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64|回复: 0

2016上半年联考申论技巧:对比材料,找到出题人的隐藏信息

[复制链接]

63万

主题

63万

帖子

19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07966
发表于 2017-4-11 15:38: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对材料的阅读和理解是解答申论题目的前提,要能够列出材料所涵盖的要点,并理解要点对于所在段落主题和总主题的支撑作用。不仅如此,在列出直接要点后,还要对要点进行进一步的解读和逻辑延伸,寻找出题者隐藏的信息和意图,尤其是看似并列关系的材料和要点,通过对比,细小的差别往往隐藏着出题者的差异性态度。
    阅读下面一段材料,并回答材料后的问题:
    2009年10月,荷兰内阁批准一项“退耕还海”方案,位于荷兰南部西斯海尔德水道两岸的部分堤坝将被推倒,一片围海造田得来的3平方公里“开拓地”将再次被海水淹没,恢复为可供鸟类栖息的湿地。这项“退耕还海”计划是对西斯海尔德水道疏浚工程的“补偿”。西斯海尔德水道位于荷兰南部,是比利时重要港口安特卫普港的出海通道,由于湾长水浅,进出安特卫普港的大型油轮只能在海水涨潮时通过西斯海尔德水道,据称,因此每年给安特卫普港造成损失7000万欧元。疏浚西斯海尔德水道对于荷兰、比利时两国无疑都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但是,要疏浚水道,必然拓宽水岸,岸边的湿地面积就会受到侵占。在环保组织看来,西斯海尔德水道两岸的湿地,首先是候鸟们在北非与西伯利亚之间迁徙的落脚点、中转站,其次才是可供人类利用的水道。为了人类船的利益侵占候鸟栖息的湿地,实属不义之举。环保组织锲而不舍的抗争,促使荷兰政府作出决定,让几十户农民迁出100多年前围海造田得来的家园,以供候鸟们栖息,以此换取环保组织对水道疏浚工程的支持。
    经过700多年的与海奋斗,荷兰人不仅用堤坝为自己营造出一个安全的家园,围海造田的面积更是占到荷兰国土面积的五分之一。这样一个在与环境不懈战斗中立足的国家,如今却要为候鸟让出部分家园,应当说,这样的抉择是值得称赞的。其实,类似围海造田这样的词汇,中国人并不陌生,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在“向湖泊要良田”的思想指导下,经过几十年的围湖造田运动,我国鄱阳湖和洞庭湖两大淡水湖面积均大幅度减小。到上世纪末,两湖面积比上世纪40年代末分别减少了1400平方公里和1700平方公里,减少比例分别为26%和40%。1998年肆虐整个长江流域的洪水,以一种惩罚性的方式,向围湖造田发出了最后的控诉。按照国家部署,1999年,有关省市开始实行大规模的“退耕还湖”,至2001年,“退耕还湖”已使昔日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水面面积增加了1000多平方公里,大大提高了蓄水抗洪能力。据称,鄱阳湖水面面积因此大致恢复到了1949年的水平。荷兰的“围海造田”与我国的“围湖造田”有着相似的初衷,而“退耕还海”与“退耕还湖”都反映了人类可贵的自省。还应注意到,荷兰人的“退耕还海”虽然只涉及3平方公里的海域,但留给人们的思考却是很宝贵的。
    依据给定资料,谈谈你从下面一段文字中得到哪些启示。(20分)
    荷兰的“围海造田”与我国的“围湖造田”有着相似的初衷,而“退耕还海”与“退耕还湖”都反映了人类可贵的自省;还应注意到,荷兰人的“退耕还海”虽然只涉及3平方公里的海域,但留给人们的思考却是很宝贵的。
    要求:分析全面,条理清晰。不超过300字。
    材料很长,但描述事实部分居多,干货有限,很容易提炼出两个要点:
    1.荷兰围海造田多年,成果斐然,但由于航道改造会影响候鸟生息,经环保组织抗争,荷兰政府决定“退耕还海”
    2.中国围湖造田几十年,引发洪水泛滥,某省开始执行“退耕还湖”
    两条材料看似内容雷同,谈的都是“退田”,区别只有面积大小之分。因此答案似乎可以归纳如下:
    1.围湖造田和围海造田都是人类对自然的攫取,虽然获得一时的经济效益,却破坏了自然和谐,例如中国“围湖造田”引发洪水,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而荷兰围海造田,也影响了鸟类繁衍。启示我们在开发海洋时一定要讲求科学,遵循规律。
    2.一个社会应该有包容多种意见的宽容胸怀,兼听则明,最后理智和科学终将胜出。
    但是,仅止于此,只是字面上概括了材料,没有对材料中的两个事例要点进行对比,仔细体会,可以发现,中国某省“退田还湖”面对的是“肆虐整个长江流域的洪水,以一种惩罚性的方式,向围湖造田发出了最后的控诉”,属于生死存亡的压力。而荷兰的退田环海,动力仅仅是“恢复为可供鸟类栖息的湿地”。二者一个是威胁下的退却,另一个是保护其他生命做出的利益牺牲,一个被动,一个主动;一个利己,一个利他;一个着眼于利益,一个出自于情操;行为虽然近似,情怀却高下立判。
    因此答案中应该添上这样一条:
    荷兰的“退耕还海”和中国的“退耕还湖”都是人类对自然的一种让步,也是经济利益对自然和谐的让步。但中国的“退耕还湖”是在洪水威胁前的被动,而荷兰的“退耕还海”是对野生动物的一种主动尊重,显得更加纯粹,因此留给人们的思考是宝贵的。
    这样才算是判明了出题者在态度上的倾向,找到了隐藏内容,完成考察意图,而不仅仅是对材料的简单堆砌。所谓“听话听音”即是如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3 11:59 , Processed in 0.074103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