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7-4-6 21: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26. 解析: 山峰是山脉的一部分;星星是星座的一部分。故答案为B。注意,星座是宇宙中很多组成的星星聚合体。
27. 解析: 本题考查描述关系。奖励是政府进行的行政活动中的一种,制鞋是工厂进行的生产活动的一种。故答案为D。
28. 解析: 题干两词为对应关系,“大珠小珠落玉盘”是对“琴声”的一种形象的比喻。A中“酒香不怕巷子深”是比喻好的事物不经过宣传也可以被别人知道,而不是指“气味”;B中“一江春水向东流”出自李煜词《虞美人》,前一句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所以本句是对“愁苦”的一种形象的比喻;C中“飞流直下三千尺”是对“瀑布”一种直观的描述,并非比喻;D中“润物细无声”是对“春雨”特性的一种描述,并非比喻。故答案为B。
29. 解析: 本题考查反义词。创新和僵化为一对反义词,选项中只有开放和闭塞为反义词。A中发展与前进是近义词,都为向前进步的意思;C中计划是对于未来的规划,秩序是状态描述词,没有必然关系;D革新为更新之意,失败的反义词为成功,没有必然关系。故答案为B。
30. 解析: 本题可采用造句法,砂纸可以用来打磨石头;泥土可以用来培育花卉。故答案为A。
31. 解析: 第一组图的第三个图形把整个图形分成了4份,所以第二组图形相同。故答案为C。
32. 解析: 本题属于图形的移动旋转题。黑色大图按顺时针依次移动90°,故排除A、B;中间的黑色小方块按逆时针方向依次移动90°。故答案为C。
33. 解析: 方块依次往顺时针方向移动,且一、三为白色,二、四为黑色,;小圆顺时针依次移动半个边长的距离,故答案为C。
34. 解析: 本题考查数面。观察图中图形,发现图形中面的个数分别为1、2、3、4、?,需要选5个面的,正确答案为A。
35. 解析: 题干中给出的三个图形内包含的封闭空间个数依次为3、5、7,因此问号处图形应该包含9个封闭空间,只有B项符合。所以答案为B。
36. 解析: 该定义属于法学。选项A中甲企业未经乙企业许可,在相类似的商品上使用与甲企业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产生商标混同,构成了商标侵权;选项B中将他人注册商标的主要部分用作自己的商标,构成商标侵权;选项C中将他人商标用于自己的广告和其他宣传活动中,也构成了商标侵权;选项D中虽然商场使用了某房地产企业已经注册的商标,但由于是用在不同的商品上,所以不会构成商标侵权。故答案为D。
37. 解析: 生物性需要首先是一种需要,要满足的是个体生命安全和种族延续。选项A中王某对工作的满意属于自我实现的高级需要,而非生物性需要。B选项中赵某的身体疲惫,如果这种休息的需要长期得不到满足就会危及生命健康,因此是生理需求,属于生物性需要。C选项和D选项中,张某学习园艺属于高层次的欣赏,李某渴望得到肯定,是自我实现善求,这两个都是高层次的需求。故答案为B。
38. 解析: 该定义属于心理学。“尽可能弱化自己的不足或避免使别人消极地看待自己的防御性措施是保护性印象管理”由此可知,保护性印象管理的基本前提是已经存在着不足或别人的消极看待;而A、B都是试图使别人积极看待自己的努力,属于获得性印象管理,D项中小王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改变别人对自己的印象,不是印象管理的表现。C项中,小李工作时朋友很少,这说明他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着不足,告诉同事他在大学读书时,学习和体育非常好,朋友也很多是为了避免被消极的看待这种不足。故答案为C。
39. 解析: 蒸发散热的关键要件有:(1)体液;(2)水分由液态转化为气态;(3)带走大量热量。A项酒精不属于体液,不符合要点(1),故排除。B项天热游泳和C项用冰块降温,虽然都有降温作用,但不符合要点(2)。D项汗液属于体液,且出汗的过程中汗液转化成气态,并带走大量热量,符合要点(1)、(2)和(3)。故答案为D。
40. 解析: 本题考查法学单定义判断。根据定义中的关键信息"在实施不正当行为过程中或过后"和"尽量给社会和他人减少损失"来理解,即违法者的前一个行为是"不正当行为",后一个行为又是有益于社会及他人的。结合选项来看,A项中的小偷的盗窃行为是违法的,而后所做的又是有益于受害人的,属于次道德;B项中劫匪实施抢劫是违法行为,"跳入护城河将其救起"又是可以保护受害人的,是次道德;C项中"贪污受贿"是违法的,"捐助希望工程"又是有益于社会的,是次道德;D项中只有违法行为,"审讯下供出自己的同伙"并不能体现出"盗亦有道",不属于次道德。故答案为D。
41. 解析: 前提假设型题目。由题意知,未婚的三十岁以上的男性超过这个年龄段的未婚女性,而男性确实想结婚,比较合适的原因是未婚的该国男性不愿意娶非本国女性,与命题中“除非他们中有许多娶外国女性,否则大部分将保持未婚”的题意相符。故答案为D。
42. 解析: 翻译推理型。题干最后一句话是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只有让农民不退出生产,农产品价格才能保持稳定。A项是该命题的否定前件式,是正确的推理。故答案为A。
43. 解析: 隐性结论型题目。A、C、D不能由题干推出,因为“新中国建立后”,人民抗灾能力提高,故选B。
44. 解析: 或者……或者……为选言命题推理,推理公式为一真即真,全假才假;假设甲为骑士,则我是无赖为假,乙为骑士一定为真,符合题意;假设甲为无赖,则我是无赖为假,推出甲为骑士,与假设前提矛盾,故答案为A。
45. 解析: 本题属于原因解析题。A项解释了为什么会蔓延,B项解释了报道所涵盖的地区自杀率高的原因,C项解释了报道诱引自杀的原因,三项都能对题干所述现象做出一定的解释,D项,与题目现象无关。故答案为D。
46. 解析: 根据表格材料可以直接得出,2008年该市高校学生在校人数最多的专业是工学。故答案为D。
47. 解析: 2007年的毕业生中,文学专业所占的比例约为:1578÷(9+573+615+526+1578+102+1158+3491+285+626+1399)×100%≈15%。故答案为C。
48. 解析: 与2007年相比,2008年历史学专业的毕业人数有所下降,故A项错误; 2007年在校人数最多的三个专业占当年总在校人数的比例为:[(10593+10275+24912)÷ (54+3599+3879+3745+10593+534+7163+24912+1860+5294+10275)]×100%≈63.7%,故B项正确;与2007年相比,2008年理学专业和法学专业毕业生的增长率分别为:(1315-1158)÷1158≈13.6%,(800-615)÷615≈30.1%,显然法学专业比理学专业毕业生的增长率高,故C项错误;与2007年相比,2008年文学专业和管理学专业在校人数的增长率分别为:(13683-10593)÷10593≈29.2%,(13817-10275)÷10275≈34.5%,显然管理学专业比文学专业在校人数的增长率高,故D项错误。故答案为B。
49. 解析: 2008年与2007年相比,各个专业的在校生增长率分别为:
哲学:(66-54)÷54×100%≈22.2%
经济学:(4664-3599)÷3599×100%≈29.6%
法学:(4748-3879)÷3879×100%≈22.4%
教育学:(4703-3745)÷3745×100%≈25.6%
文学:(13683-10593)÷10593×100%≈29.2%
历史学:(556-534)÷534×100%≈4.1%
理学:(8522-7163)÷7163×100%≈19.0%
工学:(30850-24912)÷24912×100%≈23.8%
农学:(2160-1860)÷1860×100%≈16.1%
医学:(6566-5294)÷5294×100%≈24.0%
管理学:(13817-10275)÷10275×100%≈34.5%
可见,在校生增长率超过25%的专业有4个。故答案为B。
50. 解析: 与上题同理,与2007年相比,2008年毕业人数增长率最高的专业是教育学:[(798-526)÷526]×100%≈51.7%。故答案为C。
1,D 2,A 3,C 4,A 5,B 6,C 7,A 8,B 9,B 10,A
11,B 12,B 13,B 14,C 15,B 16,B 17,C 18,A 19,C 20,A
21,D 22,D 23,C 24,A 25,C 26,B 27,D 28,B 29,B 30,A
31,C 32,C 33,C 34,A 35,B 36,D 37,B 38,C 39,D 40,D
41,D 42,A 43,B 44,A 45,D 46,D 47,C 48,B 49,B 50,C
有些同学学了很多行测视频课程,也做了很多行测专项练习,但就是不喜欢做整套的行测模拟题,所以实战能力没有提升。考试中不能合理规划时间和做题顺序,做题速度较慢,导致发挥不理想。特别是考前,一定要多做整套的行测模拟题。
做更多的行测模拟题,请直接百度“步知公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