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34|回复: 2

2014年三支一扶行测辅导:逻辑推理练习

[复制链接]

63万

主题

63万

帖子

19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07629
发表于 2017-4-10 23:08: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 在某住宅小区的居民中,大多数中老年教员都办了人寿保险,所有买了四居室以上住房的居民都办了财产保险。而所有办了人寿保险的都没办理财产保险。
    如果上述断定是真的,以下哪项关于该小区居民的断定必定是真的:
    I. 有中老年教员买了四居室以上的新房。
    II. 有中老年教员没办理财产保险。
    III.买了四居室以上住房的居民都没办理人寿保险。
    A.I、II和III。
    B.仅I和II。
    C.仅II和III。
    D.仅I和III。
    E.仅II。
    2、如果在题干的断定中再增加以下断定:
    “所有的中老年教员都办理了人寿保险”,并假设这些断定都是真的,那么,以下哪项必定是假的?
    A.在买了四居室以上住房的居民中有中老年教员。
    B.并非所有办理人寿保险的都是中老年教员。
    C.某些中老年教员没买四居室以上的住房。
    D.所有的中老年教员都没办理财产保险。
    E.某些办理了人寿保险的没买四居室以上的住房。
    预设或寻找假设型
    预设或寻找假设型也是考试的一个重点。这类题型主要表现形式有:
    (1)加上一个条件就变成了一个有效的三段论推理,比如题目中问到“上面的逻辑前提是哪个?”“再加上什么条件能够得出结论”;
    (2)题干给出前提和结论,然后提问你假设是什么?或者要你提出正面的事实或有利于假设的说明,则加强论点,否则削弱论点。比如问到“上文的说法基于以下那一个假设?” “上述结论中隐含着下列哪项假设?” “上述议论中假设了下列哪项前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3910
发表于 2017-4-10 23:49:52 | 显示全部楼层

    3、母亲要求儿子从小就努力学外语。儿子说:“我长大又不想当翻译,何必学外语。”
    以下哪项是儿子的回答中包含的前提?
    A.要当翻译,需要学外语。
    B.只有当翻译,才需要学外语。
    C.当翻译没什么大意思。
    D.学了外语才能当翻译。
    E.学了外语也不见得能当翻译。
    4、无论是工业用电还是民用电,现行的电费价格一直偏低。某区推出一项举措,对超出月额定数的用电量,无论是工业用电还是民用电,一律按上调高价收费。这一举措将对该区的节约用电产生重大的促进作用。
    上述举措要达到预期的目的,以下哪项必须是真的?
    Ⅰ。有相当数量的浪费用电是因为电价格偏低而造成的。
    II. 有相当数量的用户是因为电价格偏低而浪费用电的。
    III.超额用电价格的上调幅度一般地足以对浪费用电的用户产生经济压力。
    A.Ⅰ、Ⅱ和Ⅲ。
    B.仅Ⅰ和Ⅱ。
    C.仅Ⅰ和Ⅲ。
    D.仅Ⅱ和Ⅲ。
    E. Ⅰ、Ⅱ和Ⅲ都不必须是真的。
    说明解释型
    具体问法有:
    (1)下列哪项最能解释上述现象?
    (2)以下那种说法能够解释上文的数据或结果?
    (3)以下那种说法能够有助于解释上文叙述中的矛盾?
    解这类题型有时需要一些相关的背景知识,但这些知识都属于语言常识和一般性常识,并且已经在题干或选项中给出,只是要求从中做一些选择和判断而已。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解释结果型,一般首先要明确解释的关键概念;对解释矛盾或差异型,思考的关键是抓住原文差异双方的差别,正是这一差别导致了现象的矛盾。
    5、全国各地的航空公司目前开始为旅行者提供因特网上的订票服务。然而,在近期内,电话订票并不会因此减少。
    除了以下哪项外,其他各项均有助于解释上述现象?
    A. 正值国内外旅游旺季,需要订票的数量剧增。
    B. 尽管已经过技术测试,这种新的因特网订票系统要正式运行还需进一步调试。
    C. 绝大多数通过电话订票的旅行者还没有条件使用因特网。
    D. 在因特网订票系统的试用期内,大多数旅行者为了保险起见愿意选择电话订票。
    E. 因特网上订票服务的成本大大低于电话订票,而且还有更多的选择。
    6、英国研究各类精神紧张症的专家们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在使用Internet之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适反应。根据一项对10000个经常上网的人的抽样调查,承认上网后感到烦躁和恼火的人数达到了三分之一;而20岁以下的网迷则有百分之四十四承认上网后感到紧张和烦躁。有关心理专家认为确实存在着某种“互联网狂躁症”。
    根据上述资料,以下哪项最不可能成为导致“互联网狂躁症”的病因?
    由于上网者的人数剧增,通道拥挤,如果要访问比较繁忙的网址,有时需要等待很长时间。
    B. 上网者经常是在不知道网址的情况下搜寻所需的资料和信息,成功的概率很小,有时花费了工夫也得不到预想的结果。
    C. 虽然在有些国家使用互联网是免费的,但在我国实行上网交费制,这对网络用户的上网时间起到了制约作用。
    D. 在Internet上能够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信息,但很多时候信息过量会使人们无所适从,失去自信,个人注意力丧失。
    E. 由于匿名的缘故,上网者经常会受到其他一些上网者的无礼对待或接收到一些莫名其妙的信息垃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4384
发表于 2017-4-11 00: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7、事实1:电视广告已经变得不是那么有效:在电视上推广的品牌中,观看者能够回忆起来的比重在慢慢下降。
    事实2:电视的收看者对由一系列连续播出的广告组成的广告段中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商业广告的回忆效果,远远比对中间的广告的回忆效果好。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事实2最有可能解释事实1?
    A. 由于因特网的迅速发展,人们每天用来看电视的平均时间减少了。
    B. 为了吸引更多的观众,每个广告的总时间长度减少了。
    C. 一般电视观众目前能够记住的电视广告的品牌名称,还不到他看过的一半。
    D. 在每一小时的电视节目中,广告段的数目增加了。
    E. 一个广告段中所包含的电视广告的平均数目增加了。
    阅读理解或语义分析型
    解这类题的基本思路:一是要阅读仔细,通过对选项和题干的内容逐一对照,从迅速发现找到答案的线索;二是,充分运用自己平时积累起来的语感,力求准确理解、分析和推断题干给出的日常语言表达的句子或内容的复杂含义和深层意义。
    8、任何方法都是有缺陷的。如何公正合理选拨合格的大学生?目前通行的高考制度恐怕是所有带缺陷的方法中最好的方法了。
    以下各项都符合上述断定的含义,除了:
    A.被录取的大多数大学生的实际水平与他们的考分是基本相符的。
    B.存在落榜的考生,他们有较高的实际水平。
    C.存在被录取的考生,他们并无合格的实际水平。
    D.目前,没有比高考更能使人满意的招生制度。
    E.无合格的实际水平的考生被录取,是考场舞弊所致。
    9、虽然有许多没有大学学历的人也能成为世界著名的企业家,比如微软公司的创始人之一比尔?盖茨就没有正式得到大学毕业文凭,但大多数优秀的管理人才还是接受过大学教育特别是MBA教育。虽然得到MBA学位并不意味着成功,但还是可以说MBA教育是培养现代企业管理人才的摇篮。
    以下论断除了哪项外,都可能是以上题干的文中之义?
    A. 有些人在大学里是学习哲学的,搞起经营管理来却不比学MBA的差。
    B. 对于有些天才人物,不经历MBA教育阶段也可以学到MBA教育传授的知识和才能。
    C. 由于MBA教育离实际的管理还有一定距离,得到MBA学位的人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管理经验。
    D. 得到MBA学位的学生毕业后,大多数人成为优秀的管理人才,有些人成为世界知名企业高级主管。
    E. 一些得到MBA学位的人并不一定能管理好企业,把企业搞到破产地步的也不少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6-2 12:48 , Processed in 0.071495 second(s), 9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