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58|回复: 0

2014年陕西招教考试教育学之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复制链接]

63万

主题

63万

帖子

19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07966
发表于 2017-4-11 15:45: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即对教育目的的价值性进行选择时所具有的倾向性。人们对教育活动的价值选择,历来有不同的见解和主张。由此,在教育史上形成了所谓的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或人本位的价值取向和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
      一、不同价值取向的基本观点
      1. 人本位的价值取向
    人本位的价值取向,即把人的价值看成高于社会价值,把人作为教育目的根本所在的思想主张。该主张提出教育目的应当从受教育者的本性出发,而不是从社会出发;教育的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人,充分发展其个性,增进其个人价值;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评价教育的价值应当以其对个人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来衡量。
    其特点是:重视人的价值、个性的发展及其需要,把人的个性发展及需要的满足视为教育的价值所在;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使人的本性、本能得到自然发展,使其需要得到满足;主张应根据人的本性发展和自身完成这种“天然的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按照人的本性和发展的需要来规定教育目的。
    人本位的价值取向主要反映在自然主义和人文主义的教育思想之中,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思想家卢梭、瑞士的裴斯泰洛齐、德国的康德、美国的马斯洛、法国的萨特等。
      2. 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
    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与人本位的价值取向相反,把满足社会需要视为教育的根本价值。这种观点认为,社会是人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他的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教育的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合格的公民,使受教育者社会化,保证社会生活的稳定与延续。因此主张,教育目的不应以人的本位出发,而应从社会需要出发,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评价教育的价值只能以其对社会的效益来衡量。这种观点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其理论的鼎盛时期是在19世纪到20世纪初,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德国的纳托著、凯兴斯泰纳、法国的孔德和涂尔干等。
      3. 试图调和二者分歧的观点
    美国教育家杜威则试图调和个人人本位的价值取向和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的分歧,做到个人与社会两者的兼顾,他认为教育过程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心理学的,一方面是社会学的,主张要将个人特性与社会目的和价值协调起来。一方面,杜威倡导儿童中心主义,主张培养个性,他反对脱离儿童的需要、兴趣、经验而强加外在的教育目的,认为这是对教育过程的外部强制。另一方面,杜威又主张所谓的社会中心,强调应把教育的社会方面放在第一位,尤其是强调教育应成为民主观念的仆人。
      二、社会价值取向确立应注意的问题
      1. 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指导
    选择确立教育目的必须要依据和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要求,把人—社会—自然的和谐发展作为教育目的选择确立的根本价值取向。
      2.功利价值与人文价值的问题
    教育的功利性,即它自身活动所产生的社会物质生产、经济发展及物质利益满足方面的功用性和效益,这方面的意义体现教育在社会中的功利性价值。从社会的内在要求来看,教育目的选择确立要坚持功利和人文价值的有机结合。当代教育目的的社会价值取向,在功利性和人文性的问题上不可忽视教育的人文价值。
      3.民族性与世界性问题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要立足民族,面向世界,在民族开放中发展、创造民族精神,使民族更好地走向世界并影响世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22 04:14 , Processed in 0.083261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