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7-4-6 17:27:37
|
显示全部楼层
26. 解析: 本题考察的是语法关系。他人和镜子之间是一种主宾关系,他人就像是镜子一样,用来明白是非;而法律则是准绳,用来辨别是非。这个题容易错的选项是B选项,但是从题干来看,镜子既可以反映他人好的方面,也可以反映不好的方面。而B选项教训则说明只是反映了不好的历史方面。故答案为A。
27. 解析: 铁观音是茶叶的一种,福建盛产铁观音;宣纸是文房四宝之一,安徽盛产宣纸。故答案为B。
28. 解析: 本题考查外延关系。新月、满月和残月是月亮在一个周期的不同阶段展现出来的不同形状,是月亮的变化过程;含苞、怒放和凋零也是花朵在一个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展现出来的不同形态,是花朵的变化过程,而且一个周期只包含这三个,其他三项都不是一个事物的变化过程。故答案为B。
29. 解析: 酸奶和奶酪都是以鲜奶为原料制成的,豆浆与豆腐都是以大豆为原料制成的;奶酪的浓度比酸奶更高,近似固体食物,豆腐的浓度比豆浆更高,近似固体食物。故答案为B。
30. 解析: 本题考查对应关系。题干中的词项前一个是外国节日,后一个是中国传统节日。B项符合这一要求,狂欢节是外国节日,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故答案为B。
31. 解析: 本题考查特殊元素的数量。每个图形中都有3个黑色方块,选项中只有D的黑色方块数为3。答案为D。
32. 解析: 本题属于图形的样式。每个图形的外部与内部图形形状一样,且每组图形内部线条都是一致。故答案为B。
33. 解析: 本题属于图形的数量关系。前一组图三个图形的圆内分别由2、3、5条线条构成,且2+3=5,后一组图按前面的规律,第三个图的圆内应包含5条线段,故应选B。本题也可通过观察内外图形的触点数得出规律。前一组图的触点数为2、3、5,且2+3=5。后一组图也遵循此规律,故答案为B。
34. 解析: 本题属于图形的移动旋转题。观察发现,第一组三个图形中都有两个阴影部分,其中上面的阴影部分保持不变,下面的阴影部分依次水平向右移动,移动到右侧为止。第二组前两个图形中只有一个阴影部分,且阴影部分水平向右移动,那么未知图形中仅有的一个阴影部分应靠近右侧。B项符合推断。故答案为B。
35. 解析: 此题考查图形的空间折叠。简单的立体图形的拆分,A的右边应该为空白面,C的对角线方向不正确,D的上面应该为空白。故答案为B。
36. 解析: 本题属于法学定义判断题。A、B项中的公司的合法权益没有受到不法侵害;C项“公司董事会就此提起诉讼”说明公司对不法侵害是积极应对的,不是“息于起诉”的。故答案为D。
37. 解析: C项砍伐树木,对生态有害,与绿色消费的出发点背道而驰。故答案为C。
38. 解析: A项不属于公路、水路交通,排除;B项没有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排除;C项刹车失灵并非违反运输管理法规,排除。故答案为D。
39. 解析: 本题要求选出“不属于”的一项。定义中指出,传承的方法是“口头和动作”,不包括书面形式,C项的文学著作都是书面形式。故答案为C。
40. 解析: 本题考查管理学定义判断。关键词强调“实现了系统某种功能”、“副作用”;副作用包括“破坏该系统的内部协调、稳定关系”、“造成系统内部冲突”、“对系统良性运行产生破坏作用”等。A中学校实现了“绩效考核”这种功能,“教师争抢上课、乱发文章等一系列问题”是产生的副作用,符合定义要件;B中规定销售额可以提成,而“销售员一个月卖房近50套”是促进了销售,不属于副作用;C中夫妻实行消费AA制,“感觉不方便就取消”并没有破坏夫妻关系,不属于副作用;D中某部门实行人性化管理,“上班迟到现象减少”有助于部门的管理,不属于副作用。故答案为A。
41. 解析: 本题属于分析推理型。由题干可知,丙住的房间号是2或4,甲的房间号是4(此时戊的房间号是1)或5(此时戊的房间号是2)。假设丙住的房间号是2,甲的房间号是4,那么戊的房间号是1,乙的房间号是3,与条件①矛盾。假设丙的房间号是2,甲的房间号是5,那么戊的房间号是2,与假设矛盾。由此只能得出,丙的房间号是4,甲的房间号是5,戊是2号,丁是3号,乙是1号。故答案为B。
42. 解析: 论点:学生没有过去那么关心政治了。论据:20世纪后期的学生经常抗议核武器,现在的学生很少抗议核武器。A项强调核武器的威胁,无关项;B项在论据核武器的抗议和论点关系政治的程度之间建立联系,以搭桥的方式进行加强;C项重复论点;D项,核武器的威胁,未提及,无关选项。故答案为B。
43. 解析: 削弱型题目。题干陈述的论点是:鸟类集体自杀,主要是地球磁极的移动使他们看不准定向标。怎样才能反驳这个观点呢?就是要指出,鸟类集体自杀,不是因为地球磁极的移动使它们看不准定向标。阅读选项可知,4个选项分别说明了飞鸟集体死亡的不同原因,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都可以削弱题干中专家的观点。那么,哪一项最能削弱专家的观点呢?仔细对比可以看出,A项的“毒气云团”,C项的“有毒虾蟹”,D项的“硫化物”所引起的飞鸟死亡都不是“自杀”,而是“被杀”,对专家的观点削弱较轻,可以排除。B项所说“飞鸟的集体死亡一般是大自然的偶然事件”,说明飞鸟的集体死亡不是因为地球磁极的移动使它们看不准定向标,而是偶然事件,这就强烈削弱了专家的观点。故答案为B。
44. 解析: 菊说自己是大姐,如果她的话是真的,那么这就与张老汉“大女儿撒谎”这个说法矛盾,因此菊的话一定是假的,她不是大姐。又由于只有大女儿和三女儿撒谎,所以菊只能是三女儿,只有B项符合。故答案为B。
45. 解析: “一个姓武的导演补充说”说明甲厂导演不姓武,那么肯定是姓南,后面便容易推断了,则乙厂导演姓黄,丙厂导演姓武,故答案为C。
46. 解析: 根据图中第二条折线,2003年移动电话普及率为21.02部/百人。故答案为C。
47. 解析: 2004年我国电话普及率为50.03部/百人,2003年为42.16部/百人,2004年比2003年多50.03-42.16=7.87。故答案为A。
48. 解析: 2005年每千人拥有的公用电话数为20.63部,2004年为17.14部,2005年比2004年增加了{(20.63-17.14)/17.14}×100%≈20.36%。故答案为B。
49. 解析: 2002年我国电话普及率增长33.6-25.9=7.7(部/百人),2003年增长42.16-33.6=8.56(部/百人),2004年增长50.03-42.16=7.87(部/百人),2005年增长57.22-50.03=7.19(部/百人)。2003年增长最多。故答案为B。
50. 解析: 2001年电话普及率为25.9部/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超过25.9部/百人是2004年的25.91部/百人。故答案为C。
1,C 2,A 3,B 4,C 5,C 6,D 7,B 8,B 9,A 10,B
11,B 12,A 13,B 14,C 15,D 16,B 17,A 18,A 19,A 20,D
21,A 22,B 23,D 24,C 25,D 26,A 27,B 28,B 29,B 30,B
31,D 32,B 33,B 34,B 35,B 36,D 37,C 38,D 39,C 40,A
41,B 42,B 43,B 44,B 45,C 46,C 47,A 48,B 49,B 50,C
有些同学学了很多行测视频课程,也做了很多行测专项练习,但就是不喜欢做整套的行测模拟题,所以实战能力没有提升。考试中不能合理规划时间和做题顺序,做题速度较慢,导致发挥不理想。特别是考前,一定要多做整套的行测模拟题。
做更多的行测模拟题,请直接百度“步知公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