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7-4-6 21:37:53
|
显示全部楼层
26. 解析: 地基是房屋的非必要条件,房屋可以建立在地基上,也可以不建立在地基上,例如移动房屋、吊脚竹楼等特殊形式的房屋,有地基的房屋更稳固。婚姻可以建立在爱情之上,也可以没有爱情,有爱情的婚姻更稳固。A项,艺术和经济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没有逻辑关系。排除;B项,火车是在铁路上运行,铁路是火车运行的必要条件,和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D项,烦恼的产生是因为没有满足欲望,二者是必要条件关系,和题干不一致,排除。故答案为C。
27. 解析: 从左到右,所包含的范围越来越大,只有B项属于这种关系。A项分子由原子构成,芳香烃,通常指分子中含有苯环结构的碳氢化合物,排除;C项,床单和被罩是并列关系,排除;D项,甲骨文和金文是并列关系,排除。故答案为B。
28. 解析: 题干中的感冒修饰胶囊,音乐修饰唱片。故答案为C。
29. 解析: 题干中的词项是动物与其居住场所的关系,狮子狗住在狗窝里;画眉住在笼子里。 故答案为C。
30. 解析: 本题考查外延关系。有限和无限是完全相对的两个词。陆地和海洋不是完全相对的,除二者之外还有天空,所以排除B项。正数和负数也不是完全相对的,除二者之外还有零,所以排除C项。远亲和近邻不构成相对关系,所以排除D项。奇数和偶数构成完全相对关系,A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31. 解析: 本题属于图形的移动旋转题。由于图形的组成元素相同,考察的是图形的移动或者旋转。图形中黑色方块移动规律为:第一行的两个黑色方块顺时针移动两个位置;中间有个小黑方块位置不变,低端的两个顶角小黑方块对角线来回运动。故答案为B。
32. 解析: 根据第一组图的变化规律可得D项使得两组图形变化规律一样,故答案为D。
33. 解析: 由于立方体6个面上有一条连续且封闭的线,所以将各个选项中摊开的图形重新折起,如果不能形成连续且封闭的线就排除。首先排除A、B两项,因为两图中最上方的小正方形内部有一条指向下面空白处的线条,明显不能形成连续图形。同理考察D项图形,发现也有不能与相邻面内部线条形成连接的情况。所以答案为C。
34. 解析: 本题属于图形的组合叠加。第一组图形中三个图形的变化规律是第一个图形加上第二个图形留下不同的减去相同的,从而得到第三个图形。依此规律推断第二组图形中的第三个图形应为D项图形。故答案为D。
35. 解析: 本题属于图形的位置变化。每一幅图都由内外两个图形组成。每一组中第一幅图的内图形变成第二幅图的外图形,第二幅图的内图形变成第三幅图的外图形,第三幅图的内图形变成第一幅图的外图形。由此推出第二组中第三幅图的外图形应是第二幅图的内图形(平行四边形),内图形应该是第一幅图的外图形(梯形),故答案为D。
36. 解析: 全球变暖的原因是温室效应,D非洲大陆全州高温的原因不是温室效应,而是地理位置等原因,故不符合定义。故答案为D。
37. 解析: 定义的要件是“同一个民族”,上网一族不符合“同一民族的人们”这一主体要件。故答案为C。
38. 解析: A项,不是有关数据的集合,不符合数据库的定义,自然也就不是网络数据库。故答案为A。
39. 解析: 该定义属于经济学。“沉没成本”的关键是这个成本已经支出并且无法改变和收回的。A项中的电脑,B项中的设备,D项中的电影票都不能因为后来决策的改变而改变和收回。C项中没有改变决策也就谈不上沉没成本。故答案为C。
40. 解析: C项,组织召集人的作息时间不属于“性质、宗旨、任务、组织成员、组织结构、活动方式、活动原则、成员的权利与义务等内容”中的任何一条,不需要规定。故答案为C。。
41. 解析: 菊说自己是大姐,如果她的话是真的,那么这就与张老汉“大女儿撒谎”这个说法矛盾,因此菊的话一定是假的,她不是大姐。又由于只有大女儿和三女儿撒谎,所以菊只能是三女儿,只有B项符合。故答案为B。
42. 解析: 翻译题干得, (1)对植物的转基因成分进行有效检测→育种者向检测主体提供充分完整的信息; (2)检测主体和育种者同在一国政权管辖范围内→育种者向检测主体提供充分完整的信息; (3)育种者和检测者分属不同的国家→检测者很难要求育种者提供该种子的充分完整的信息。 A项推不出,B项是第一个推理的逆命题;C项与题干不符,明显错误;D项是第一个推理的等价命题,故答案为D。
43. 解析: 本题属于逻辑判断削弱题。本题的主要结论是工业部采取高效的节能措施导致了工业能源总耗用量的降低。要削弱这个结论,就要找出另外一个导致降低的理由,B项一大批能源密集型工业部门的产量急剧下降,符合条件,所以当选。故答案为B。
44. 解析: 翻译推理型题目。可翻译为:1、一些投资者→热心游玩的人; 2、商人→支持发展;3、热心游玩的人→反对发展,逆否命题为:支持发展→不热心游玩。根据条件2,3可得:商人→支持发展→不热心游玩。故答案为B。
45. 解析: 第一步,找论点,列论据:此题的论点是“乙县的卫生局工作效率也会很高”;论据是“合理、精简的机构设置使得甲县卫生局的工作效率非常高,甲县卫生局的部门结构与乙县卫生局十分相似”。第二步,运用削弱技巧选择答案:C项,工作效率高不仅是因为机构设置合理、精简,还有工作流程设置方面的因素,属于他因削弱,是否定论点。A项,乙县卫生局的部门结构未必与甲县的相同,原题中论据中已经说明两者“相似”,相似具有不同的意思,所以A不是削弱。B项,两县卫生局的工作人员数量有较大的差异,原题中论据说的是两者的机构设置、部门结构,而非工作人员数量,所以是主题不一致,所以B项排除。D项,甲县卫生局的不同部门的工作效率有高有低,与本题讨论的主题不一致,所以D项排除。故答案为C。
46. 解析: 由图1可以得出,在不考虑交回承包地时,愿意转变为非农户口的农民工群体中,“80前”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群体所占比重最大,为33.9%。由于基数相同,因此他们的总人数也是最大的。故本题选C。
47. 解析: 在不考虑是否交回承包地时,“80前”和“80后”愿意转变为非农户口的农民工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农民工所占比重分别是16.1%和18.6%,因为基数都是5000名,因此愿意转变为非农户口的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农民工占所有愿意转变为非农户口的农民工比重约为(16.1%+18.6%)/2≈l7.4%。故选B。本题也可以不用计算,直接观察选项得出答案。很明显,16.1%(28.1%×56.8%+27.4%×56.8%)/(28.1%+27.4%)=56.8%; D项:(33.9%×59.2%+27.7%×52.3%)/(33.9%+27.7%)>(59.2%+52.3%)/2=55.75%。 故四个选项中,原本愿意转变为非农户口的态度没发生改变所占比重最小的是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群体,也即是态度发生改变最大的群体。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50. 解析: 因为这次调查的均是5000名愿意转非农户口的农民工,因此B、C两项都无法推出。由第二个图可以得知,即使交回承包地,仍愿意转变为非农户口的农民工比重都超过了50%,因此D选项也不正确。由图2可知,即使交回承包地,仍愿转变为非农户口的比重,“80后”都比“80前”要低,所以A项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A选项
1,D 2,A 3,D 4,C 5,D 6,B 7,D 8,B 9,C 10,C 11,C 12,B 13,C 14,C 15,A 16,A 17,D 18,D 19,A 20,A 21,B 22, 23,C 24,C 25,C 26,C 27,B 28,C 29,C 30,A 31,B 32,D 33,C 34,D 35,D 36,D 37,C 38,A 39,C 40,C 41,B 42,D 43,B 44,B 45,C 46,C 47,B 48,D 49,A 50,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