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06|回复: 0

2016年青海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判断专项练习

[复制链接]

63万

主题

63万

帖子

19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07629
发表于 2017-4-6 11:03: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6年青海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中的逻辑判断题型,需要掌握基础的逻辑知识;行测专项练习针对逻辑判断各种题型着重突破,巩固基础知识。
1. 在非洲西南段的纳米比亚沙漠中,生长着几十棵无花果树,每两棵无花果树相距至少80公里以上。那么他们是怎么繁殖的呢,科学家经过考察后,认为这些树木的繁殖完全依靠一只只小小的胡蜂,但是胡蜂的寿命不超过48小时,这么短的时间内,他们顶多飞行20公里。那么它们是如何飞跃80公里完成无花果树的授粉的呢?
下列哪一项最能合理地解释上述现象?( )
A. 个别胡蜂的寿命长于48小时,飞行的距离能达到80公里。
B. 南半球的冬季经常有大风天气,胡蜂乘风飞翔,时速能超过60公里。
C. 随着全球气温的升高,胡蜂的寿命有些许延长。
D. 并不能排除无花果树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进行繁殖。
2.八个学者赵教授、钱教授、孙教授、李教授、王所长、陈博士、周博士、沈局长在争取一项科研基金。按规定只有一人能获得该基金。由学校评委投票决定。已知:
        如果钱教授获得的票数比周博士多,那么李教授将获得该项基金;
        如果沈局长获得的票数比孙教授多,或者李教授获得的票数比王所长多,那么陈博士将获得该基金;
        如果孙教授获得的票数比沈局长多,同时周博士获得的票数比钱教授多,那么赵教授将获得该项基金。
        如果陈博士获得了该项基金,那么下面哪个结论一定是正确的?()
A. 孙教授获得的票数比沈局长多
B. 沈局长获得的票数比孙教授多
C. 李教授获得的票数比王所长多
D. 钱教授获得的票数不比周博士多
3. 相比塑料袋,制作一个环保袋同样需要许多产生能耗排放的纺织材料和化工原料。而且,环保袋大多印有广告宣传字样或图案,在印染时也不免对环境造成一定污染。如果按“碳排量”计算,一个环保袋绝对大过一个同样大小的塑料袋。那么环保袋是不是不环保呢? 对于题中的疑问,下列哪一项不能对之做出有效解释?( )
A. 环保袋在生产过程中能实现低排放。
B. 相比塑料袋,环保袋可以实现循环利用。
C. 相比塑料袋,环保袋价格高。
D. 环保袋在流通过程中可以实现低排放。
4.某单位每逢年底会针对全体员工进行评优,评优奖项有5个,分别是最佳敬业奖、最佳创意奖、最佳协作奖、最佳写作奖,年度明星奖。其中如果评选了年度明星奖则不能再评选最佳创意奖和最佳敬业奖;如果评选了协作奖,就不能再获得写作奖;如果评选了敬业奖,则不能再获得协作奖。每个人最多获得两个奖项。综合科一共3位员工,揽括了所有奖项,每个人都获奖,但是奖项各不相同。已知员工甲获得了明星奖,员工乙和员工丙二人之间有人获得了写作奖。由此可知,下列推测一定正确的是( )。
A. 如果乙获得了写作奖,则其还获得敬业奖
B. 如果乙获得了协作奖,则乙和丙各获得两个奖项
C. 如果乙获得了写作奖和创意奖,则甲一定只获得一个奖项
D. 如果丙获得了协作奖,则乙一定不能获得敬业奖
5. 环境学家关注保护濒临灭绝的动物的高昂费用,提出应通过评估各种濒临灭绝的动物对人类的价值,以决定保护哪些动物。此法实际不可行,因为,预言一种动物未来的价值是不可能的。评价对人类现在做出间接但很重要贡献的动物的价值也是不可能的。
从这段文字中可以推出的是(  )。
A. 保护对人类有直接价值的动物远比保护有间接价值的动物重要
B. 保护没有价值的濒临灭绝的动物比保护有潜在价值的动物更重要
C. 尽管保护所有濒临灭绝的动物是必须的,但在经济上却是不可行的
D. 由于判断动物对人类价值高低的方法并不完善,在此基础上做出的决定也不可靠
6. 一位身穿警服的人从某公安局走出来。根据这一陈述,可作出的断定是( )。
A. 这个人一定是该公安局的警察
B. 这个人可能是该公安局的警察
C. 这个人一定不是该公安局的警察
D. 这个人是来该公安局办事的警察
7. 有经验的飞行员比新手在学习驾驶超轻型飞机时更困难。由于习惯于较重飞机,有经验的飞行员在驾驶超轻型飞机时,对风的影响没有足够的重视。据此可知较重飞机( )。
A. 比轻型飞机容易着陆
B. 不像超轻型飞机那样受飞行员欢迎
C. 比超轻型飞机在风中易于控制
D. 比超轻型飞机更省油
8. 如果人类的眼睛是通过紫外线来看世界,那么我们的行为方式就会和现在大大不同!这是最近一项对鸟的视觉方式及其行为方式的研究所得出的结论。 由此,不可以推出:( )
A. 鸟眼是通过紫外线看世界的。
B. 视觉方式影响行为方式。
C. 人眼不是通过紫外线看世界。
D. 鸟其实比人聪明。
9. “试点综合征”的问题现在屡见不鲜。出台一项改革措施,先进行试点,积累经验后再推广,这种以点带面的工作方法本来是人们经常采用的。但现在许多项目中出现了“一试点就成功,一推广就失败”的怪现象。 以下哪项最不可能是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  )
A. 在选择试点单位时,一般选择比较好的单位
B. 在试点过程中,领导往往比较重视,各方面的问题解决得快
C. 试点尽管成功,但许多企业外部的政策、市场环境却并不相同
D. 全社会往往比较关注试点
10.有一位老教师认为,他在过去的监考经历中练就了一种特殊的技能,即能够快速地判定应考者是否携带考试作弊资料。他的根据是,在监考时,看几眼应考者的眼神是否可疑;而在他认为可疑的考生身上,无一例外地都查出了考试作弊资料。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能削弱上述老师的结论?() Ⅰ.在他认为不可疑而未经检查的应考者中,有人是无意携带了考试作弊资料 Ⅱ.在他认为不可疑而未经检查的应考者中,有人有意地携带了考试作弊资料 Ⅲ.在他认为可疑并检查出考试作弊资料的考生中,有人是无意携带了考试作弊资料
A. 只有Ⅰ
B. 只有Ⅰ和Ⅱ
C. 只有Ⅱ和Ⅲ
D. Ⅰ、Ⅱ、Ⅲ
1. 解析: 本题属于解释说明型。A项只是个别现象,有一定的说服力,但不是很强;B项,胡蜂乘风飞翔,时速超过60公里,完全可以飞越80公里的距离,而且不是个别胡蜂才能完成的;C项,有些许延长不足以说明胡蜂能多飞几十公里;D项只是一种猜测,没有B项有说服力,故答案为B。
2. 解析: 本题可以逆推上去。“如果钱教授获得的票数比周博士多,那么李教授将获得该项基金”,实际上是陈博士获得了该项基金,那么,钱教授获得的票数比周博士少。而B、C是或然性的选项,两项只要一项成立陈博士就可以获得该项基金,那么我们很难断定哪个是真,只好两个都排除。而A,又题干第一句已知:钱教授获得的票数比周博士少;又题干中有:如果孙教授获得的票数比沈局长多,同时周博士获得的票数比钱教授多,那么赵教授将获得该项基金。现在赵教授没有获得基金,且条件“周博士获得的票数比钱教授多”满足,那么就可以肯定“孙教授获得的票数比沈局长多”不成立,故A不正确。故答案为D。
3. 解析: 本题属于原因解析题。C项价格高与是否环保没有必然联系,其他三项都能说明环保袋生产与使用的必要性。故答案为C。
4. 解析: 本题属于翻译推理题。先翻译:①明星奖→﹣创意奖∧﹣敬业奖;②协作奖→﹣写作奖;③敬业奖→﹣协作奖。事实信息:员工甲、乙、丙三人揽括所有5个奖项;每个人最多获得两个奖项;甲获得明星奖,员工乙和员工丙二人之间有人获得写作奖。
A项可翻译为,乙:写作奖→敬业奖。根据逆否规则,由②可推出“写作奖→﹣协作奖”,“﹣协作奖”是肯定③的后件,肯后件无法得出绝对表达的结论,也就是乙有可能获得敬业奖,也有可能没有敬业奖,故A项不一定正确;
B项,乙获得协作奖,乙和丙各获得两个奖项。由②可知,乙如果获得协作奖,那乙就不能获得写作奖;由③的逆否规则可推出“协作奖→﹣敬业奖”,即乙获得协作奖,则不能获得敬业奖。又知乙和丙两人中有人获得写作奖,可知写作奖是丙获得的。由事实信息知甲获得明星奖,又知①,可推出甲不能获得创意奖和敬业奖,所以创意奖和敬业奖分别由乙和丙获得,即乙和丙各获得两个奖项,B项一定可以推出。
C项,如果乙获得写作奖和创业奖,又从事实信息知甲获得明星奖,那么剩下来协作奖和敬业奖两个奖项,由③可知,敬业奖和协作奖不能由同一个人获得,即丙不能同时获得敬业奖和协作奖,又因为甲已获得明星奖,不能再获得敬业奖,所以可推出丙获得敬业奖,甲获得协作奖。综上,如果乙获得写作奖和创意奖,那么丙只能获得敬业奖,甲获得明星奖和协作奖,C项错误。
D项,如果丙获得协作奖,可知乙没有获得协作奖。没有获得协作奖是肯定③中的后件,肯后件无法推出绝对表达的结论,只能推出可能性结论,即乙可能没有获得敬业奖,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5. 解析: 隐性结论型题目。从题干中可知,动物的价值并不能简单的判定,所以A、B的说法都是不正确的,同时题中只强调保护濒临灭绝动物需要高额费用,并没有说支付这些费用是不可行的,故C项错误。故答案为D。
6. 解析: 只说这个人身穿了警服,但并不能确定是否是警察,因此只能选可能性的论断。故答案为B。
7. 解析: 隐性结论型题目。此题可用排除法。“着陆”“欢迎”“省油”在陈述中没有出现,因此A、B、D不正确。由飞行员对风的影响不重视,说明风对重型飞机的影响不如对轻型飞机的影响大。故答案为C。
8. 解析: 本题属于隐性结论推理题。题干只是通过鸟来研究人的视觉方式与行为方式的关系,并没有说鸟比人聪明,D项明显不对。故答案为D。
9. 解析: 本题属于原因解析题。本题出得比较巧妙,选项A、B、C都对“一试点就成功,一推广就失败”的现象有所解释,只有D离得相对比较远些。故答案为D。
10. 解析: 本题属于逻辑判断削弱题。论点是能够判定应考者是否携带考试作弊资料,论据是看几眼应考者的眼神是否可疑;而在他认为可疑的考生身上,无一例外地都查出了考试作弊资料。观察3个论断:Ⅰ中在不可疑而未经检查的应考者中,有人是无意携带了考试作弊资料,说明老师并不能通过眼神来判断无意作弊的考生是否携带资料;Ⅱ在他认为不可疑而未经检查的应考者中,有人有意地携带了考试作弊资料,说明老师并不能通过眼神能判断有意作弊的考生是否携带资料,条件Ⅱ也直接削弱了论点,质疑了老师的特殊技能;Ⅲ中在他认为可疑并检查出考试作弊资料的考生中,有人是无意携带了考试作弊资料,说明老师通过特殊技能的确判定了其带资料,因此加强了论点。因此Ⅰ和Ⅱ为真,可以能削弱上述老师的结论。故答案为B。
1,B 2,D 3,C 4,B 5,D 6,B 7,C 8,D 9,D 10,B
行测专项练习在整个学习中,上承理论学习,下接整卷训练,在行测学习中非常重要。行测每个题型都要多做专项练习,直到正确率和速度都达到理想效果方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6-14 20:55 , Processed in 0.068132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