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7-4-6 17:43:14
|
显示全部楼层
26. 解析: 假设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题干中的符号分别是A、B、C、D,可知题干的规律是ABCDDCBA,据此,只有C项符合。故答案为C。
27. 解析: 本题考查外延关系。电脑和算盘都有计算功能,电脑更先进;空调有蒲扇降温的功能,空调更先进。故答案为D。
28. 解析: 题干中第一个图和第二个图相同,第三个图和第五个图相同,第四个图和第六个图相同,符合这一规律的只有A。B项中第三个图和第五个图不相同,不符合题干,所以排除。C项中第一个图和第二个图不相同,不符合题干,所以排除。D项中第一个图和第二个图不相同,不符合题干,所以排除。故答案为A。
29. 解析: 本题考查语法关系。不可逾越的鸿沟,难以抚平的伤口。两组词项均构成偏正结构的短语。故答案为C。
30. 解析: 镶白旗是八旗之一,曹国舅是八仙之一。其余选项之间均不存在这一关系。故答案为A。
31. 解析: 前两个图形中形状相同的部分抵消,不同的部分原内外、左右关系颠倒,既得出第三个图形。故答案为C。
32. 解析: 本题考查图形的几何特征。每组图形的前两个图形,去异存同得到第三个图形。故答案为C。
33. 解析: 本题考查图形的数量关系。已有图形从左至右、自上而下每个图形的交点数依次为3、4、5、6、7、8、9、10个,则下一个图形的交点数应当为11个。故答案为A。
34. 解析: 本题属于图形的移动旋转题。黑色部分移动规律为左边的图形依次往下移动,右边的图形依次往上移动。故答案为D。
35. 解析: 如果把第一幅图和第二幅图按照相同位置合并在一起,主干部分的图形保持不变,去掉两幅图重合的肢部分,留下两幅图不同的肢部分,就可以得到第三幅图。总结起来就是去掉相同的,留下不同的,简称去同存异的规律。据此规律运用到第二组图形的前两幅图通过合并,图形外边的主干部分:圆,保持不变,内部去同存异,故答案为C。
36. 解析: 由题干可知:动物思维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不是依据表象与概念,而是依据感知觉与实际操作”。A、B和C中的情况均符合关键词“感知觉与实际操作”,因此都属于动作思维。D中建筑师设计图需要借助概念,而不能只靠感知觉和实际操作,不符合关键词“感知觉与实际操作”,因此不属于动作思维。故答案为D。
37. 解析: 生态学谬论出现在根据整体的分析结果去推断个体的过程中。选项A恰恰相反,它反映的是由个体特征去推断整体特征的过程。故答案为A。
38. 解析: “有意注意”是一种心理状态,是出于自觉的意图。A项同学因为张某的“报告”而转向张某、B项同学被一张放大的旧照片吸引、C项学生因为突然停电而安静下来均是在不经意间被别人打扰或干扰“注意”了起来,不是出于自觉的意图和努力,D项同学们拿出本子记考试范围是主动的动作,出于自觉的意图,符合关键词,故答案为D。
39. 解析: 本题考查法学单定义判断。地方性法规定义的关键信息是:地方立法机关。A项村委会是自治组织,B项县政府、C项市政府是行政机关,均不符合定义关键信息;D项省人大常委会是立法机关。故答案为D。
40. 解析: 从题干内容可以得出该定义的关键词定语部分: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家庭背景。A选项因为女性而落聘,侵犯求职者的就业平等权;B选项本公司员工亲戚属于家庭背景的不同,侵犯求职者的就业平等权;C选项因为父亲的关系,属于家庭背景的不同,侵犯求职者的就业平等权;D选项乙肝属于健康状况,不属于上述定义。故答案为D。
41. 解析: 分析推理型题目。通过阅读题干可知,在前两句密码中共同出现的一个词是“苹果”,而翻译中共同出现的一个词是“秘密”,则“苹果”的意思是“秘密”;而第一句和第三句密码中共同出现的一个词是“香蕉”,而翻译中共同出现的一个词是“星期三”,则“香蕉”的意思是“星期三”,那么“大鸭梨”的意思必然是“进攻”。故答案为C。
42. 解析: 削弱型题目。专家认为将教师平均分配就可以实现教育公平,解决上重点中学引起的社会问题,但如果引起上重点中学的原因并不是教师的问题,而在于学校硬件设施,即B项,则削弱了专家的说法。A项加强了专家的观点,D项绝大多数学生家长反对并不能说明“将教师平均分配不能实现教育公平”,犯了“诉诸众人”的错误。故答案选B。
43. 解析: 该村的人没有一个不认识辛老师与赵大认识辛老师,这两项不能推出赵大是何地人,因为中项不周延,推出的结论是不确定的,所以 A、C 两项都不对。不能肯定赵大是什么地方的人,那D项同样推不出。此时可以果断选 B。在验证下 B 选项看,文中说李兰是黄土村人,现年 24 岁,上过小学,又没有超过 25岁,由文中“黄土村只要上过小学并且现年不超过25岁,都是辛老师的学生”知李兰必然是辛老师的学生。故答案为B。
44. 解析: 题目中的结论是:本食品可放心食用。理由是:不含防腐剂和人工色素。要想结论正确,必须保证理由能推出结论,即:不含防腐剂和人工色素→本食品可放心食用。故答案为C。
45. 解析: 本题属于真假推理题。由丁的话可知乙说的是假话,因为如果他说的是真话,则丙的鞋才是黄色,与丁的话“穿黄色鞋的人说的才是实话”矛盾;再结合乙的话“丙的是黄色”为假,即丙的不是黄色,可得乙和丙的鞋子都不是黄色,故甲的鞋子颜色是黄色,且由甲说的是实话,丙说的是假话,可知:乙的不是黑色,丁的鞋子是灰色。所以甲乙丙丁四人的鞋子分别是黄色、绿色、黑色、灰色。故答案为C。
46. 解析: 本题所求为1~6月份全国累计完成房屋竣工面积增幅情况,采用横向数据比较选择法,在第二段中找到对应值:“增幅比去年同期增加20个百分点”,而“同比增长40.4%”,则40.4%-20%=20.4%。故答案为C。
47. 解析: 根据选项,可以采用纵向数据选择法。纵向对照竣工面积分类指数、商品房销售价格分类指数、资金来源分类指数和土地开发面积分类指数的增幅分别为20%、 -0.1%、 13.4%和-12.7%,A选项正确。故答案为A。
48. 解析: 根据第2题,可知,土地开发和商品房销售价格与去年6月同期相比为下降,而本题选中有“土地开发面积分类指数”。故答案为D。
49. 解析: 根据选项,可以亦采用纵向数据选择法。上个月即5月份,求降幅最大。对照资金分类指数、空置面积分类指数、销售价格分类指数和土地开发面积分类指数的幅度变动分别为2.41点、与5月份持平、-1.23点和-0.64点,显然,降幅最大的为C选项。故答案为C。
50. 解析: 横向类推,2003上半年商品房平均售价2424元,比2002年同比增长5.4%,而2002年比2001年同比下降0.1%,则2001年为2424/105.4%/99.9%=2302.1。故答案为C。
1,C 2,D 3,C 4,C 5,D 6,B 7,C 8,C 9,B 10,D
11,D 12,C 13,C 14,B 15,A 16,B 17,C 18,A 19,D 20,D
21,A 22,B 23,A 24,C 25,B 26,C 27,D 28,A 29,C 30,A
31,C 32,C 33,A 34,D 35,C 36,D 37,A 38,D 39,D 40,D 4
1,C 42,B 43,B 44,C 45,C 46,C 47,A 48,D 49,C 50,C
有些同学学了很多行测视频课程,也做了很多行测专项练习,但就是不喜欢做整套的行测模拟题,所以实战能力没有提升。考试中不能合理规划时间和做题顺序,做题速度较慢,导致发挥不理想。特别是考前,一定要多做整套的行测模拟题。
做更多的行测模拟题,请直接百度“步知公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