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7-4-6 21:04:39
|
显示全部楼层
26. 解析: 本题考查外延关系。教育部和财政部都是国家的部门;教务处和财务处都是学校的部门。故答案为B。
27. 解析: 本题考查外延关系。卡车和轿车都是车的种类之一,且二者存在差异;牡丹和菊花都是花的种类之一,且二者存在差异。故答案为B。
28. 解析: 本题考查外延关系。题干中的词项功能一样,在历史上出现的时间不同,且后者是对前者的改进。B项符合这一要求,钟表和沙漏都是计时工具,钟表是对沙漏的改进。故答案为B。
29. 解析: 可以通过造句法来做,精湛的手艺,深邃的思想。“精湛的”做定语修饰手艺,“深邃的”做定语修饰思想。故答案为D。
30. 解析: 本题考查外延关系。题干中,马铃薯就是土豆,二者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称谓;符合这一要求的只有B项,西红柿就是番茄。故答案为B。
31. 解析: 本题属于图形的位置变化。原图形的规律是横线上下间隔,那么可以排除AD,另外的图形是中间都是空的,而且是直线、曲线的交叉序列,排除B。故答案为C。
32. 解析: 本题属于数量关系题。图形中,各图的直线数依次少一,4,3,2,1,(0)。故答案为C。
33. 解析: 考查对称性。前一串三组图形的对称轴的条数均只有一条,而且对称抽的方向呈现横轴、竖轴的交替变化,所以第四组图形应该选择一个对称轴只有一条且是竖轴的图形,选项中,只有C项符合条件,A项、B项、D项均有两条对称轴,都不符合。故答案为C。
34. 解析: 图形依次由1、2、3、4、5、6个部分组成,故答案为C。
35. 解析: 本题属于图形的组合叠加。图一是图二和图三组合而成。故答案为C。
36. 解析: 本题考查管理学定义判断。人才无形磨损主要是指由于人才的观念、知识等的相对落后造成人才使用价值的下降,是和自己进行比较。在A选项中,陈力“不感兴趣”、“不积极学习”,是其观念落后于人造成自己使用价值的下降,符合题意,所以选A项。在B选项中,刘主任“烦躁、意志减退”不符合定义中“观念、知识、方法的相对落后”,所以排除。在C选项中,赵刚“受到同事批评”并不等于“使用价值下降”,所以排除。在D选项中,王组长“体力不支”也不符合定义中“观念、知识、方法的相对落后”,所以排除。故答案为A。
37. 解析: 本题考查心理学单定义判断。定义中的行为是“行动从一个人传向另一个人”。A项中,由一个人抬头望天到后面的人都跟着抬头望天,属于行为感染。B、C、D三项中都没有“行动从一个人传向另一个人”的过程,因此都不涉及行为感染。故答案为A。
38. 解析: 回避行为是一种屈服行为,是和取代行为相对应的。取代行为,是指等级地位比较高的个体去取代原来可能占据了一个比较好的位置等级地位比较低的个体位置,后者就要把这个好的位置让给高等级的个体。而让开位置的这个个体做出的行为叫回避行为。C项,鹏鹏周围的人取代了鹏鹏的位置,而鹏鹏让开了自己的位置是一种回避行为。故答案为C。
39. 解析: 招标“不经过一般交易磋商程序”,据此可排除A、D,这两项都经过一般交易磋商程序,属于出售。C项是悬赏,不是招标。B项符合“公开征求应征人递盘竞争”的要件。故答案为B。
40. 解析: 本题属于科普知识逻辑判断题。结构仿生设计主要研究的是“内部结构原理”。B项是以鱼类声音为研究对象,并非结构;C项是根据变色龙的“色”为研究对象,也不属于结构。D项根据鸟巢发明“巢居”,是根据鸟巢的结构进行的设计和应用,符合结构仿生设计的定义;D项是对其“作用原理”的模仿,属于功能仿生设计;故答案选A。
41. 解析: 隐性结论型题目。题干属于转折型结构。转折型结构强调的往往是转折词后面的内容。题干首先说污水处理厂在COD减排中的作用,接着话锋一转,又说鱼塘和天然湿地的生态净化作用。作者这样的叙述意在说明什么呢?显然他是想告诉我们:减排手段要因地制宜,多种方式相结合,不能搞一刀切。故答案为C。
42. 解析: 本题属于加强型题目。题干中的专家的结论是:北方某县大部分出生在冬季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是因为母亲临产时营养不良。论据是:冬天难以买到新鲜食品。如果影响胎儿心血管区域的发育的时间不是在临产时,则孕妇临产时营养不良不会对心血管造成影响,C项有力地加强了专家的结论。A、B、D三项都削弱了专家的结论。故答案为C。
43. 解析: 由题干可知推断老鼠和人没有太大区别是基于“95%的相似度”,而这个数据是对老鼠的染色体和人的染色体在基因、基因内容和DNA序列等方面的对比得出的,即这需要一个假设:基因的相似可以推及物种的相似。故本题为C。
44. 解析: 本题属于加强论证型。题干的论点是:距今4400年左右的极端气候变化可能是导致这次文化变迁的主要原因。其论据是:在距今约4400的时候发生了一次严重的“冷事件”;使得环境发生大变化。由此可见,论点和论据谈论的是不同概念,因此,需要将两者进行搭桥建立联系,选项D正是对两者的搭桥,是最强的支持;选项C也有支持作用,但属于论据加强,且没有解释龙山文化的迁移,强度不如D强;选项A是削弱作用,选项B为无关选项。故答案为D。
45. 解析: 翻译推理型题目。“被所有人尊重的人也尊重所有人”即“不尊重所有人的人,不被所有的人尊重”。张三不尊重李四,即张三不是尊重所有人的人,得出张三不会被所有人所尊重。故答案为D。
46. 解析: 男性劳动力为8434万人,占总外出从业劳动力的64%,因此女性占总外出从业劳动力的36%,其数量为8434×36/64 ≈4700万人。故答案为A。
47. 解析: 从事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人相加起来应当恰好为100%,因此“?”处的数值应为100-4.2-44.3=51.5。故答案为C。
48. 解析: 如果不同性别的劳动力在三大产业间均匀分布,那么男性农村外出从业劳动力从事第二产业的人数占男性总人数的百分比则为56.7%。因此男性农村外出从业劳动力从事第二产业的人数为8434×56.7%≈4782万人。故答案为D。
49. 解析: 需要注意到C选项当中出现的“本地的生活习惯”在题目所给资料当中并未涉及,因此可以断定C选项中的说法是无法根据资料推出的。第二产业从业人员的百分比在几乎在各个地区都是最大的,因此A选项正确;东部和东北地区在省外从业人员占从业人员总数的百分比均不足20%,因此B选项正确;结合B选项的说法,以及中部、西部地区在省外从业人员占从业人员总数的百分比超过50%可知,不同地区的从业人员对于从业地区的选择倾向性差异较大,因此D选项正确。故答案为C。
50. 解析: 从表格可以看出,东北地区劳动力在四种从业地的劳动力人数最为均衡,因此劳动力对从业地的选择差异最小,因此A选项正确;注意到文字资料当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劳动力有10%,但是这是真对男性、女性一起统计的结果,不能代表男性劳动力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劳动力百分比,因此B选项无法知道;资料中并未涉及各地区劳动力的流向问题,因此C选项无法知道;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劳动力占1.3%与该部分劳动力的从业地之间没有任何关系,因此D选项纯属无中生有。故答案为A。
1,B 2,B 3,B 4,C 5,A 6,B 7,B 8,D 9,C 10,D
11,B 12,B 13,D 14,B 15,B 16,D 17,C 18,D 19,D 20,A
21,B 22,C 23,B 24,A 25,A 26,B 27,B 28,B 29,D 30,B
31,C 32,C 33,C 34,C 35,C 36,A 37,A 38,C 39,B 40,A
41,C 42,C 43,C 44,D 45,D 46,A 47,C 48,D 49,C 50,A
有些同学学了很多行测视频课程,也做了很多行测专项练习,但就是不喜欢做整套的行测模拟题,所以实战能力没有提升。考试中不能合理规划时间和做题顺序,做题速度较慢,导致发挥不理想。特别是考前,一定要多做整套的行测模拟题。
做更多的行测模拟题,请直接百度“步知公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