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7-4-6 19: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26. 解析: 题干中的词项是作者与其著作的搭配,《激流三部曲》的作者是巴金,《兄弟》的作者是余华。《四世同堂》的作者是老舍,《青春之歌》的作者是杨沫,《李自成》的作者是姚雪垠。故答案为D。
27. 解析: 本题考查交叉关系。共产党员和模范交叉,企业家和MBA交叉。故答案为C。注意B项文凭跟智商不是交叉关系,有些同学说“有文凭的人中包含高智商的,高智商的人中也包含有文凭的,为什么不选B?”,这是典型地随意改题,做类比推理一大忌。
28. 解析: 售票员是公共汽车的服务人员,空姐是飞机的服务人员。故答案为C。
29. 解析: 颓废和奋发是一对反义词,爱戴和憎恨是一对反义词。A项厌恨和发怒词意相近,不符合题干逻辑;C项恋爱和分手不是反义词关系,分手的反义词应是和好;D项隐藏的反义词应该是暴露而不是发现。故答案为B。
30. 解析: 题干两词是对应关系,飞行需要航线是因为航线对飞行有指导作用,且航线是不被消耗的,飞行后航线依然存在。A、D项土壤和地基是种植和建筑的物质基础,起客观的物质基础作用,而没有指导作用;B项煤炭是发电的消耗品,发电需要燃烧煤炭,因此煤炭是被消耗的,且煤炭对发电没有指导作用;C项与题干逻辑关系相同,发言需要提纲是因为提纲对发言有指导作用,且提纲是不被消耗的,发言后提纲依然存在。故答案为C。
31. 解析: 底层两个相邻的图形叠加,内部去同存异并保留外部圆得到上一层的图形,由此选择A。
32. 解析: 本题属于图形的组合叠加。以行为单位,每一行前两个图形叠加后去同存异,形成第三个图形。故答案为D。
33. 解析: 本题考查图形的几何特征。第一组图中第一个图形封闭空间数为6,第二个图为5,第三个图为1,有6-5=1;第二组图中第一个图封闭空间数为5,第二个为3,根据第一组图的规律应选择封闭空间数为2的图形。故答案为C。
34. 解析: 本题考查图形的几何特征。已有的五个图形中,只有一条线在变动,其他线均没有任何变动。线条数量每个图形都是七条,下一个图形不应该增加或减少线条的数量。而且这条移动位置的线条除去在第三个图形中水平和在第五个图形中竖直以外,其他图形都是倾斜,而且都是右上—左下倾斜,只是角度不同,下一个图的这条线如果不是水平或竖直,也应当是这个方向的倾斜。故答案为B。
35. 解析: (1)(2)(3)和(4)(5)(6)前两图平移,部分重叠,得到第三个图。故答案为A。
36. 解析: 本题考查心理学单定义判断。元认知自己认知过程的认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认识和控制。实质是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A项没有涉及认知过程,B不是关于自身的认知,D不涉及控制,没有调节,只有C选项符合,故答案为C。
37. 解析: 本题考查法学多定义判断。例证(l)公务员刘某的行为属于不称职;例证(2)贾某侵犯了陈某的隐私权,属于侵权责任;例证(3)李某属于违反校规。故答案为A。
38. 解析: 关键词“不同文化群体持续接触”、“原有文化发生变迁”。A选项风靡世界,符合定义;B选项符合定义;C选项来中国学习汉语,没体现原有文化发生变迁,不符合定义;D选项完全体现了不同文化群体间的持续接触,而且原有文化发生变迁。故答案为C。
39. 解析: 回归教育的要素有两点:(1)就业后;(2)返回学校学习。A、B两项两个要素都不满足,易排除;D项不满足第二个条件。故答案为B。
40. 解析: 注意此题是指“同一个民族的人们”使用的。“世界语”是波兰医生柴门霍夫博士于1887年创制的一种语言,至今已123年。世界语不属于民族共同语。“世界语”是“中立性”的语言,它不排斥、也不企图取代任何一种民族语,是为人类在进行国际交往时提供一种国际辅助语。其目的是使各国人民之间的交往变得更加平等,更加容易。分析定义可知,民族共同语言是“同一个民族”使用的语言。结合选项来看,A项中的藏语是藏族人民共同使用的语言;B项中的朝鲜语也是朝鲜族人使用的语言;D项中的英语是一些民族共同使用的语言;故答案为C。
41. 解析: 本题属于评价型的题目,题干结论为人们对于搭乘飞机的恐惧其实是毫无道理的,理由为1995年全世界死于地面交通事故的人数超出80万,而在自1990至1999年的10年间,全世界平均每年死于空难的还不到500人,而在这10年间,我国平均每年罹于空难的还不到25人。要评价这个论述正确性,主要是要指出全世界平均每年采用地面交通和航运的人数进行对比,二者人数比例与死亡人数相对比,就是计算出死亡概率来,如果概率相当,那么还是要恐惧的,如果乘飞机死亡概率很小,那么还是不用担心的。故答案为A。
42. 解析: 题干结论:延长第一个收费时段的时间可以增加收入。如果A项成立,健身房增加收入可以实现,支持了结论。B、C、D项并没有和题干结论建立联系。故答案为A。
43. 解析: 出现饥饿、战争和疾病的前提是人口扩张到生活资料仅能够维持生存的极限时才会发生,是个充分条件,也就是C。A项,只要有效的控制住人口,就能从“根本上”避免饥饿、战争和疾病,说法过于绝对,题干并未涉及如何从根本上避免饥饿、战争和疾病,因此A中说法无法推出;B项,人口增长是“一切”战争和疾病的直接原因,说法过于绝对,题干并未涉及,因此B中说法无法推出;D项,人类“永远无法”避免饥饿、战争和疾病,因为人口增长是必然的,说法过于绝对,题干并未涉及,因此D中说法无法推出。故答案为C。
44. 解析: 寻找相似的论证方式。首先题干中的论证方式是:只有P才Q,非P,所以非Q。A项的论证方式是:只有P才Q,Q,所以P。与题干论证方式不同。B项的论证方式也是:只有P才Q,非P,所以非Q。与题干相同。C项的论证方式是:如果P,那么Q;非P,所以,非Q。与题干不同。D项的论证方式是:如果P,那么Q;非Q,非P。与题干不同。故答案为B。
45. 解析: 本题属于隐性结论推理题。D项明显不能从材料中推论出来,材料只是从不同国家的事例来反映通一个问题,不能说明文化是不同民族不同个人相互区别的标志这一观点。故答案为D。
46. 解析: 2005年全国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为:19382÷(1+21.8%)≈15913亿元。故答案为C。
47. 解析: 资料中提到“2006年12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5.4%,涨幅比上月高0.2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6%,涨幅比上月高0.1个百分点”。故答案为B。
48. 解析: 资料中提到,新建商品住房销售与去年同月比,福州上涨9.8%,与上比,福州上涨1%。故答案为A。
49. 解析: 资料中提到,新建商品住房销售与上月比,福州上涨1%,乌鲁木齐上涨2.9%,南昌上涨1.5%,昆明上涨1.4%。故答案为B。
50. 解析: 资料中提到,二手住房与上月比,涨幅超过1%的城市有24个,下降的城市有8个。故答案为C。
1,B 2,B 3,D 4,A 5,C 6,C 7,D 8,D 9,C 10,A 11,C 12,C 13,C 14,B 15,D 16,C 17,B 18,B 19,B 20,D 21,A 22,A 23,B 24,A 25,B 26,D 27,C 28,C 29,B 30,C 31,A 32,D 33,C 34,B 35,A 36,C 37,A 38,C 39,B 40,C 41,A 42,A 43,C 44,B 45,D 46,C 47,B 48,A 49,B 50,C
有些同学学了很多行测视频课程,也做了很多行测专项练习,但就是不喜欢做整套的行测模拟题,所以实战能力没有提升。考试中不能合理规划时间和做题顺序,做题速度较慢,导致发挥不理想。特别是考前,一定要多做整套的行测模拟题。
做更多的行测模拟题,请直接百度“步知公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