相对减轻。
    1931年春土地革命路线: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在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1947年,中共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1950年,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2年底,全国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3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普遍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2007年出台的《物权法》确定农村耕地承包期限为30年。
    2006年,我国废除了农业税。
      二、生产工具发展历程
    夏朝:用木制耒耜播种,用石刀、蚌镰收割庄稼。
    商周:制造和使用青铜器。
    比较点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40年代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20世纪四五十年代至今发源地英国棉纺织业美国、德国美国关键性科技瓦特改良蒸汽机发电机、电动机电子计算机科技成果珍妮机、汽船、火车机车电灯、电话、电车、电报、汽车、飞机克隆、基因工程、航天飞机、电脑时代标志蒸汽时代电气时代电子信息时代
    春秋战国:铁器用于农业生产,出现牛耕。
    西汉:普遍使用铁农具、耦耕,出现马耕,使用犁耕法,用耧车播种。
    东汉:杜诗发明“水排”,鼓风冶铁。毕岚创造龙骨水车,是流传最久远的农用水车。
    三国:曹魏马钧完善翻车,用以灌溉、排涝。
    唐朝:创制曲辕犁、筒车。
    元朝:黄道婆改进棉纺织工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21 07:23 , Processed in 0.072187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