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7-4-6 21:33:54
|
显示全部楼层
26. 解析: 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石灰水是氢氧化钙的水溶液。故答案为C。
27. 解析: 基站接收电波,而电波可以传递、承载信息。D选项中港口接收货轮,而货轮承运、传送物资,与题干的对应是最完美的。A项屏幕与观众、B项天线与卫星、C项音乐与民族都不构成题干中的对应关系。故答案为D。
28. 解析: 进出口商品可以分为进口商品和出口商品;教授可以分为哲学教授和非哲学教授。这个题目不少同学选B,硬币分正反面是从表面来分的,而进出口商品分为进口商品和出口商品是从内在含义上来分的。故答案为C。
29. 解析: 本题考查外延关系。四组选项中,前三个词项均相同,关键是第四个词项,D项的眼镜不属于仪器或机器,与其他词项不合群。故答案为D。
30. 解析: 本题考查外延关系。行贿和受贿两行为具有相对性,一方行贿,对方受贿;要约和承诺也具有相对性,一方发出要约,对方做出承诺。故答案为D。
31. 解析: 本题属于图形的组合叠加。整体看上去缭乱,但是只要找到了切入点,本题就简单许多了,规律是存同去异。故答案为D。
32. 解析: 本题考查样式类中的新运算。在题干的四幅图形中,每个图形只变动一个方格,便可得到下一个图形,如第一个图形中间的黑色方格变为白色可得到第二个图形,第二个图形最左端的方格变为黑色可得到第三个图形,第三个图形最右端的方格变为黑色可得到第四个图形,所以,正确选项中的图形应是可由第四个图形变动一个方格就能得到的图形。故答案为D。
33. 解析: 本题属于图形的相对位置变化。第一组图形所有小圆都在图形里面,第二组小圆都在图形外面。故答案为A。
34. 解析: 本题属于图形的空间折叠。白色部分不可能连在一起。故答案为B。
35. 解析: 本题属于图形的移动旋转。选项D由提示图顺时针旋转180°所得。故答案为D。
36. 解析: 多普勒效应的关键要件有:(1)波源和观察者之间相互运动;(2)观察者感到频率发生变化。A选项中,士兵感受到声波频率的变化,符合特点,故排除。B和C选项都是利用波源频率的变化,前者测量的是遥远天体相对于地球的运动速度,后者测量的是车辆的速度,也应该排除。D选项中酒精浓度不属于波源,不符合要件(1);用酒精检测仪检测,而不是观察者感知变化,不符合要件(2)。故答案为D。
37. 解析: 本题考查经济学单定义判断。“国民财富”包括有形生产资产、无形生产资产、天然资源(已探明或已收入使用)、对外的金融净资产。选项A属于有形生产资产;选项B属于无形生产资产;选项C属于对外的金融净资产;选项D是天然资源,但却是还未被发现的,不属于国民财富。故答案为D。
38. 解析: 定义中的关键信息为:物质是客观的、实在性的。ABC均符合这一条件,只有D项不是实在存在的事物,所以正确答案为D选项。故答案为D。
39. 解析: 定义给出的“这是…的营销方法,得到最初信息后,用户自发地宣传”。A选项中公司鼓励客户推销,不是自发行为;B选项中广告创意大赛不是营销行为。C选项通过抽奖刺激用户转发,不是用户自发行为。D选项网友纷纷转发是自发的行为。故答案为D。
40. 解析: 本题属于多定义判断题。题干中涉及了三个定义:行政赔偿、行政补偿和行政追偿。(1)李某获得的六万元补偿,属于行政补偿。(2)执法大队不具备行政主体资格,且也不是国家赔偿,而是私下赔偿,故不属于行政赔偿,亦不属于行政补偿和行政追偿。(3)当事人获得公安机关和赵某的赔偿,属于行政追偿。故答案为C。
41. 解析: 具备很高的智商和情商不一定能成功,原文只是说智商之外的大部分因素是情商,并没有否定还有其他因素,所以A不正确;原文说智商之外的大部分是情商,并没有肯定情商比智商重要,故C不正确;D项没有涉及到,只有B项可以从题干中推理出来。故正确答案为B。
42. 解析: 论点:现代人更容易患骨质疏松等因缺钙引起的疾病。论据:现代人接触日光的机会变少,日光是合成维生素D的必要条件,维生素D是促进钙吸收的关键因素。A项涉及的是怎么缓解和治愈,D项涉及的是口服维生素D片,都与论点无关,属于无关选项;B项涉及到含钙食品更多,补充了新论据,对论点有削弱作用;C项说明了接触阳光时长与骨质疏松的得病无关,进行了不搭桥,削弱了论证,力度比削弱论点强。故答案为C。
43. 解析: 病人的论点是:拒绝使用S药的真正原因并不是药物的副作用。病人的论据是:病人认为医生言行不一,医生之前开了很多有副作用的药。A项“副作用的时间论”与题干不符,医生认为S药的长期副作用不清楚,如果是一段时间后副作用会表现出来,则间接证明了病人的论点是正确的;B项说明医生之前开有副作用的药是因为已知的风险,可用特定方法来降低,而S药的副作用还不清楚,因此反驳了病人的观点,削弱论点;C选项直接加强了病人的论点;D选项属于无关选项。故答案为B。
44. 解析: 制作和销售假文凭假证件要能成为一大社会公害,并保持这种势头,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第一是有足够多的买主,第二是有足够多的假文凭假证件被制作出来用以销售。l断定了第一个条件,因此一定是真的。Ⅱ不等于断定了第二个条件,因为所破获的制假销假窝点所占的比例,不等于这些窝点的制销产品在整个这样的产品中所占的比例。事实上可能破获了90%的窝点,但这90%的窝点的制销产品却只占这样的产品的不到l0%,这显然不足以扭转制销假文凭假证件的势头。因此,Ⅱ不一定是真的。Ⅲ一定是真的。否则,如果事实上对于各种文凭和证件存在有效的辩伪设施,那么,l断定的条件就不可能成立。因而,题干断定的现象也就不可能出现。Ⅳ明显不一定为真。故答案为B。
45. 解析: 文段只提出了两种爱孩子的方式,并没有比较哪一种快乐更多,A表述不恰当,排除;B属于偷换概念,“赢在起跑线上”是正确的做法,“抢跑”才是错误的做法,排除;C项,物质欲望的满足是父母认为爱孩子的一种方式,但不一定就是正确的,表述不恰当,排除。故答案为D。
46. 解析: 明显看出,2011年的增长率和2010年是一样的,但是2011年的现期量明显大于2010年,所以2011年的人口增长量高于2010年的水平(增长率相差不大的情况下,现期量大,增长量大)
47. 解析: 注意单位。5.28‰-4.79‰=0.49‰=0.049%,所以答案选择A选项。
48. 解析: 比重公式,15—64岁占74.4%,15—59岁占69.8%,所以60—64岁占74.4%—69.8%=4.6%,人数为134735×4.6%=6197,所以答案为D
49. 解析: 134735×9.1%—134091×8.9%=134735×9.1%—134091×9.1%+134091×0.2%=644×9.1%+134×2=644/11+268≈60+268=328 故答案为C
50. 解析: A、B、C选项需要计算先跳过,D选项直接读数,正确。所以答案选择D选项。A考察基期量的计算,题目中给出2006年的人口为131448,增长率为5.28‰,131448/5.28‰=130757.6。B考察增长率的计算,2011年我国人口总量比2006年的增长率为(134735-131448)/131448=3287/131448≈2.5%,因此不到3%,选项错误。C题目中只给出2006年到2011年的人口增长率,其他年份未知,故我国15~64岁人口数同比增量最高的年份无法得知。
1,C 2,D 3,C 4,C 5,D 6,B 7,D 8,A 9,A 10,A 11,A 12,C 13,D 14,C 15,C 16,D 17,D 18,D 19,D 20,B 21,D 22,D 23,A 24,B 25,A 26,C 27,D 28,C 29,D 30,D 31,D 32,D 33,A 34,B 35,D 36,D 37,D 38,D 39,D 40,C 41,B 42,C 43,B 44,B 45,D 46,D 47,A 48,D 49,C 50,D
有些同学学了很多行测视频课程,也做了很多行测专项练习,但就是不喜欢做整套的行测模拟题,所以实战能力没有提升。考试中不能合理规划时间和做题顺序,做题速度较慢,导致发挥不理想。特别是考前,一定要多做整套的行测模拟题。
做更多的行测模拟题,请直接百度“步知公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