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99|回复: 0

2013年国考判断推理之真假判断中的矛盾关系

[复制链接]

63万

主题

63万

帖子

19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07966
发表于 2017-4-10 22:55: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判断推理的逻辑判断模块中,真假判断是其中常常考察的一类题目,真假判断的题目特点在于题目中给出的诸多条件的真假是不确定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想要利用题目已知内容尽心下一步的推理,就必须先对题目中以后的条件进行判断,只有明确已有命题的真假,才能化未知为已知,从而进行推理,矛盾关系在这个过程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在这里华图教育公务员考试研究专家以一道题目进行深入分析:
       例:某珠宝商店失窃,甲、乙、丙、丁四人涉嫌被拘审。四人的口供如下:
       甲:案犯是丙。
       乙:丁是案犯。
       丙:如果我作案,那么丁是主犯。
       丁:作案的不是我。
       四个口供中只有一个是假的。如果以上断定为真,则以下哪项是真的? ( )
       A. 说假话的是甲,作案的是乙?? B. 说假话的是丁,作案的是丙和丁
       C. 说假话的是乙,作案的是丙?? D. 说假话的是丙,作案的是丙
       这是一道简单的真假判断题,我们要通过这样一道题来总结矛盾关系在这类题目中的具体应用。首先我们要先了解矛盾关系的特点:如果两个命题间存在矛盾关系即两者间互为否命题,那么两个命题必须一真一假,而且只能一真一假:若原命题为真,则矛盾命题必为假,反之,若原命题为假,则矛盾问题为真。
       对本题而言,通过甲、乙、丙、丁四人的表述,可以发现乙和丁之间是一组矛盾关系,那么二者之间必定一真一假因此,四人之中唯一的假话,必定在二者之间。此时需要考生注意到的问题就是,一旦确定了真话或假话的范围,那么其余表述的真假就一同确定了,如本题,甲、丙的表述就一定为真话,所以丙是案犯,且丁是主犯,因此此题选B。
       通过此题,考生应该意识到矛盾关系在真假判断题中的重要作用,那么在题目当中如何快速、准确的定位矛盾关系,就是我们所必须关注的。矛盾关系的特点之一就是主体一定要保持一致,只有主体一致的命题,才可能形成矛盾项。
       考生也应该注意总结一些在考试中常见、常考的矛盾关系,如"A或B"的否命题是"非A且非B","A且B"的否命题是"非A或非B","所有的S都是P"的矛盾命题是"有的S不是P"等。将这些常用的矛盾命题进行实记,对于提高考生对题目的敏感性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可以在极大程度上提高考生的应试效率,从容应对真假判断类的题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15 00:21 , Processed in 0.057119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