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55|回复: 0

就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用1200字左右的篇幅,自拟标题进行论述。(2000国考真题)

[复制链接]

63万

主题

63万

帖子

19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07966
发表于 2017-4-5 23:05: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申论真题】
就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用1200字左右的篇幅,自拟标题进行论述。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
说明:报考中央、国家机关(含海关总署机关、国家行政学院,公安、安全、海关直属院校、中办电子科技学院)的此题50分;报考海关、公安边检系统的此题60分。
本题为200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考生可以点击查看申论真题,也可使用步知公考学院名师大咖课程(花木君/风暴羚羊)复习备考。
【参考答案】
试论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综合国力蒸蒸日上,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因此,我们可以毫不含糊地说,没有改革这场革命,就没有当前我们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然而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矛盾观点,我们对任何事物的认识都是应当一分为二的,改革也不例外。改革使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在经济发展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比较突出的便是在有些地方、某些领城,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失调的问题,这些问题表现在:
(一)经济发展规划中的盲目性与城市不断扩大化所产生的矛盾
一些地方急功近利,只顾眼前的经济效益的提高,而未制订经济发展的长远规划及其合理布局,而且也没有考虑到工业生产区与居民居住生活区的合理划分问题。伴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工厂数目的增多以及人口数量的不断膨胀,势必会导致工业区和居民生活区界限模糊。如前文资料中的红星新村,原本位于城乡结合部,后来由于当地政府未制订切实可行的经济社会发展方案,导致错综复杂的H一案。
(二)经济发展与社会法制建设不同步所产生的问题
改革在我国是一场全面的改革,既包括经济体制改革,也包括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两者之间应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一方面,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经济的平稳、快速、健康发展,可以为我国政治制度的完善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各项政治制度的不断充实、完善又能积极引导、保障经济改革的顺利进行。因此,我们应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中心环节,各项法规、政策应与经济发展相配套。而现在在我国有些地方,法制仍很不健全,法制的完善步伐仍然滞后于经济的发展速度。一方面是企业、人民群众的法制意识仍有待加强,另一方面是各项法律配套措施仍不健全,人民法院在处理涉及到经济改革中的新问题、棘手问题时往往无恰当、准确的法规予以运用。
以上两个方面的问题是当前我国某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有所失调的主要表现。我国社会主义改革中出现这样的问题,既有其必然的原因,也有其偶然的一面。首先,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事物的发展进程不是一帆风顺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螺旋式的上升、波浪型的前进。改革过程中也是这样,难免会出现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与改革总的成就来讲仍是微不足道的,这便是此问题产生的必然性原因。其次,一些地方政府、领导干部处理问题缺乏长远的眼光,急功近利,是导致此问题的偶然性因素。而这些弊端都是可以经过我们的努力去克服的。
综上所述,解决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问题的关键在于:
(1)通过教育、培训,增强有关部门人员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的大局观。切实落买各个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按部就班,克服贪图眼前利益的狭隘眼光。
(2)在社会上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民群众对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性的认识,使人民群众在改革进程中自觉地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3)完善各项法规、规章制度。对各地区经济布局结构、发展规划进行严格审查,努力消除经济与社会失调发展的现象。
只要我们切实积极行动起来,采取严格有效的各项措施,我们就一定能够消除诸如经济和社会发展失调等改革进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从而不断将我国的四个现代化建设推向前进!
【申论批改】
这篇文章突出的优点是“条理清晰”。考生将在阅读“材料”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加以梳理和排序,围绕如何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的思路,用简洁的语言逐一陈说,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提出问题的文字,准确严谨,包容了关键性信息,指向性十分清楚。如“经济发展规划中的盲目性与城市不断扩大化所产生的矛盾”,用精简的文字把问题的本源提挈出来。“盲目性”与“扩大化”对举而出,十分醒目。
在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时,以“测试材料”为实据,“理、据相谐”,为“解决问题”部分的写作做好铺垫。
文中提出的两个问题,语句模式一致,符合内容的需要;两个问题从不同层面反映了“经济发展”中值得注意的社会问题。显然,考生在关注写好内容的同时也认真思谋、设计了表述方式。
[b]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模拟预测试卷汇总
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文章写作技巧汇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5-14 15:45 , Processed in 0.064015 second(s), 9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