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03|回复: 9

2018国考必背历年国考申论真题范文10篇

[复制链接]

63万

主题

63万

帖子

19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07966
发表于 2017-4-5 17:40: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很多考生知道复习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需要练习历年真题,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背诵历年申论范文也是对申论成绩有很大提升作用的,而且不少考生往往都是一套套真题练习,没有将同属于文章写作题的申论范文进行归纳汇总复习,所以在申论复习上存在一些不知道自己所写的申论到底好不好的情况。为帮助考生解决这些问题,步知网整理了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范文10篇,附带步知公考名师申论花木君老师(课程)精心点评,考生可以收藏打印背诵复习备考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祝大家早日成公!
  【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范文(副省级)——步知公考原创】
加强“礼制”建设需做好融入这篇大文章
“不学礼,无以立。”讲礼仪、守规矩,不仅事关公民在家庭和社会中立身行事,还事关公民意识的自觉、民族素质的提高、民族文化精神的弘扬乃至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然而,卢克索神庙浮雕出现“某某到此一游”字样、 地铁上给孩子把尿不听劝阻反而大打出手等现象,反映出了我国国民素质不高的问题,在社会上形成了不良风气。为此,有必要加强“礼制”建设,将其融入宣传教育、实践养成、法律政策。
将“礼制”建设融入宣传教育。“国无常俗,教则移风。” 培养公民懂礼貌、遵守社会秩序,教育引导是基础性工作。只有通过持续不断的灌输、潜移默化的熏陶,才能使“礼制”的种子在人民心中生根、开花、结果。因此,一方面加强对大众传媒进行引导与监督,促进其通过公益广告等形式,对社会上的“真善美”进行宣传,使社会充满正能量,潜移默化改革公民的不良习惯、行为。另一方面,把讲文明、懂礼貌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之中,摒弃教育之中的浮躁、功利,回归到教育本质,使少年儿童从小就知道崇德向善,追求主流价值。
将“礼制”建设融入实践养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礼仪、社会秩序的生命力在于实践,在于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加强“礼制”建设,应当坚持不懈地抓好实践养成,引导人们在行动中深化理解、增进认同。因此,充分利用重大纪念日、重要传统节日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比如大力开展以“孝爱”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引导公民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在言行中体现孝爱美德。同时,广泛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人们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提升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
将“礼制”建设融入法律政策。“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礼仪、社会秩序的形成,不仅需要循循善诱的影响、春风化雨的熏陶,而且需要制度、规矩来“保驾护航”。因此,我们的政策制度、法律法规,都必须体现“礼制”的要求,可借鉴新旅游法规定“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应当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的积极经验,健全各行各业规章制度,完善市民公约等行为规则,使注重文明礼貌、遵守社会秩序等积极行为得到鼓励和表彰、破坏社会风气等错误行为受到制约和惩处。
中国自古是礼仪之邦,诚信知理、与人为善是中华民族引以为荣的优良传统。相信,只要将“礼制”建设融入宣传教育、融入实践养成、融入法律政策,脚踏实地、扎实推进,就能够更好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从而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在国际舞台上树立文明、和谐的大国形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4418
发表于 2017-4-5 18:42:07 | 显示全部楼层
  【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范文(地市级)-步知公考花木君老师原创】
衣食住行市井声 一政一策皆关情
--好的政策是民生之福、发展之幸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优美的词韵流露了诗人的家国情怀,浩然之心更彰显了社会治理之术--以民为本完善落实行政政策。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只有倾听心声、立足民意,才能出台好的政策,在满足公民意愿、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基础上把国家建设好,把民族发展好。
好的政策浇灌出理性之花。从网络谩骂到随意的地域攻击,从人情淡薄到狭隘的成功学大行其道,不仅引发了民族道德滑坡的担忧,也衍生了社会心理失衡等难题。好的政策立足民众所需、所盼、所急,能直指人心、温暖人心,能抓住民众需求之源、社会问题之本,引领民众正确看待发展中的问题,持续性的解读自我、塑造自我,在理性思考后祛除浮躁和盲目,进而找到心灵的归宿、发展的方向,创造和谐、诚信、友善的美好生活。
好的政策能绽放德治之美。鄂温克生态移民工程强制将狩猎人变成驯鹿人,最终导致了一个群体迷失在繁茂的森林中。令人遗憾的案例一次次告诫我们:出发点再好的政策,一旦脱离民众只会适得其反。正如没有包治百病的灵药,也没有一劳永逸的政策,好的政策必须立足民心、贴合民情,只有尊重民俗,尊重大众的生活信仰,紧扣民众发展的需求来制定并调整政策,才能真正彰显德治理念,发挥出好政策的善治效力,从而规避纸上谈兵的自以为是,避免“屁股决定脑袋”的傲慢与偏见。
好的政策可锻造文明之魂。社会是群体的聚合,政策是治理艺术的体现。从二孩政策的全面放开到医疗保障体系的改革,从户籍制度的变革到养老政策的调优,一系列惠民举措之所以能广受欢迎,就在于坚守了公平的准则和底线,找到了社会各方利益的平衡点,抓住了人类文明应重视的“尊严和正义”。好的政策是民心所向,是施政所指,只有与人民心心相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才能制定出好的政策,让工人与白领、猎户与个体户共同享有改革发展的成果,共享社会文明之光。
纵使思忖千百度,不如亲手下地锄。民生问题就是施政问题,只有对民心民情民意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将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才能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4418
发表于 2017-4-5 20:04:53 | 显示全部楼层
  【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范文(副省级)】
科技创新多元应美丽中国现“帅性”
--发展依赖创新 复兴要靠科技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然而,随着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科技创新的目的、价值及如何更好的将科技与人文发展、民生应用相协调等也成为热点议题。道路决定命运,道路引领未来,尊重科技创新精神,兼怀多元理念,是促进人文、科技协调发展,开启“中国梦”的至关重要的钥匙。
尊重科技创新精神,兼怀多元理念需秉承“个性”。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科技无疆界,但“国情有界”。纵观中国发展历史,从洋务运动到近年频生的“山寨”现象,“生搬硬套”、简单的“拿来主义”无法成为民族发展的通衢大道。正如个性化的定制和服务是中国盾构掘进机与国际“巨头”竞争时的一张“王牌”,我们需要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一切优秀科技创新、科技运用的成果,但更要走前人、其他国家没有走过的路,树立强烈的创新自信,坚持将科技创新与国情,与人们的衣食住行、医疗保健相结合,不断在攻坚克难中追求卓越,推动中国科技与运用走向世界。
尊重科技创新精神,兼怀多元理念要保持“理性”。“无创新,则无出路”,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但创新不是盲目而为,更不是主观臆断、一蹴而就,当前我国科技创新领域普遍存在创新动力不足、效率不高、效果不好等缺陷,仍缺乏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发明创造,没有形成完善的国家创新体系。正视问题才能解决问题,中国的科技创新需要立足现实、坚守“理性”,持续传承和发扬高铁在浴火重生中成为中国自主创新的代表性技术的有益经验,在对内挖潜与对外拓展中有效推动中国的科技创新走向世界。
尊重科技创新精神,兼怀多元理念应着眼“人性”。人文是精彩的,科学是严谨的,但严谨不等于“呆板”,人文与科学能够对接,科学与人文可以交融。在我们的科技创新中,需要将科学与人文牢牢结合,将科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坚持以人为本,坚守科技创新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思想,把科技成果应用在人民可见、可用的生活领域,打造中国自己的“iphone”“ windows”,凸显科技创新对 “人”需求的因应和关怀,实现科学与人文齐飞,精彩与务实一体。
高尔基说过,应当热爱科学,因为人类没有什么力量是比科学更强大、更所向无敌的了。中国要发展,出路在创新,中国要复兴,关键在科技。只要我们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坚持让科技创新与人文发展相结合,一定能实现强国、富民、复兴的“中国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3064
发表于 2017-4-5 21:28:19 | 显示全部楼层
  【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范文(地市级)——步知公考花木君老师原创】
且把人文植心间 莫让科技失光泽
--科技与人文交融 共建和谐美丽新生活
当手机、电脑让“天涯若比邻”成为现实,当新技术的运用让世界触手可及,当信息技术的普及逐步打破社会闭塞的鸿沟,我们已然迎来了科技改变生活、改变人生、改变世界的发展新天地。但与此同时,新技术有没有可能穿透社会结构的屏障?科技如何与人文交融等也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新议题。为此,我们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坚守人文与科技交融的发展理念,让科技闪耀人性的光芒,共建和谐美丽新生活。
科技与人文交融是民众融入社会、融入世界的钥匙。我们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更接近科技,信息技术的运用让人与人、人与世界的距离更近,但不可否认的是,过分依赖科技、技术也扼杀了我们的“感性情怀”,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家庭和亲属关系维系的情感纽带,让情感变得空洞、灵魂变得空虚。科技终究是为人服务的,在注重科技创新的同时,更需以人性应有的光辉、情怀来审视我们的发明、创造、运用,让技术插上人文的翅膀,戴上世俗生活的帽子,引领我们更好的了解自己,了解赖以生存的世界,让科技为我们融入社会、融入世界创造渠道和便利。
科技与人文交融是赋予科技新生命的雨露。科技改变生活,更改变了人类发展的轨迹,但高铁事故的惨剧、马航失联的悲伤也提醒着我们科技创新、运用中所存在的不足。科技是严谨的思维和创造,我们需要重新审视科技对于发展的作用、价值,衡量科技在大众化、商业目标、社会发展的地位,寻求科技创新与人文情怀的平衡,这种平衡是生活的智慧,是更好绽放科技生命力应有的态度。只有当科技被赋予生活化的特质,更多关注人的需求,才能更准确的表达出科技创造最深邃的思想,科技的价值才能发挥到极致,契合人类发展的特性。
科技与人文交融是共建美丽新世界的催化剂。美国的iphone能联通中国的亲情,中国的海尔同样能保鲜美国人多样的生活。科学无疆界,技术无国籍,普遍的人文情怀方才构建了相互尊重、和而不同的人类社会。当今的时代,科技是一种工具,但又不仅仅只是一种工具,它承载着人类发展的希望,承载着我们追求更好生活的期待。打破陈旧观念的藩篱,摒弃科技是呆板的见地,最大限度的解放和激发“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类远非石器时代,远非“独乐乐”的封闭时代,科技创造需要且能够注入更多人类普遍的感知和情感,注入更多“求同存异”的共识,在科技与人文交融、国家与国家一体中创造美丽新世界。
归根结底,科技是为人的发展服务的。今天的我们处在人类历史上最好的时代,比任何时期都更加注重科技、创新,更加注重科技的人性化、生活化、大众化。人文精神能滋养我们的情怀,科技同样能让我们的生活绽放更加华美的光彩。我们正以包容的姿态接近科技、身携人文,逐步解开未来世界的奥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3910
发表于 2017-4-5 23:02:31 | 显示全部楼层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范文-步知公考学员】
自在有为的生活需要将生活“慢下来”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我国经济社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2013年国民生产总值达到56.8万亿元。然而,在经济快速发展下,我国进入社会转型期,竞争压力的增大,人们的生活节奏随之加快,引发社会浮躁焦虑和人们的心理亚健康问题,影响社会健康发展。为此,应将生活慢下来,进行自在有为的生活。
造成生活节奏加快,社会心态失衡的原因有很多。一是经济社会转型期,对未来不确定性,造成对个体的刺激和挑战。二是社会竞争压力不断加大,迫于生活的压力而提高生活节奏。三是“预先失败”的社会心态,盲目追求成功的浮躁心态,对做事失去耐心。为促进社会稳定、家庭和谐,需要将生活慢下来。
第一,营造公平正义的社会氛围。应在制定政策时充分考虑政策的科学性、连续性和社会影响,减少因政策不连续性等因素导致民众对未来的不确定感而引发的心理和行为焦虑。另外,要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城市边缘人群、农村贫困人群等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提高他们的积极情感,帮助其消解负面情绪,以缓解社会冲突,减少人际间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第二,引导树立健康向上的社会心态。应充分利用平面媒体和新媒体的力量,宣传拼搏有为、追求个性和创造力的典型事例;宣传弘扬和发展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克服盲从和自卑心态,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在全社会倡导公民的个性发展,鼓励创新精神,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健康成熟。
第三,降低生活节奏,提高工作效率。放慢生活节奏是一种技巧,通过提高工作效率,使社会运转更加高效,从而能结余更多的时间用在享受生活上,让生活节奏慢下来成为可能。慢生活能提高生活质量,能让生活状态更加舒适宜人,只有这样才是生活的真谛。
放慢生活节奏是一种技巧,同时也是健康、积极、自信的生活态度。通过社会氛围的营造、社会心态的引导、工作效率的提高,相信,我们离自在有为的生活行将不远,人人将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
【步知公考申论花木君老师点评】
本文阐述了当前社会上出现的因社会转型和竞争压力增大等所导致的心理亚健康问题,提出自在有为的生活需要慢下来的观点,并从营造公平正义的社会氛围、引导树立健康向上的社会心态等方面进行了论证,文章总体上呈现了总结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论证思维,思路清晰,结构完整且合理,语言流向,这些都是做的好的方面。
在行文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的是:
第一,在分析问题的层次中,在分析完导致社会心态失衡的原因之后,建议能够进一步分析这一问题所产生的影响,从而反映出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和解决问题的必要性,以增强行文的逻辑性。
第二,在解决问题的层次中,部分措施的模拟行政意识不足,如“降低生活节奏,提高工作效率”,生活节奏是由民众掌握的,工作效率的高低也不是政府说了算的,不可能说高就高,说低就低,并且需要一定的途径才能实现工作效率的提高,因此,在写作的时候需要明确政府在这方面还需要采取什么措施。
第三,从副省级以上作文的应有标准来看,本文在政策思想、发展理念等方面的运用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以增强文章的理论高度。
总之,本文在申论文章的结构和思考角度方面做得都还是很不错的,希望你在文章理论性方面能够有进一步突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3064
发表于 2017-4-5 23:18:02 | 显示全部楼层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范文(地市级)——步知公考学员】
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弥补幸福生活缺陷
在社会转型日益加剧的背景下,生活节奏加快,社会矛盾凸显,现实社会中的每个人在生命中的某个阶段都会面临心理问题和价值观的困惑:公务员小邹既有对于较高社会地位工作的满足感,同时又有对他人高工资的艳羡;地震灾区的民众既要承受失去亲人的痛苦,又要恢复重建未来生活的信心。因此,有效地对每个生命体进行心理疏导,不仅是满足个体生存发展需要,更是国家得以健康、持续发展的需要。所以,提高民众心理健康水平,弥补幸福生活缺陷势在必行。
导致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表现在:首先,民众主观认识上存在误区,忽视心理健康问题,羞于就诊;其次,相关法制法规不健全,缺少制度保障;再次,缺乏完善的心理疏导机制和应对机制,有效解决心理问题的渠道匮乏。因此,切实提高民众心理健康水平,需着力解决好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转变思想意识,正视心理健康问题。一方面,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加大对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播,不仅促使民众对自身的心理问题有良好的认知,而且促使民众如遇心理问题求诊心理医生常态化;另一方面,通过社会、社区教育,积极引导民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避免产生心理问题,如金钱“焦虑”;同时,利用学校教育的特殊性,通过挫折教育,塑造个体坚强的意志品格和稳定的人格系统。
二、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制度保障。首先,贯彻落实《精神卫生法》,从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精神卫生工作、保障措施以及维护精神障碍患者合法权益方面很抓贯彻、落实,并加强对落实情况的监管,把精神人格有缺陷的人群纳入到依法治疗的轨道上来;其次,要从法律层面规定,要求各级政府和民间组织形成合力,加快建立社会心理调适系统。
三、构建心理疏导机制,为提高民众心理健康保驾护航。一方面,加快建设建立全方位、立体型、由家庭学校医院包括幼儿园和社会团体齐抓共管的心理疏导机制和体制,成立心理卫生协会,打造市、社区心理咨询中心,开通心理咨询热线,扩大心理援助的覆盖范围;另一方面,实施国家心理咨询师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提高心理咨询机构的准入,提高我国心理医生整体专业水平;然后,号召民众广泛参与,营造良好社会氛围,通过广泛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日活动,传播心理健康知识。
经历过心理的躁动、人生观、价值观的迷茫后,才能慢慢形成对人生和幸福的理解。只有心理健康了,才能品味到幸福始终是伴随着缺陷的,才能以更为积极的心态面对美好与残缺,才能深刻的体味到幸福的滋味。
【步知公考申论花木君老师点评】
值得肯定的是:体现了依托材料,应题目要求拟题、撰写模拟行政文章。体现了结合宏观社会背景反映问题,明确提论点。通过原因分析,提对策。所述内容有理,表述清晰。总体上符合针对性作答要求。
还应注意之处主要体现在:
第一,首段结合事例的同时,还应进一步反映普遍性的社会心理问题和幸福感缺失的问题,并补充分析其影响,再提论点,才显得有必要。
第二,还应就题目说法进行回应,解释为什么说幸福始终充满缺陷,导出应正视心理健康,积极应对问题,体现逻辑严谨性和针对性作答、严谨思考的有机结合。
第三,在明确应从哪几个方面进行原因分析时,还应说理清楚。如:应结合社会思想的影响,反映民众思想认识方面的误区,体现普遍的浮躁心态、重视物质、轻视心理健康的问题。哪些法律法规不健全、缺少什么制度保障也应进一步明确,以说理清楚。这就要求进一步模拟行政文表述,提高严谨表述、准确表意的能力。
第四,提对策时,应体现针对问题,履行模拟行政引导、宣传教育、人才培养等作用。所以,还应进行转述,体现模拟行政性。在明确论述方向时,还应确保总体性论述和具体阐述的有机统一。如:第二点内容,如何加强制度保障,也应进一步明确,体现所提对策的具体、可操作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3910
发表于 2017-4-5 23:46:14 | 显示全部楼层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范文(副省级)-步知公考学员】
岁月失语 惟石能言
——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制 传承中华文明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大精深,剪纸、年画、皮影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凝聚了中国人民的智慧,体现着古老东方文化的独特、优美与神秘。然而由于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力,导致许多民间文化正在消失。民族文化是国家的精神支柱,有利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要加快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制,使中华文明得到传承和发扬。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亡速度正在不断加快,导致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消亡的原因有:第一、缺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文物保护意识淡薄;第二、缺乏科学保护方法,文化遗产保护资金投入不足;第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不健全,缺乏完善的保护机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连接过去和现在的桥梁,也是国家发展的精神食粮,要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尽快完善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制,促进文化发展与繁荣。
首先,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全民保护意识。第一,通过拍摄纪录片、发放宣传册、播放公益广告等方式,让人们了解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学会去粗取精、批判性的继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二,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加入学校课程,学校组织手工课、表演等活动,让学生耳濡目染,提高青少年保护意识。
其次,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案,加大资金投入。根据不同地域、不同类型的文化遗产的特点,因地制宜的制定科学保护方案,并将方案贯彻执行,在执行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正。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定期公开资金使用情况,鼓励公众参与监督,确保专款专用。
最后,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立法,增强执行力度。一方面,尽快建立并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立法,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方式及问责机制,保证政府决策有法可依,通过立法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纳入政绩考核,避免城市建设者追求政绩而忽视文化建设;另一方面,设立专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监管部门,并赋予相应职权,实行上级部门直属管理,避免同级政府影响,加大对不作为官员的问责力度。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是国家的命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对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有积极推动作用。因此,要不遗余力保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完善非物质文化保护体制,推动中华文明造福当代,泽被后世。
【步知公考申论花木君老师点评】
你的这篇文章阐述了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并针对原因从提高保护意识、建立保护方案和完善立法的角度对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进行了论述,文章的结构完整且清晰,行文以解决问题为重点,重点突出,呈现出一定的逻辑论证思维,是一片比较规范的申论文章。
具体来说,在以下方面做得不错:
一是为文章添加了副标题,本题是命题作文,但是“岁月失语,惟石能言”比较空,添加一个副标题会使文章的观点体现的更加直观;
二是本文在各个层次之间的衔接比较紧,一环接一环,没有明显的脱节,行文的逻辑性较强,具有一定的说服力;
三是在阐述措施的时候能够适当的加以具体化,措施不会显得很空泛。
以上这些做得好的方面希望你能够继续保持下去,当然,本文在一些细节方面还可以稍微调整:
第一,建议将“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制”改为“……保护机制”,一般来说,体制是从制度的角度来说的,而机制是一个较为宽泛的关系概念,此处用文化保护机制更好。
第二,设立专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监管部门没有充分的依据,这里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责任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并强化问责,把这些说清楚了就够了,不要过多的发散。
总的来说,希望你在平时能够注意提高自身的行政素养,在写文章的时候会轻松很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3910
发表于 2017-4-6 01:00:26 | 显示全部楼层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范文(地市级)-步知公考学员】
让民族文化大放异彩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光辉历史的泱泱大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拥有许多令世界惊叹艳羡的文化瑰宝:四大发明、中国功夫、京剧、皮影戏……然而,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外来文化的传播与渗透也在加剧,在广度、密度和深度上都达到了空前的地步,给本土的民族文化形成了巨大冲击。同时,我国的民族文化正越来越多地被他人利用、盗用甚至掠夺。这不仅严重危害了我国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更阻碍了我国文化软实力和综合国力的提升。因此,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让民族文化大放异彩迫在眉睫。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但是,当前我国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正面临着内外双重危机:从外部看,各国纷纷重视抢占文化制高点,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美式价值观强势来袭、个别国家对我文化资源肆意盗用和掠夺,威胁着我国文化安全。从内部看,随着外来文化对我国社会各个领域的渗透,一些人丧失了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对外来文化盲目崇拜和依赖,对民族文化却日渐疏离。长此以往,不仅将使民族文化对人民的向心力和维系力发生危机,而且有可能使中华民族文化失去自有的特色,陷入存亡绝续的境地。
为此,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使我国民族文化摆脱“内外交迫”的窘境,让中华民族文化大放异彩。
让民族文化大放异彩,必须要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以“合理利用、继承发展”为方针,进一步加强规划,加大投入,实施重点文物保护工程,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定专门资助办法,通过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等措施,切实保护我国的文化遗产。
让民族文化大放异彩,必须要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精华。通过在文化中心举办介绍国外文化艺术的活动,展示文化的多样性。广泛收藏和展现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的作品,并请专家学者对其进行研究,达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目的。
让民族文化大方异彩,必须要加强我国民族文化的输出。通过举办国际活动,创作优秀的文化作品、举办讲座和研讨会、资助学者互访等形式加强我国民族文化的对外输出。只有这样,才能打破外来文化威胁,切实将民族文化成果保护好,并推介到世界各地,增强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未来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弘扬民族文化,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力量,加快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让古老的中国文明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让民族文化在世界的舞台上大放异彩。
【步知公考申论花木君点评】
值得肯定的是:能够准确把握材料所讨论的主题,围绕民族文化发展展开行文。肯定了我国所取得从璀璨文化成就,结合材料反映民族文化面临的内外发展形势,突出存在的问题。
着重就如何发展民族文化提措施建议。关于应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广泛收藏和展现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的作品等考虑合理。总体上体现了反映问题,着重就如何解决问题提措施建议。
还应注意之处主要体现在:
第一,提高合理整合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如:第一、二段中都包含了民族文化面临的外在形势的内容,应整合起来,在充分明确了内外形势的基础上,得出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促进民族文化发展迫在眉睫的结论。
第二,提高全面概括、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如:还应结合我国基层文化建设滞后的问题提出要要立足基层,致力于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将文化资源向城市社区、农村村镇倾斜,完善基层文化基础设施,丰富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在认识要保护和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上,还以进一步上升到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补充关于应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传统节日文化等资源的挖掘和阐发,维护民族文化特色方面的内容。
此外,还应考虑要做好文化创新工作,重视文化人才培养、发展文化产业方面的内容。体现从传承、发展、创新这个纵向视角,和做好国内民族文化发展和国际文化交流、推介这个横向视角进行综合思考,提升文章的思想性,体现缜密的模拟行政思维能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3064
发表于 2017-4-6 02:08:46 | 显示全部楼层
  【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范文(副省级)-步知公考学员】
从“好心办坏事”到“存好心办好事”
农村妇女刘女士好心让李奶奶等人搭顺风“三轮车”,不料途中翻车,造成了一死一伤的惨剧。愧疚的刘女士主动提出经济赔偿,而死者家属却四次拒绝;刘女士认为好心办坏事也得赔偿,死者家属却说不能让好人没好报。双方的“争执”既让我们感动,也让我们痛心!
我们感动的是,刘女士和死者家属表现了“真、善、美”,这就是中华美德!温总理说,“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作为一名公民,我们要像刘女士那样,敢做好事,也要向李奶奶家人那样,知恩图报,要学习和发扬真、善、美的情操。治业,要诚实守信,讲职业道德;齐家,要尊老爱幼,讲家庭美德;入世,就要遵纪守法,讲社会公德。
我们痛心的是,事故中死伤惨重,而其根本原因是刘女士非法载人。可以说,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的匮乏导致好心办了坏事。这启示我们,做好事要讲原则、讲方法,讲能力。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加强群众安全意识和安全法制教育,另一方面是要建立和完善事故赔偿机制,对“好心办坏事”的要给予相应权益保障,既不让好人流汗流泪,也避免有些人“好心办坏事”。我们如此感动于刘女士和李奶奶家属,恰恰也折射了目前道德的滑坡。
而道德问题的出现,归根结底是“利”惹的祸。因而,加强道德建设要以端正价值取向、提升国民素质为着眼点,“内外兼修”。一方面要抓好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内生力”。一是要将道德建设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使学生从小养成科学的价值观。二是广泛开展群众性道德教育和实践活动,吸引群众参与,使民众受到教育得到提高。三是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以学校、社区、农村为平台,弘扬先进典型,大力宣传社会主义道德观;另一方面,要完善法制和监督体制,为道德建设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如美国,出台近20部重要的食品药品监管法律,建立专门机构“食品药品管理局”专门管理食品安全领域问题,就可以借鉴。构筑起政府、社会、媒体相结合的监督体系,防止道德滑坡。
最后,“仓廪实而知礼节”。让社会充满真、善、美,远不止道德建设本身这么简单,只有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真正实现从“好心办坏事”到“存好心办好事”的有益转变。
【步知公考申论花木君老师点评】
本文阐述了农妇刘女士和李老太家人之间发生的故事,引出当前社会道德滑坡的问题,从抓好公民道德建设和完善法制和监督体制两个方面,对加强道德建设进行了论述,行文过程中能够结合一定的具体事例进行说明,使文章的内容更加充实这是值得肯定的。
但是本文还存在一些不足:
第一,材料整体反映的是道德方面的话题,材料中刘女士和李老太家人之间发生的故事只是文章的一个切入点,可以通过这个故事引出道德建设这个话题,但是在这个故事上不能着墨太多,更不能从这个故事引申到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方面去,以免偏离文章的道德建设的主题。
第二,一般来说,申论文章写作应该包含总结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三个部分,从刘女士和李老太家人之间发生的故事,到道德建设这个话题,中间需要考生进行总结,指出当前社会在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然后对道德滑坡的原因进行分析,文中指出道德问题的出现,归根结底是“利”,缺少对这一结论的分析。
第三,结尾部分不能总括全文,也没有重申论点,基本上与文章脱节,在文中并没有涉及到“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建议结尾部分适当阐述加强道德建设的意义,并与建设和谐社会等时代热点结合起来,深化文章的主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3064
发表于 2017-4-6 03: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范文(地市级)-步知公考学员】
增强忧患意识,提高应灾能力
当汶川大地震无情地划破巴蜀大地的容颜,当北方沙尘暴肆无忌惮地吞噬着蔚蓝的天空,当日本核泄漏拉响震惊世界的情报,我们深深地认识到,灾难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总是如影随形,相伴而生,灾难具有其客观性。
正如古罗马思想家塞内加说:“无论我们认为自己变得多么高明和安全,自然灾害与人为灾害始终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然而,塞内加的话也在提醒我们,灾害具有客观性,因此,主动防范远比消极应对有效,灾难虽然不可避免,但可通过预防,降低发生的几率。因此,面对灾难,我们应该增强忧患意识,提高应灾能力。
增强忧患意识,要求我们注重安全文化教育,切实提高人们应灾能力和自救能力。当灾难发生时,总有一些有机会逃生的人由于缺乏自救意识,消极等待救援而错过了最宝贵的时机。这在根本上是由安全文化教育的实质缺乏造成的。实际上,安全文化教育目前仍没有得到人们的足够重视,甚至有流于形式之嫌,它们并未从实质上唤醒人们的防灾意识。因此,安全文化教育应注重实用性,要理论与实践并重,将防灾逃生的关键环节进行定期演练、多次演练,丰富教育形式,普及应灾技巧与常识。
增强忧患意识,要求我们优化城市布局,合理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有其脆弱性,人口的集聚及城市建设所产生的一系列风险时刻提醒着我们合理规划城市布局的重要性。从布局的大方面看,城市建设规划应因地制宜,针对城市的地形、气候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如地震多发城市应重视建筑抗震设施的建设,多雨城市及地形低洼城市要特别注重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从布局的小方面看,城市的一砖一瓦都可能是致灾的“杀手”,因此在城市建设中,要加强监督,对建材使用、设施布置、安全设施分布等细节问题加以重视。
增强忧患意识,要求我们完善应急救援机制,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城市拥有庞大且名目众多的救援队伍,但由于行政隶属的不同,力量相对分散,在灾难面前难以形成救援合力。因此,要整合公共应急资源、进行统一管理、统一指挥、统一调度,使救援工作能够迅速及时,减少损失。同时,要制定好应急救灾预案,并对预案可行性进行测试,以免在救灾的关键时刻束手无策,延误救援时机。
虽然我们不能预知灾难的发生,但我们可以通过增强忧患意识,防范于未然,把我们的家园建设得更加坚固,更加安全。虽然我们不能制止灾害的发生,但我们能够提高应灾救灾能力,把损失降至最小。让我们行动起来,共同增强忧患意识,建设平安的家园。
【步知公考申论花木君老师点评】
考生能够按照申论写作“总结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来布局谋篇,行文能够紧扣增强忧患意识的中心论点,且考生将分析问题与解决结合在一起,不但使分析更为到位和细致,也使得行文论述更具针对性,如行文的第三段,考生不仅指出我国安全文化教育重视不够的问题,还进一步指出我国安全文化流于形式的问题,进而引出安全文化教育要理论和实践并重的观点,这都体现了考生具备了良好申论写作功底,但仍存在以下两个问题需考生注意:
考生的问题主要体现的行文的第四段,
问题一,分析问题不具体。行文的第四段是从“优化城市布局,合理规划城市建设”来确立分论点的,所以在论述措施之前应该反映我国城市规划不合理的问题及其带来的危害,凸显合理规划城市布局的必要性,但考生只用了一句“人口的集聚及城市建设所产生的一系列风险”概括了城市规划不合理的问题,这使得问题分析不够具体,建议考生指出城市规划中的具体问题来完善分析的内容。
问题二,论述措施没有紧密围绕分论点。这段的分论点是“优化城市布局,合理规划城市建设”,但考生在最后的总结论述中体现的却是“要加强监督”,虽然考生前面论述了要加强城市规划布局的内容,但最后的总结是在“监管”上,整个论述的中心点也就落在“监管”上,这就造成论述措施没有紧扣分论点的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1-20 12:10 , Processed in 0.079556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