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7-4-6 17:48:32
|
显示全部楼层
1.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常识。中国画的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工笔和写意。表现内容上分为山水、人物和花鸟;从表现技巧上分为工笔、写意和兼工带写。中国画的特色就是笔墨精谌。故答案为D。
2. 解析: 本题属于时事常识题。2009年12月1日,市长韩正在举行的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上,清晰地描述了上海经济结构转型的路径与目标:加快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经济结构。故答案为D。
3. 解析: 本题考查法律常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8条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A项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72条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一)犯罪情节较轻;(二)有悔罪表现;(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B项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57条规定,对羁押、服刑的未成年人,应当与成年人分别关押,C项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54条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应当依法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D项正确。故答案为A。
4. 解析: 考查文化常识。安徽泾县是文房四宝之一宣纸的源产地。湖笔、徽墨、端砚、宣纸为文房四宝之上品。浙江吴兴(原为湖州府治)的湖笔,安徽歙县(原为徽州府治)的徽墨,安徽泾县(原属宁国府,产纸以府治宣城为名)的宣纸,广东高要(原为肇庆府治,古名端州)的端砚。故本题答案为C。
5. 解析: 本题考查政治常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稳步推进扩权强县改革试点,鼓励有条件的省份率先减少行政层次,依法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的体制。”故答案为D。
6. 解析: 本题属于实词辨析题。“忽然”、“骤然”都指“突然”,含有没有预料、没有防备的意思,“瞬间”则表示时间很短。由于从冷到热急速转变,这里“血管张开”应该是突然,故排除D。“血压瞬间下降”以为血压下降的很快,这样才会发生危险,而“血压突然下降”,如果下降幅度很小,则不一定有危险。故答案为B。
7. 解析: 本题属于实词和成语辨析题。第一空,形容哲学对史学研究的作用用“指导”最恰当。指引多与“方向”搭配,指点的主语多是人,这里哲学对史学研究主要是方法上的指导。第二空和第三空并列,根据后面的“拾芝麻以为玑珠,袭陈言而自诩多闻”可知,此处应填入两个褒义的、积极的词,来与前面的堆砌资料和叠床架屋形成对比,博和精最符合语境。叠床架屋显然不能用美形容。第四空,与见小遗大对应,说明偏颇不全面。一孔见天用以形容视野狭隘,与语境不符。故答案为C。
8. 解析: 本题属于实词辨析题。在议题的选择上,司马迁采取的是开放的态度,“中立”、“客观”、“宽容”都是指对待事物的态度上,这里用在议题的选择上,并不合适;司马迁笔下的孔子“个人,而不是个圣人”,体现了他虽然崇敬,但不盲从的态度。故答案为B。
9. 解析: 本题考查实词辨析。第一空,“协作”指互相配合,共同完成任务;“协调”指和谐一致,配合得当;此处用来搭配“政府部门”,强调的是共同工作,而不仅仅是和谐一致,因此用“协 作”更为恰当。第二空,描写政府对经济的作用,应用“引导”。第三空,“启动”意为开始、发动,与后文的”改革“搭配恰当。故本题答案为B。
10. 解析: 本题属于实词辨析题。此题的突破点在第二个空和第三个空。按照词语的搭配习惯,“明确目标”、“集中精力”的搭配最佳,可以迅速排除A、C、D三项。故答案为B。
11. 解析: 本题属于成语辨析题。A“众望所归”指众人的信任、希望归向某人,多指某人得到大家的信赖,希望他担任某项工作;B“实至名归”指有了真正的学识、本领或功业,相应的声誉自然就随之而来;C“人心所向”指人们所拥护的,向往的;D“各得其所”原指各人都得到满足,后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根据“当之无愧”可知中国翰园碑林被命名为“中国书法名园”,获得声誉,是自己本身就应该得到,是名副其实的,所以用“实至名归”最恰当。故答案为B。
12. 解析: 本题考查实词辨析。“北京底层市民生活”与“上海工商界生活”分属不同区域和范围。故答案为A。
13. 解析: 本题属于实词辨析题。第一空,寄于:寄托在,后接寄托的对象;寄予:寄托、给予,如寄予厚望。结合语境,把伸张正义的希望寄托在英雄身上,应选择寄于。第二空,尊重:尊敬,敬重。敬仰:敬重仰慕。根据题意,形容人们对英雄的情感,敬仰更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14. 解析: 本题考查态度观点。根据林教授的观点“我还是赞同公众通过正常渠道去反映官员腐败问题”可知,林教授不赞成将微博反腐作为反腐的第一渠道。因此A项正确。本题容易误选C项。文中林教授只提到“微博反腐”的不利之处,由这些不利之处得出结论“还是赞成通过正常渠道”,也就是不把微博作为反腐的首选。C项比较利与弊,林教授没有提到有利之处,因此C错误。故本题优选项为A。
15. 解析: 本题属于细节理解题。此文属于总——分——总的结构,“因此”应当与首句形成呼应。故答案为A。
16. 解析: 本题属于主旨概括题。中心思想出现在表示转折关系的引导词“事实上”之后,强调了自然科学知识对精神生活也具有对物质生活一样重要的推动作用。A、B选项过于笼统,D选项不够深入。故答案为C。
17. 解析: 本题属于主旨概括题。文中一开头的转折(但我们...)后面的是要强调的部分,强调的是空间探索的意义重大。A利弊并存,文中只说空间探索自开始以来一直受到指责,并没有谈论弊,BC说法不全面。故答案为D。
18. 解析: 本题属于主旨概括题。由“倘若没有通讯和交通方面一系列天才的发明...任何工业革命和农业革命都是不可设想的”可以推出通讯和交通是工业革命和农业革命发展与进步的前提。故答案为A。
19. 解析: 本题属于细节理解题。“注入抗体(IgG4),让它与花粉蛋白结合”,说明注入IgG4的目的是让它与花粉蛋白结合,而“多余的IgG4”就是是指注入试管后没有与花粉蛋白结合的IgG4。A选项,“稳定”文中未提及,排除;C选项,第一次漂洗已经洗去了多余的IgG4抗体,排除;D选项,加放射性碘的作用是为了标记,排除。故答案为B。
20. 解析: 本题属于主旨概括题。通读全文,可知文章中有明显的转折,因此文章的主要观点是转折词语“但”后面的内容,即:人们同样可以在网络上看到更多真正承载着民心、民情、民意的舆论。这说明网络在使舆论发挥积极作用占主要方面。AB项与原文说法不符,C项属于以偏概全。故答案为D。
21. 解析: 本题考查容斥原理。解法一:设只能上C岗位的人数是X,那么只能上B岗位的人数是2X,设只能上A岗位的人数是Y,则能兼职别的岗位的人数是Y-1,依题可知:只能上一个岗位的人中,一半不能上A岗位,因此,X+2X=Y, 又根据总人数是35人可得:X+2X+Y+Y-1=35;则Y=12,Y-1=11。能兼职别的岗位的人有11人。故答案为B。
解法二:利用数字特性法求解。依题可知:X+2X=Y,,即Y一定能被3整除,而兼职人数比Y小1,则(兼职人数+1)能整除3,四个选项中只有B符合,故答案为B。
22. 解析: 本题考查尾数法。一小时,测量的男女和为52+35=87,N小时,总测量87×N。87×N+24=选项,看选项尾数均为0,0-4尾数得6,7乘以8尾数为6,所以N=8,总人数87×8+24=720。故答案为A。
23. 解析: 设甲组原有a人,乙组原有b人,故由题意可得(a-1/4a)+(1/4a+b)×1/10=(1/4a+b)×9/10,所以a∶b=16∶11。故答案为B。
24. 解析: 本题考查排列组合。
解法1:根据错位排列的公式,直接得到4个车位的错位排列为:D4=9。故答案为A。
解法2:本题可用枚举法。如原来车位排列ABCD,即符合题意的为:BADC,BCDA,BDAC,CADB,CDAB,CDBA,DABC,DCAB,DCBA,总共有9种。故答案为A。
25. 解析: 本题属于排列组合。由于从书架上任取一本书,就可以完成这件事,故应分类,由于有3种书,则分为3类然后依据加法原理,得到的取法种数是:3+5+6=14种。故答案为D。
26. 解析: 本题考查外延关系。手机是电话的一种,药店是商店的一种。其余选项代入均不对应。故答案为C。
27. 解析: 军事卫星和狼烟都是用于军事,狼烟传递信号,狼烟是古代的,军事卫星是现代的;原子时钟和沙漏是两种计量时间的工具,沙漏是古代的,原子时钟是现代的。故答案为A。
28. 解析: 聘请和雇佣属于近义词,推动和促进也属于近义词。A项聘请和工作是行为和对象的对应关系,聘请他人来工作,但是推动和现象不是,所以排除。C项推动和积极是对应关系,积极形容推动的状态,但是聘请和程序不是,所以排除。D项推动和扩大是对应关系,扩大可能是推动的一种结果,但是聘请和请求不是,所以排除。故答案为B。
29. 解析: 切割和缝补实际意义相反,表示两个内容相反的动作,且有时间顺序,只有挖掘和填埋有此关系。C装卸和搬运是内容相近的动作。故答案为D。
30. 解析: 本题考查外延关系。暖和与炎热只是热的程度不同,微笑与大笑只是笑的幅度不同。其余选项之间均不存在这一关系。故答案为A。
31. 解析: 第一步:考察竖直方向上的直线段数量。一共有7条。根据这个标准淘汰C。C只有6条竖直方向上的直线段。
第二步:根据水平方向上的直线段数量淘汰B。组合后的图形水平方向上的直线段数量是2,而B在水平方向上的直线段数量是4。
第三步:根据右对角线方向上的线段数量,淘汰A。组合后图形右对角线方向上的线段数量应该是3。而A右对角线方向上的线段有5条。
故答案为D。
32. 解析: 本题属于图形的组合叠加。根据前一组图形的变化规律,可见图中的两个图形重叠在一起形成第三个图。故答案为C。
33. 解析: 本题考查对称性。1、3、5只是中心对称图形,2、4、6既中心对称又轴对称,故答案为B。
34. 解析: 本题属于图形的移动旋转题。图中的小图形按照一定的顺序移动。故答案为C。
35. 解析: 此题考查图形元素的属性。题干图形都是由汽车标志构成,题干中第一组的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第二组的图形都是中心对称图形。故答案为C。
36. 解析: 意见领袖在大众传播效果的形成过程中起中介或过滤作用,同时对他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说明意见领袖所提供的信息是令人信服的。他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接受和传播信息,故不一定社交范围很广,但一般会是权威人物,故答案为B。
37. 解析: 该定义属于心理学。该定义的关键点是:不自觉地把外界输入的信息与头脑中已存在的模式相结合;固有的价值体系和情感好恶。爱屋及乌指因为爱一个人而连带爱他屋上的乌鸦,即把乌鸦与头脑中对人的爱相结合,符合定义;选项B,指鹿为马意为指着鹿却称其为马,是故意为之,不是“不自觉地”;选项C,按图索骥指按照图画上画的样子去寻找好马,并非“头脑中已存在的模式”,排除;选项D,度日如年完全与定义无关。故答案为A。
38. 解析: 这里的“搭便车”具有特定意义,关键词是“公共产品”。D项多人合租汽车,不符合公共产品,不属于“搭便车”现象。故答案为D。
39. 解析: “内容效度”,必须符合三个条件:(1)测验题目,(2)所测内容范围,(3)代表程度。A项的“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教师着装、教学语言”,B项的“难易程度是否合适”,C项的“是否能很好地适应大学学习”等等,都不是针对“测验题目”以及“所测内容范围”的,因而都不属于对内容效度考查。只有D项的“对新增加后的考试内容进行评估”,符合“内容效度”的定义要求,属于对内容效度的考查。故答案为D。
40. 解析: 本题要求选出“不属于”电子政务的一项。定义中指明电子政务的行为主体为政府,活动内容是为社会和公民提供高效公开的政府服务。B项中的转账支付行为是企业间行为,与政府无关。故答案为B。
41. 解析: 题目中的前提条件是:(1)关心员工个人发展的老板→管理得法;(2)关心员工个人发展的老板→把注意力放在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上。结论是:(3)-把注意力放在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上→-管理得法。根据(2)可得:-把注意力放在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上→-关心员工发展的老板,若要得出(3),需满足-关心员工发展的老板→-管理得法,即管理得法→关心员工发展的老板。故答案为B。
42. 解析: “品学兼优的学生不都读研究生”为模态推理,意思等同于“有的品学兼优的学生不读研究生”。I. 有些品学兼优的学生读研究生与题干构成下反对关系,其中一个为真无法判断另一个的真假,即该命题的真假未定;II. 有些品学兼优的学生不读研究生与题干一致,为真命题;III. 所有品学兼优的学生都读研究生与题干构成矛盾关系,题干为真,可知其矛盾命题为假,即III的命题为假命题;IV. 所有品学兼优的学生都不读研究生是全称命题,与题干构成等差关系,因为题干是特称命题,特称命题为真无法判断全称命题的真假,故该命题的真假未定。综上分析,可判断II为真命题,III为假命题,而I和IV真假未定,即能确定真假的命题只有两个,故答案为B。
43. 解析: 本题属于削弱型。题干通过胎儿缺乏“Cdk5”酶会影响大脑皮层的发育从而影响儿童的认知发展,推测出研发出药物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A项说明人体不能吸收外部补充的“Cdk5”酶,因此即使研发出药物也不能提高学习能力,削弱了题干结论;B项说明学生的学习能力主要是通过后天学习获得的,也就是通过补充药物获得的方式作用不大,也削弱了题干结论;C项偷换了概念,“学习能力突出”和“提高学习能力”不是一个概念,不能削弱题干结论;D项说明青少年学生无法通过补充“Cdk5”酶来提高学习能力,直接反驳了题干结论。故答案选C。
44. 解析: 这段文字主要讨论的是信息流的真实性问题,A项中信息流的优点文中未提, D选项说的是网络可能带来的两种后果,B选项说的是信息的制造者的社会责任感,均不正确,C选项说的是信息流的随机性和偶然性,A、B、D都不正确。 故选C。
45. 解析: 本题属于真假推理型。四个题干条件可依次翻译成:①甲→乙;②甲→丙;③要么非丙,要么(非乙∪非戊);丙→丁;再加上⑤非乙。由①和⑤可得甲不上场;由③和⑤可得丙上场,再结合④可得丁上场。故答案为C。这个题目,不少同学把②条件当作充分条件,其实它是个必要条件,丙不上场→甲不上场,根据逆否命题,甲上场→丙上场,根据甲不上场推不出丙不上场,否前不能否后。还有些同学对于条件④的翻译不明白,其实它是个必要条件命题的形式。除非A否则不B,这是表示A是B的必要条件,同样的, 除非丙不上场,否则丁上场。表示丙不上场是丁不上场的必要条件,即丁不上场→丙不上场,根据逆否命题,丙上场→丁上场。
46. 解析: 2005年该省生产总值为:641.05/(1+12.2%)≈571.35(亿元);2005年该省人均生产总值为:11753/(1+11.3%)≈10559.75(元);2005年该省人口约为:571.35×10^8/10559.75=541.09×104(人)≈541.06(万人),选项A最接近。故答案为A。
47. 解析: 2005年该省第三产业产值为:571.35×39.3%≈224.54(亿元);2006年该省第三产业产值为:641.05×37.5%≈240.39(亿元);2005年该省第三产业产值比2006年少:240.39-224.54=15.85(亿元),选项D最为接近。故答案为D。
48. 解析: 2005年汽车类零售额为:4.68/7.5=0.624(亿元);200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80.11/(1+12.2%)=160.53(亿元);2005年汽车类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例为:(0.624/160.53)×100%≈0.38%,A项最为接近。故答案为A。
49. 解析: Ⅰ的说法从资料中可直接推出,为正确项。Ⅱ的说法错误,2006年三大产业产值较2005年增长率最大的是第二产业。Ⅲ的说法正确,2006年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为97.86%,2005年占的比例为97.49%。故答案为C。
50. 解析: A错,2005年该省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为13.45亿元。C错,2006年该省县及县以下的消费品零售额比城市的消费品零售额少53.3%。D错,2006年该省第一、二产业完成产值比2005年增长比例远大于1.8%。故答案为B。
1,D 2,D 3,A 4,C 5,D 6,B 7,C 8,B 9,B 10,B
11,B 12,A 13,C 14,A 15,A 16,C 17,D 18,A 19,B 20,D
21,B 22,A 23,B 24,A 25,D 26,C 27,A 28,B 29,D 30,A
31,D 32,C 33,B 34,C 35,C 36,B 37,A 38,D 39,D 40,B
41,B 42,B 43,C 44,C 45,C 46,A 47,D 48,A 49,C 50,B
有些同学学了很多行测视频课程,也做了很多行测专项练习,但就是不喜欢做整套的行测模拟题,所以实战能力没有提升。考试中不能合理规划时间和做题顺序,做题速度较慢,导致发挥不理想。特别是考前,一定要多做整套的行测模拟题。
做更多的行测模拟题,请直接百度“步知公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