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20|回复: 0

2011年4.24联考行测言语理解备考策略(一)

[复制链接]

63万

主题

63万

帖子

19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07966
发表于 2017-4-10 22: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4月24日多省将举行公务员考试,联考趋势已经形成。华图教育针对联考行测考试中言语理解与表达模块,现提出“援引”解题法,以期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不断积累备考策略,增强信心。
      “援引”就是引用、引证,在言语里一般是通过引用一些观点、文字、材料等,来辅助论证主旨或是论点。通过阅读援引部分,可以帮助考生有效快速地选准答案。现选取典型例题进行详细解释,希望考生更好的把握。
      【例题1】
      在古典传统里,和谐的反面是千篇一律。“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所以和谐的一个条件是对于多样性的认同。中国人甚至在孔子之前就有了对于和谐的经典的认识与体现。中国古代的音乐艺术很发达,特别是一些中国乐器,像钟、罄、瑟等各种完全不同的乐器按照一定的韵律奏出动听的音乐,但如果只有一种乐器就会非常单调。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
      A.和谐观念源于中国古代音乐
      B.差异是和谐的一个必要条件
      C.中国人很早就产生了和谐观念
      D.音乐是对和谐的经典认识与体现
      【答案】:B
      【解析】:这是一道典型的主旨概括题。文段首先援引名人名言,然后由结论词“所以”引出主旨,即强调多样性在和谐中的重要性。文段的重点与援引的内容是相一致的。最后以古代音乐为例,进一步进行论证。所以选B。
      【例题2】
      法国语言学家梅耶说:“有什么样的文化,就有什么样的语言。”所以,语言的工具性本身就有文化性。如果只重视听、说,读、写的训练或语言、词汇和语法规则的传授,以为这样就能理解英语和用英语进行交际,往往会因为不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而频频出现语词歧义、语用失误等令人尴尬的现象。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    )
      语言兼具工具性和文化性
      B. 语言教学中文化教学的特点
      C. 语言教学中文化教学应受到重视
      D. 交际中出现各种语用错误的原因
      【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援引名人名言,强调语言中文化的重要性;接着通过结论词“所以”得出观点,与援引一致,因此选C。
      【例题3】
      做一件事,往往有利也有弊,只有利而无弊的事情几乎是没有的。《淮南子·人间训》云:“众人皆知利利而病病,唯圣人知病之为利,利之为病也。”看来古人已经注意到利弊的辩证关系。这段文字主要谈的是(    )。
      A. 现实生活中的事情都由利与弊组成
      B.要善于分析,争取做到利大于弊
      C.利与弊不是绝对的,是可以转化的
      D.我们应当努力争取做到有利无弊
      【答案】:C
      【解析】:典型的主旨概括题。文段援引名人名言,接着通过结论词“看来”引出主旨,即利与弊的相互转化问题。援引内容强调“利”与“病”的转化问题,与主旨相符,相互印证,故选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7-31 14:27 , Processed in 0.070389 second(s), 9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