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04|回复: 0

申论技巧:文章书写之标点运用

[复制链接]

63万

主题

63万

帖子

19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07966
发表于 2017-4-11 15:36: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语句的停顿,在口头语言中,表现出来就是时间间隔,在书面语言中,就要用标点符号来表示。可以说,标点符号是书面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作者的文字表达能力。
      下面,针对在写作过程中,常用且易出错的几个点做下说明:
      一、句号
    句号用于陈述句结尾,所谓陈述句是指能够完整地表达一个意思的一句话。简单记就是一个意思表达完整的句子后面才用句号,否则就会出现语意不完整的现象。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句号在复句中的运用,所谓复句一般由两三个单句构成,句号只能用在整个复句的句尾。
    如:构建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综合体系,需要降低环境保护诉讼成本,确保案件公平公正判决。同时还要强化环境保护法律责任,提高对相关违法单位的执法力度,切实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
    【点评】这段话中“同时”前后是并列的两个单句,整段话是一个复句,当中的句号应改为分号,不是句号。
    “但是”、“所以”、“而”等连接词前面用不用句号,要根据句子的结构而定。
    比较下面两句话:
    1.中国地大物博,每个地区所呈现的原生态的传统文化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必须结合自己的地方特色,走有区域特点的传统文化产业之路。
    2.在一些地方和部门还存在政出多门、各行其是的现象,影响了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顺利进行。所以,维护党的纪律的严肃性仍是当前一项重要的任务。
    【点评】
    例1里,“因此”连接词后的“结合自己的地方特色”是承接前面的“文化多种多样”的,前后的话都只是句子的一部分,不能独立,所以连接词“因此”前面不用句号。
    例2里的“所以”后面“党的纪律的严肃性”是对前面所述内容的高度概括,可以独立成句,因此,“所以”连接词前面用句号。
      二、顿号
    顿号一般用在表示并列连用的单字、词语之间,或表示条列次序的文字之后。需要注意的是数字相连表概数时中间不用顿号,但表示确数的地方必须有顿号。
    如:
    1.A县作为贫困县,财政收入年仅一二十万元,竟能建造出如此豪华的办公楼,令人匪夷所思。
    2.在影响居民幸福感的众多因素中,收入水平和健康状况分别排在第一、第二位。
    分析:在例1里面“一二十万”表示一个概数,不能用顿号;例2里面的“第一、第二”是一个准确的数字,就必须用顿号。
      三、省略号
    省略号表示行文的省略,具体又包括列举省略、语意难尽省略、引文部分省略……,其中最常用的就是上述三种。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列举省略中的省略号不能和“等”“诸如此类”“云云”等表示省略的词同时使用。
    如:
    1.关于“如何看待一个一年级小学生理想是当贪官”的网络投票中,只有10%的网友选择了“童言无忌”,而有55%的网友认为“折射社会现实。”“连孩子都知道贪官会有很多东西……”一位网友说。
    2.落户难,上学难,经济拮据,部分学校安全隐患大……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解决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难的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3.“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请把我留在那时光里……”一提到“春天里”,人民就想起那两个光着膀子在出租屋里高歌的打工仔,想起2.5亿农民工对未来的彷徨与渴望。
    【点评】
    例1中面的省略号表示语意难尽;例2中的省略号表示列举省略;例3中的省略号表示引文部分省略。
    另:省略号之前是句尾符号的(句号、问号、叹号),应一律保留。这是为了保留原句语气的原貌。省略号后所有停顿符号可以一律不用。省略号在书写中占两个字的位置,一行或一段文字的开头和结尾都可以书写。但不能上行末尾写一半下行开头写一半。
    如:
    1.为什么中小学生满口脏字?为什么一些摩登女郎一开口就是污言秽语……?
    2.第八届亚运会是规模最大的一届,但到底有多少运动员,多少记者,多少奖牌?……只有查资料才能解决。
    【点评】例1中第二个问句是个完整的句子,末尾看不出有什么省略,省略号可删去。如果问句后面有省略,要把省略号改在问号的后边。例2则是正确的使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7-10 13:55 , Processed in 0.059461 second(s), 9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